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

《小小得月楼》是一部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部吴语电影,通篇采用苏州话拍摄,在江浙一带乃至全国都受到欢迎。故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初发生在苏州的一系列故事:苏州是旅游胜地,可午餐时间游客总是排了很长队却没有饭吃。得月楼饭店的团支部书记毛头看到这种情况,与乔乔等年轻人们商量在旅游点开办“小小得月楼”。老杨想着儿子提出的意见,看着这群年轻人,有的毛手毛脚,有的常迟到早退,有的粗心、忙着谈恋爱,不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做好。但杨毛头立下军令状,老杨勉强答应。开始,年轻人们还真有点不适应,但时间久了,他们不仅把饭菜及时送到游客手上,还把失传的苏州名菜“甫里鸭”烧了出来,受到了游客的赞扬。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76

这地方才是真正的一桌难求,我们进去时是晚上7点多,正是就餐高峰,排队取号,320号。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77

等待就餐的食客,还有很多都没座位,在街面上等呢。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78

邻居“王四酒家”也是一样的火爆,所有食客都得在外面排队等候用餐。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79

松鹤楼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0

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徐氏在苏州玄观庙创建,经营面点带卖饭菜。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松鹤楼是目前苏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饮誉海内外的正宗苏帮菜馆。它是苏帮菜厨师的摇篮,也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老字号餐饮品牌。松鹤楼的名厨在国内外烹饪大赛上屡获金奖,而松鹤楼也荣膺了商业部、内贸部授予的“金鼎奖”、“中华名小吃”及“国家特级菜馆”等称号。由于松鹤楼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苏州美食,因此,它常常见诸电影和文学作品。

影片《满意不满意》、《中华三味》和《美食家》都取材自松鹤楼,而著名小说家金庸在其《天龙八部》中就多次提到松鹤楼。2007年,八十四岁的金庸重回松鹤楼,在品尝了苏帮美食后,欣然命笔,写下了“百年老店,历久常新,如松长青,似鹤添寿”的题词。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1

中华老字号“朱鸿兴”。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里的主人公平时吃面,非朱鸿兴的面不吃,可见朱鸿兴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是如何的高。在20世纪30年代开设的朱鸿兴面馆经营有道,用料讲究,薄利多销,创出了“京沪驰名”的金字招牌,四方顾客纷至沓来。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2

“朱鸿兴”一碗面的价格着实不便宜。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3

买了一屉“绿杨混沌”的蟹粉包,先咬个口儿,把汤汁吸出来,再吃肉馅,嗯,那叫一个鲜美。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4

绿杨混沌,味道也很地道。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5

媳妇经不住马路对面蛋挞店的诱惑,买了个35元的套餐,败家啊!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6

观前街的路牌。观前街成街于清朝时期的百年商业老街,街上老店名店云集,名声远播海内外。商业繁华,观前街早在1982年就设置为步行街,是全国最早的商业区步行街。

温婉姑苏——2014春节苏州三日游记87

玄妙观。给街巷取名,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在江南并不鲜见,但如苏州人那样喜欢,恐怕无出其右,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申衙前、范庄前……不胜枚举。其中声名最为显赫的是玄妙观前,约定俗成的称呼是“观前街”,或者干脆叫“观前”。它的盛名,如同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遣场所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