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成都行

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武侯祠是祀奉诸葛亮的祠宇,位于隆中山腰。武侯祠始建于晋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都有维修,只是史记不详而已。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荆州刺史别驾习凿齿到隆中看到诸葛故居的建筑物上出现了“雕薄蔚采,鸱阑惟丰”等装饰物,与当时盛行的祠庙无异。南北朝、隋时,诸葛故居都经常维修。唐朝后期,朝廷改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立碑于隆中,纪念武灵王的庙堂理所当然的比纪念武侯的祠宇要宏伟、高大得多。到了宋代,隆中武侯祠内已塑有诸葛亮遗像,宋代人苏轼、陆游和刘光祖都曾写诗撰文推崇诸葛亮。元代广德寺书院从广德寺迁到隆中。改称隆中书院,成为本地的最高学府。明初,吴绶对隆中武侯祠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明朝弘治二年隆中武侯祠等诸葛故迹被藩王朱见淑所毁,隆中一带的老百姓对荒残愚昧的朱见淑十分痛恨,对勤劳智慧的诸葛亮更加敬仰和怀念。于是,他们自动募资在隆中山东梁修建了诸葛祠庙,对诸葛亮进行祭祀。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光化王朱佑櫍暂理襄阳府事,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朱见淑的不满,改变藩陵和祠庙的对立局面,他向明朝廷提出“隆中东去数十步,山有一洼,宜将诸葛亮庙移建于此。”庙成之后,翰林院拟文,皇帝“敕赐庙额”并“定与祭品”,“春秋致祭”。这样以来,武侯祠便由显目的东山梁下移到低洼的山洼里(即现在的隆中书院西边)。祠庙下移山洼,常遭水淹,到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就已圮陋,风雨弗支了。监察御使王秀又重修了一次,再次把武侯祠在东山洼里固定下来。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宪大夫都察院协院事左佥都御史李桢到隆中,见东山洼里的武侯祠又风雨飘摇了,于是他和他的上司阎芹宣等,又在东山洼里修建草庐、三顾堂、武侯祠等。 清初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观察史蒋兴芑才将武侯祠从东山洼里移建到东山梁上(相当于明朝中叶老百姓修建武侯祠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武侯祠的位置。清朝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李敏学、永升、程文炳等对武侯祠均进行过维修。民国时期,蒋介石也拨款对武侯祠进行了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1957年国家拨专款对武侯祠等诸葛故居进行修缮。1973年又对武侯祠大殿进行了改建,后移两米多,抬高近一米,使其更加明亮雄伟。1980年对武侯祠二殿进行了翻修。 武侯祠为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除第三进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单檐硬山建筑。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两棵参天古柏,给人以古刹寺院之感。三殿内陈列着诸葛亮生平简介。后面大殿内有诸葛亮及他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塑像。四个殿堂里挂有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的匾额、题词和对联;二殿内有诸葛亮活动过的地方的图片及八阵图拓片等文物。西侧配殿是三义殿,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东西墙壁上有关羽、张飞的木刻传记。前面的客堂院内,有一棵四百多年的桂花树,昌盛繁茂,金秋季节,香溢满山。

第三站: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上一篇:花岛之恋

下一篇:独行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