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行(流水日记1)

余下来的时间,我们都在准备第二天爬三清山的事宜。我们计划从北山上去,翻过南山后乘索道下来到玉山市,再从玉山返回德兴。不过,由于北山的环山路在修,车子无法上山,我们有可能要多走很多路。不过大家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从山脚下开始爬。最后,F的小姨决定跟我们一起去,也多亏了小姨,我们这次才这么顺利。

7月15日 晴 37度

早上6点,F的舅舅帮忙找了一辆昌河面包车送我们到三清山脚下的坂大乡。在那里,小姨找到了她的大学同学(现在是坂大中学的校长),准备在那儿吃了午饭就上山。还有空余时间,C校长带我们去了他的自留地里摘玉米,这可是我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老师教我们如何辨别成熟的玉米,怎么个摘法。回来后,就立即剥皮煮着吃。从摘下到上桌还不到30分钟,可以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玉米,甜甜的,香香的……

随后,我们又去看了那个中学,虽然比电视中看到的一些乡中学好多了,但我还是吃了一惊。可以想象那里的学生读书有多么的刻苦,而学习的条件又是那么艰苦。而那里的老师更是令人敬佩,他们完全可以走出去教书,可是他们没有。从他们的言谈中,丝毫看不出对都市生活的向往,在他们的心中只有那些学生。他们对于乡村教师的生活十分满意,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午饭C校长请我们吃了“石鸡”(样子与青蛙有些类似,不过是待在石缝中的,往往与蛇为伴。还是野生的,听说现在很少有的。饭店里,即便人工的也要150元一斤)C校长还为我们找到了他以前的学生W,他家在山上有一个招待所,对山上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准备带我们上山。

下午,小姨又找了一辆林业局的“双排座”准备送我们上去,能送多远是多远。说来也巧,那天有两位《德兴报》的记者也要去三清山采访,还有两位乡政府的领导,跟乡里的一位警官。于是,我们就临时成立了一个小团队。

由于在修环山公路,很少有车上去。上山的路的确很难走,我终于知道什么叫“额角碰到天花板”,有很多路段开足马力走了好几次才通过。到了汾水,说前面的路塌方了,车子无法前进。于是大家稍做调整,便在14:30开始爬山。

一开始,由于速度太快,不多久就开始气喘了。还真应验了W上山前说的一句话“上山气管炎,下山关节炎。”好在大家都年轻,一会儿就适应过来了。三清上的北面还没有开发,植被保护地十分完好,到处都是树荫,丝毫看不见烈日。不知道明年,环山公路修好后会是怎样一个景象。

毕竟爬山是十分耗体力的事,1个小时后,我们在一个山泉边停下休息。聊天的时候才知道那两位记者是来采访“非典”过后,山上的旅游情况,我们这几个女大学生便成了很好的题材。W比我们大几岁,退伍后就帮父亲打理山上的这个招待所。

大家的衣服早已经被汗水浸湿,汗水在身上汇成一股股细流往下淌。幸亏大家的体力都还不错,相互鼓励,轮流带路。跟其他的山一样,三清山也有一个好汉坡,我们都不敢抬头看,生怕看了后就没有勇气再爬,于是就只能盯着眼前那几级台阶。北山一路上的景点不多,说是过了“百步门”才会有一个景区。好在有W在,沿途没有错过“神龟探海”、“仙人指路”、“倒挂琵琶”等景点。于是大伙爬爬停停,在18:30到了“千步门”,那近千级的台阶连个弯道也没有,笔笔直的一直向上。抬头仰望,那简直就是一座“通天门”。“千步门”后面紧接着就是“百步门”,大家一鼓作气地上了“百步门”,一转弯,就到了目的地“第一招待所”,我们整整爬了5个小时。

山上的供电系统几天前被雷电打坏了,整幢房子漆黑一片。为了大家吃得好饭,W用柴油机发了3个小时的电,整装房子的灯光都随着发动机忽闪忽闪的(哈哈,这又是第一次)。等大家梳洗完,又换上了蜡烛。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