黄山游记(好鸟歌篇)
黄山游记(好鸟歌篇)【楔子】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我一个也没去过,却在难得的假期中直捣“黄龙”,杀奔黄山,必是怀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的。
谁知一上车,导游先生在简单介绍了一下黄山和自己之后,就用一首打油诗给一整车满怀希望的人们当头浇了一游泳池凉水,诗曰:世人都晓黄山好,我道黄山好个鸟。几棵松树几颗草,害得老子满山跑。
{一 登山累}山景的精妙,在于观山者在登山过程中随着自身位置的变化而从不同角度看到山的不同姿态,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但是在城市中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们,平时连爬几级楼梯都费劲,更何况走上几公里的山路。
到了黄山山脚下,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乘坐索道,只有少数几个人愿意徒步登山。7公里的上山路,我一共花了1小时45分钟,算相当快的,但让我惊讶的是,除了挑山工,一路上我竟然没有遇到几个人。登山确实相当累,偶尔看见的被我超过的游客都在叫苦不迭。我也有好几次累得不想再走,但当我坚持走到目的地“迎客松”时,那种欢乐是乘索道上山者无法体会的。刘再复说:想起往昔的痛苦,我感到欢乐,因为我已战胜了痛苦。我站在迎客松前看着上来的路,默默地点了点头。
{二 观景误}光是山石之美丽奇妙,黄山是比不上张家界的。但是有了云海的环绕,黄山的气象万千天下无出其右。遗憾的是,我去的那天气温较高,云层上升,正好是我们登山的那个高度,也就是说,在我们登山的过程中,一直是在云层里穿行。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穿行在云层里的结果就是眼前“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除了脚下的路,啥也看不见。据说乘索道上山的有幸看到了云海,因为他们从山脚到半山腰只花了10分钟,当时气温还比较低,云层还没升上来。我鄙夷地看了一眼那些乘索道上来的家伙,心里发出悲鸣:什么世道!
{三 购物愁}在山下时,导游建议大家以团餐形式解决吃饭的问题。背干粮是不明智的,有限的体能还要用来背水;而山上的物价是山下的5-10倍,吃团餐要划算一些。步行上山的我亲眼目睹了山有多高、物价就有多高的事实,一路上矿泉水的价格从每瓶2元涨至每瓶2.5元、10元3瓶、5元1瓶、直至10元1瓶。
山上物价高企的原因就是所有物资皆由挑山工从山下挑上来,登山的路上,挑山工络绎不绝,有挑米的,有挑面的,有挑水的,有挑菜蔬的,每个人的肩上都挑着100多斤的货物,据说他们每挑上1斤货物的报酬从0.76元-1.5元不等,视路途远近和目的地海拔而定。
游人对他们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可怜,觉得他们的命运实在太悲惨了;另一种则是崇拜,觉得他们可以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登上山峰,实在太厉害了。其间听到两段游客和挑山工的对话,觉得颇有意思。
第一段对话火药味较浓,空手登山都觉得费劲的游客对挑山工说:“你运气真好,我要是能像你这么天天锻炼身体就好了,也不会感到这么累了。”挑山工回答:“我这是没办法呀,生活所迫。要是能像你呆在大城市里拿着高工资,哪个愿意来受这份罪!”游客:“我在大城市也是为了生活呀,大城市消费高。房子车子哪样不要钱,钱少了都不行。”挑山工:“那要不我们换换!”游客:“……”
第二段则比较幽默机智。一游客对身边的挑山工评头论足:“哎呀,你们真辛苦,挑这一趟能挣多少钱啊?”挑山工:“别这么俗气啊,谈钱就俗气了。那你上一天班挣多少钱啊?”游客:“……”
其实挑山工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而已,游客大可不必以异类的目光看待之。更不要对他们评头论足,以免激怒他们。挑山工对游客的心态恐怕是又爱又恨、有些复杂的。他们爱游客,因为有了游客,他们才有了生计;他们恨游客,因为他们受这份罪辛苦挑上去的东西正是为了“伺候”这些“有钱”又“有闲”的游客的。挑山工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只能做挑山工;挑山工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能做挑山工。
{四 追日怒}登上黄山,不可不观日出。根据导游的提示,第二天的日出时间为早晨5点48分,要想抢个好位置最好提前半小时去。我4点40分就爬上了酒店附近的丹霞峰,峰顶已经有一些人了,我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
大兴安岭~09年9月风光
大兴安岭~09年9月风光 -
我的藏地密码之青海行 -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这次我们走的是青海玉树的一段,我们从通天河边的勒巴沟进入,由文成公主庙出。一路自然风光神奇迷人,遍地都是文化遗迹。虽然这次玉树地震有很多的文化遗迹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可是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影响,真不知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还是神的力量。。。通天河边的勒巴沟入口唐蕃... -
玉树,缓缓美。
上篇:玉树,缓缓美。(上)作为一个重度天空控。我发现年岁越大,越向往那片自由宽阔的天空。每一天我在我居住的城市上空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自由和欢乐,期待下一场旅行带给我另一片天空。这一次,我看到玉树的天空。飞机上的疲惫和高原反应导致的胃痛交织在一起,疼到想喊又发不出声,忍到快要飙泪的时候,终于抵达。这样就是第一眼玉树。遥望窗外,远处低云,鹅黄色的夕阳绚丽的透过来,把大朵大朵的云彩晕染了个遍。当我看... -
我从高原归来《青海掠影散记五》
昨夜在拉不寺宾馆旁边的一家川菜馆吃饭时,一直围绕着此地的海拔高度进行求证,在座者众说纷纭,最后以饭店的老板娘的说法为准:海拔3600米。因此夜里将随车一直带在身边的2.5升氧气瓶搬到床边,为了节省氧气多用些时间,只是在入睡前和清晨起床时,吸了几分钟,缓解夜里睡觉时身体代谢慢造成的缺氧症状。早晨起床后,精神还不错。随即装上行囊,开始了下一段征程。结古镇方圆并不大,大部分民居建筑在高山坡上,山上还修有... -
我的藏地密码之青海行 - 新寨玛尼村
青海玉树州新寨玛尼村是目前世界吉尼斯纪录最多玛尼石的地方,它建于公元1715年,其奠基人是玉树结古寺的一世嘉那活佛宗秋帕文,所以也称为“嘉那玛尼堆”。经过300多年的日积月累,听说现在有大小25亿块玛尼石。新寨玛尼村的南部有一座寺庙–新寨寺,其它各个方向均用玛尼石做城墙,围墙高处挂满经幡。可是玉树地震对新寨玛尼村造成了很大的毁坏,围墙和白塔都破坏的比较严重。要到新寨玛尼村其实很方便,它就在结古镇东... -
玉树并不遥远
自青藏铁路开通之后,玉树可能成了最后一片神秘藏域。玉树是唐蕃古道最光芒的一站,它是三江源头,它是藏传佛教教派最多的地区,它的海拔高度超过西藏很多地方,它有着热情奔放最能歌善舞的人民……原以为第一次玉树之行,将是生命历程里与玉树划上的句号,没想到三年以后,因事成缘,又见玉树。——题记千湖之县——玛多早餐后出海南恰不恰镇,一路爬坡,转眼间由海拔2800米到了海拔4000米的地方。车似离弦之箭驰骋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