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行记

出了景区,计划去下梅古民居,因为敝人一直对中国古民居很偏爱,坐火车时,曾见闽北的民居也都是像闽南的土楼一样,黄黄的土墙,褐色的鳞瓦,便一直想进去观赏研究一下,打车去下梅,司机又忽悠我,说什么回来没车,只能包车,100元,我擦!果断下车,正好有个摩的,到下梅才15,我问那大哥,回来车多么,大哥很朴实,说多!

武夷山行记22

武夷山行记23

武夷山行记24

闽北的古民居有格局上有点像江南水乡,细节上又有点近似徽派建筑,砖雕、木雕很多,材质上又是黄土为主,和闽南的风格很像。一路上和摩的大哥聊了好多,大哥就是武夷山人,在上海和福州混过两年,后来还是回到了武夷山,在山下种了几亩茶园,不忙的时候就出来拉拉脚,一家人衣食无忧,我问大哥,武夷山的茶叶这么出名,是不是大家都种茶叶没人种稻谷了,大哥说不是的,还有很多人种的,现在都是政府指导,种啥都是听政府的,而且一块地今年种这粮食,明年就可以种烟叶,政府免费提供种子和化肥,再收购成品。

下梅旧民居现在还保存着淳朴的风格,60元的门票,还会有一个村里人陪你做讲解,不过也会顺带的推销茶叶,不过态度都很好,只要你说不喜欢茶叶,也就不会逼着你买,去了下梅让我对茶叶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大哥说,现在政府已经把这块地买下来了,还在下梅旁边给村民盖了房子,以后要在这里修建度假村,听完后,我心里不知是喜是悲,哎,真不知道是建设还是在破坏,也许几百年几千年才养成的淳朴风俗会在几十年内被经济利益而破坏。

下午四点多,跟着摩的大哥的车,一路飚到武夷山市区最热闹的商业街和平南路,武夷山市区不大,也没什么可逛的,就是有个列宁公园,逛了才知道,粟裕的骨灰安放在了这里,恭恭敬敬的鞠了个躬,离开列宁公园,找了个小吃店,叫杨记小吃店就在和平南路旁边,看了看菜谱,以粉居多,有兴化粉、紫溪粉,后来点了个牛肉粉,又发现有个扁肉,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叫老板来一份,上来一看,原来是馄饨,手机上网一查,原来福建这边管馄饨叫做扁肉、扁食。我擦啊!让我想到在景德镇的时候,点了个什么清汤,一看是馄饨,在成都点个抄手,一看是馄饨,一个馄饨干嘛起这么多名字啊。十点多赶到车站,坐上了回上海的卧铺车。

总而言之,这一路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的,有受人恩惠的小惊喜,也有被人忽悠的小愤怒,有错过拍摄最佳光线的小惋惜,也有千辛万苦登顶大王峰的小成就,了解了茶叶的制作程序和运输路程,了解了闽北人的建筑,风俗。

朱熹、柳永、李纲都是崇安人(武夷山市原来叫崇安县),尤其是朱熹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东西,一时难以细细道来。

最后只能赋诗一首,聊表心意:

一水缠绵五六峰, 轻排曲九入天壶,丹岩峥嵘李纲骨,碧溪涵涌朱子足 ,原寻此间三两亩,来种茶香七八株,四时常向田头坐,又看山影转翠竹。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