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旅程(2008年11月12日-14日)

早上十点,随着列车缓缓始出上海南站的月台,我开始了三天的旅行。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宿命,我提早了一周就预订了这次的旅行。我不知道这短暂的离开会带走些什么又会带来什么。 看到两边从高楼变成平房变成农田,心情酸涩的难以形容。加上近6个小时的车程,还是硬座,也没有办法睡觉。弄得心情郁闷、浑身酸痛。发誓以后再也不能坐这么长时间的硬座了。 值得庆幸的是,有朋友能给我发消息聊聊天打发一下时间。如果你在身边的话,估计会有趣很多。 下午三点半左右,总算到了此行的第一站——衢州。来接我们的导游小姐说:今天的火车难得的准点。我心想如果不准点的话,我在火车上就真的挂了。 衢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空气很好也很干净,马路上没有太多的人。 出了宾馆就是衢州的南门古城墙。原本打算去中国唯二的孔庙参观,但到那已经晚了,不给看了,但是可以给我在门口拍个照。临走碰到两个从上海来的游客,告诉我这外头看着有点破,但里面别有洞天,我考虑第三天能否有时间进去参观。 导游小姐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味“三头一掌”(鱼头、鸭头、兔头、鸭掌)晚上我便去了当地有名的“一粒志”解决了生计问题。为什么叫这名字呢,是因为老板长了一粒很大的痣。名子起的有创意吧!鱼头汤很鲜,腊肉炒莴苴干(香乌笋)也很可口,鸭掌真辣。不过这是我这六天来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顿饭。(琛琛你应该奖励我,我终于吃下这么多东西,敢上前几天的量了。你要买好吃的巧克力给我。) 回酒店睡觉,希望能一觉到天明。期待…… 可能火车坐的太累了,没有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入眠。很早就睡了,虽然半夜也醒,但脑子里不会像过电影一样想太多的事情了,过会儿还是能睡着。早上很早起床,浑身酸,吃点早饭就出发了。 从衢州一路出发,途径了许多小县城,终于在两个半小时后到达了江西的婺源。 由于今天是星期四,游客不多,所以能充分感受到号称“中国最美的农村”的风光。 天气很好,一扫前一周的阴雨。太阳高照,心情……不知道怎么形容。 虽然地处江西省,但婺源的文化、建筑都和安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上,这里是安徽的地界。历史上徽商也曾名噪一时,这里的建筑就是当时外出经商、荣归故里的名人富商历经几十年建造的。砖雕、石雕、木雕;细小的门窗、透光的厅井、高高的马头墙。 金色的光线映照着高大斑驳的白色的墙身,河水从并排而立的村舍中哗哗的流过,村妇在石岸上洗着衣裳,菜叶,农具,炊烟袅袅的从黛色的屋顶上掠过,我在长长的青石板的路上走向深深的巷子,感受着这乡村老屋的宁静,涤荡去闹市的喧嚣和纷繁复杂!站在李坑的高处俯瞰整个村落,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 往彩虹桥下游看是一个现在已很难见到的外形古朴的老水车。清华人造水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利用水车舂米、磨粉、进行粮食加工一直是清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凝聚的是先人的智慧,留给我的是一种田园生活的遐想和期待。 东岸是粉墙黛瓦、炊烟袅袅的古村落,身旁是时起时落的水鸟,水底是往来倏忽的游鱼,让我生出羡鱼乐鸟、逃离城市的冲动。 国内最早电视版本的聊斋是在思溪、延村中拍摄完成的,村庄也的确处处透露出点阴森诡异的味道。无人的幽巷、高耸的墙头。在夕阳的映射下,这些白色山墙高高耸立的古屋,在一片青山绿水包围中,在袅袅的青烟中透着股说不出的苍凉与凄美。第三天,也是此行的最后一天。我去了衢州市的天脊龙门。 很长时间不运动了,1000米的山对我来讲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山中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耳边还萦绕着中国古典古筝乐曲,实在让我觉得是个坐化的好地方,真想永远也不要回去。农家的小猫小狗带给我此行最大的快乐。我本就是个喜欢猫咪却及其怕狗的人,但却第一次见识了一只这么老实的狗,一只不满周岁的猫猫可以在它头上作威作福。呵呵……可爱! 要回家了,回程的路虽然很遥远,但也让人充满期待……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