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路上

此行中第一跤(也是让人记忆最深的)是朋友J.E在进仙人洞的时候。此时的我,自顾着走在前面想去看云海,恍惚中听得同行中的小黄说了句“仙人洞”,“啪”的一声,有人摔倒了,回头一看,却是好友J.E,在大家善意地微笑与真切地关怀中,J.E被扶了起来,连说“不痛!”(真不痛?后来听到朋友在跟她男朋友讲电话时说,“好痛哦…”真不知道她的他在心里如何恨我呢,呵呵,说好了,我们俩要互相照顾的,可她摔倒的时候,我却一个人走在前面,而她摔倒后,我也没多说什么。其实不说的是对朋友的歉意。)仙人洞是一天然石洞,据说是八仙中吕洞宾修炼的地方,洞内清泉下滴,很是阴凉,如果是夏天在此休息,肯定非常惬意舒适,走走停停,跟着导游,边听解说边往仙人洞的另一出口走去,刚走到出口圆门,不知又谁说了句“仙人洞”,旁边一位大姐应声滑倒,连累着旁边的我也差点摔跤,“这仙人洞真的有仙气哟”,说笑着,大家离开了“仙界”。

庐山之行并不是很完美,但其中的体验真的别有滋味。在庐山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同行的小周总结他体验到的做“煎饼”的滋味:到庐山的那天,被雾凇、雨凇压断了枝干的的树木不少,这些树木压断了电线,停电了!大家本以为夜晚可以洗洗热水澡,在暖气的保护下睡个安稳觉,这一停电,把大伙都打入了冰窖中,冷啊!!!!后来总算旅行社重新联系了一家自己发电的宾馆,但仍然没有暖气供应,只有电热毯加两床冰冰的带着霉气的毯子。电热毯的热度是够,只是薄薄的毯子无法阻挡室外不断侵入的冷气,小周睡了一觉醒来背部是热的,但是上面却冷冰冰的,只好翻个个,趴着睡,等背部冷了再换个个过来,一个晚上,就在那折腾着做“煎饼”了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黄龙寺与含鄱口。

往黄龙寺的路又远又不好走。我们从庐林大桥旁的台阶往下走,一路都是下山的路,路滑而险,走台阶的时候,大家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前进,走石板路的时候,大家一般不会走在平坦的石板上,而是选择凹凸不平的地方下脚防止打滑,聪明的人则干脆弃石板路不走而走路旁的泥路,只是泥路窄,经常会与上行的人“撞车”,而大家也总很礼貌的礼让。

迂回的山路掩映在高大的樟树树阴下,一路上积雪、岩石上的冰凌较多,不时有人捧起一把积雪袭击别人,被袭的人也不时反以颜色,嬉闹游戏着;

黄龙寺在许多树木的环绕下,年代久远,很有一番气势,只是对寺庙我并不甚感兴趣,一心寻找着导游介绍的“三宝树”,放眼看去,其中两棵耸立在寺前的空地上,有栏杆环绕着,而第三棵则在两棵树的后面不远藏着,让我一番好找。庐山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物种丰富,被冰雪覆盖的一草一木却让人难以分辨,没能参观庐山植物园是此次庐山行的一个遗憾。

“三宝树”是三棵古树,其中的银杏树树龄约有1000余年,而另两棵柳杉也逾600年了,均高近40米,傲然矗立,枝柯交错,树叶落尽的枝干透着沧桑,透露着生命的强劲!

“三宝树”往下是“黄龙潭”与“乌龙潭”,一路下去,苍绿的竹子覆盖着冰莹的雨凇,晶莹翠绿得让人心疼,不时的,有不堪雨凇重负的竹子“啪”的一声从中折断,那清脆中带着的沉重的声音,却又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

含鄱口安排在第二天早上。又经过一夜的寒冷,路上重又结了冰,虽然都是大路,有一段路比较陡,司机为了保险,把车停在坡下,让我们走路上去。我们小心翼翼走着,不时还要躲避下行的车辆。上了坡,转了个弯是向阳的路,冰早已化了,轻松行走的我们不禁跑了起来,在整齐的脚步声中喊起了行进口令“一、二”“一、二”,感觉,好象回到了学校晨练的时候;

一路上不时碰到早起想要拍日出的失望的旅客,到得含鄱口,兴致勃勃的我们又登上一座没有名的山头,体验了此次庐山行中真实的一次登山;下的山来,与同伴们在含鄱口会师,拍照,嬉戏,记忆中最热门的拍照景点是含鄱亭与五老峰之间那块写有“毛泽东同志曾在此留念”的碑,很多人都在碑前掩去“曾”字留影, 很显然,照片上的人都当了一回领袖,忘了是谁的动作是拿起围巾遮住“曾”字,照出来的效果感觉就象拿着围巾在擦碑,我们评选他为“毛主席的好孩子”。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