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婺源,云雾三清(风景篇)

·风景篇

凌晨五点半,上饶火车站。

细细密密的清明雨,遮住远方微露的晨曦。

脚上的皮鞋已开裂,袜子湿透了。我走到售票厅一角,换上另一双鞋。

同伴们买来了回程票,没有卧铺,全是硬座。

换下的鞋子,整齐地放在垃圾箱旁。离开售票厅时,我最后看了它一眼。这鞋子,曾经替代我在海南的热带森林里穿破的那一双,如今我也要跟它说再见了。

穿着鞋子上路,为了寻找风景。但是路在哪里,风景在哪里,鞋子不能预期,我也不能预期。

小小的、圆圆的、软软的,青黑色的糯糕,在理坑的村头小摊静静地躺着。

那是用艾草做的清明果,同伴们人手一个,吃得津津有味。

我和妹妹没有吃。艾果,小时候的春节,吃得多了,没想到会在这里再遇见它。我知道材质虽然一样,形貌和内容却是不同的。吃不吃,都有怀旧的理由,但这艾果,永远不是小时候的那一个。

理坑的风貌,在最善于怀旧的人看来,也是掩饰不住的苍老。明清时期,这里大约出了不少官宦人家,以致整个村落都成了古屋林立的文物单位。倒是真想不到那么破旧的房子里还住着人,高高的门棂,狭长的门板,门扉紧闭,暗淡的光从井口般的天顶泻下来,长居于此,会否不知不觉就恍如隔世?村中所有人家都姓余,一位姓余的小姑娘给我们讲解。她说,村中原本另有一金姓大族,做生意发达了,就举族外迁。

有钱了,为什么不是修葺祖居,光耀门楣,而是离开故地,另觅桃源呢?小姑娘语焉不详,我们就无从得知。

村里的房子都很古旧,原汁原味的古旧。那些曾经华丽繁复的木刻和雕花,如今大半已经凿落佚失,剩下的也是面目模糊,带着烟熏火燎后的黝黑和黯然。倒是文革时期留下的红星标志、革命标语,喧宾夺主地进占了我们的视线。

有些墙画还是很用了心去描绘的。葵花朵朵向太阳,本来是多美的意境。

走出小巷,看到村边的小桥流水,村妇在桥下捶衣、洗菜,这才有了重回世间的感觉。

理坑具有婺源村落的一切主要特征,明清古建筑,小桥流水的风韵,在这个时节,桥头的一株桃树挂着星星点点的红,村头的油菜花开得正旺,突破层层阴霾,迸射出一片明亮的金黄。

但我们离开时并没有回望。理坑太原始,原始得让人无法掩饰失望。想来人心总是贪婪,一边要看原生态,一边又要欣赏经过修饰的红妆。

不许人间见白头,古往今来,尽皆如此。

到达清华,已近傍晚。彩虹桥附近的山头,树梢上挂着影影绰绰的白色布条,我再次想起今天正是清明。天是沉的,水是清的,匍匐的水草看不清颜色,清明着,沉郁着。

彩虹桥或者已经过修饰了,那种刻意不着痕迹的修饰。在细雨迷离中望过去,古朴黑实,并没有彩虹般的明丽,我觉得还是叫廊桥好了,更有一种欲语还休的婉转。桥下流水依依,游客们踏着湿润的青石块,鱼贯而过,这情形让我想起了凤凰的跳岩。

后来却听说,早晨的彩虹桥是没有水的,那水都是算准时间蓄积而成,专待游客到达,嘻哈过溪。

想想也很正常,很多事情,原本经不起深究。

清华是婺源北线的大镇,当晚我们兵分两路,黄小姐和LULU在清华穿街走巷寻找住宿,剩下的人赶去思溪、延村,走完北线计划中最后的两站。

暮色渐渐深浓,在漫无边际的油菜花的包围中,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房子映入眼帘。

思溪和延村没有让我失望。原来看古建筑不一定要到理坑,思溪和延村也有足够的历史了,而且房子并不那么残破,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巷,圆形或八角的拱门,门内安静吃着晚饭的人家,对于我们的贸然闯入丝毫不以为忤。昏黄的灯光下,主人一家围坐八仙桌旁,他们在吃饭,我们就在旁边摸着古老的雕花评头品足。临走时我再看一眼,安静的人家依然安静,好像我们的闯入和离开都只是门外吹来又吹去的一阵风。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聊斋是在这里拍的。

村口也有一座短短的廊桥,在我看来,丝毫不比彩虹桥逊色。村外就是油菜花的海洋,比人还高的油菜花,在沉沉的暮色中闪耀着无法掩饰的明亮。

我的相机在彩虹桥摔坏了,这时只好用眼睛欣赏。也好,这样看风景就更纯粹吧,纯粹得像那阳光一般的金黄。

我们的油菜花之旅,重点放在婺源东线。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