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土楼
走在遍布土楼的山村里,卵石路上。有些感动,也有点感悟,闽南多山,客家人聚集,二千多年以至几百年,不知多少代的生生灭灭,中原文化的传承没有泯灭。在今天还能展示在我们面前土楼,也许是一种表达形式。查了一下资料,好象比较认可的历史是从秦至清,有六次客家人的大迁徙,现在有5000千多万人遍布南方各省,紧邻永定的广东梅州就是一个著名的聚集地。我想,这无所谓太准确的量化,无非是一种概念。但世代传承的汉文化、文脉,传统都浸润入这闽南的山山水水之中。

走了永定、南靖的许多景点和著名土楼,顺应自然的布局和位置,点缀与山水之间,如此和畅的溪、水、山、树、天、地,以及楼、房、屋之间相谐共生,融为一体,尝心阅目。反观之现代那种毫无章法,不畏自然,不敬祖宗,千篇一律,大煞风景的建筑无处不透着愚昧。

土楼内部的建筑大的方面均是内部还有一圈房层,中心是祖祠,但细看是各有格局、章法,有人说是融会道教思想,其实无所谓某教,大家现在将汉文化的许多东西都归入道教,这些东西,如八卦等不仅于道教,真有八卦一说时,也没有真正形成道教。不管如何,这些建筑的格局、细节都很耐看、有品味,浸透着自己的文化在里面。想起从北京到龙岩的火车上,纵观从北到南一路乡村里新建的民居,那种千篇一律外贴瓷砖的小楼,还有一些拙劣模仿西式的建筑,真是天壤之别。


土楼的用材,无非是土、石、木,取之当地、取之自然,用之当地、用之自然,与自然为一物。没有现代的水泥、钢筋,照样抗震、防震,数百年无恙。当然,试想楼内房屋的结构、格局、设施吸取一些现在城市里实用的方便的东西稍加改造,土楼可能更有生命力。



一个土楼,一个大家庭,老少男女的生活起居,炒菜如厕,婚丧嫁娶,出入上下。人之间的关系、关爱、闲天、吵架、打闹、聚会、过节和亲情,同一个祖宗祠堂,同敬一个祖宗,真热闹。同是楼房,比之现代城市那些不伦不类建筑形成的人际隔膜,不相往来。 我更喜欢这种气氛。但更深层次的,国家,国家,无国不成家,无家也无国,家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单元,家庭的认可是家国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的基本。试想一个有天然血缘关系的家都无法归一、聚集,无从谈起民族、国家的向心力。

“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干国家事,读圣贤书”,“读书得志为国家,种树成材任栋梁”,这都是土楼中的槛联。

寓意自家土楼的,如西成楼,上下联“西园东壁,成乐与诗”;

庆福楼的“庆由善积,福自天申”;

承启楼的“承前祖德勤和简,启后孙谋读与耕”。这些或出自前贤,或自己撰编的槛联恐楼里进出的后辈无一不铭记一辈子。比现在那些毫无深度,没有一点文化背景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之类的口号管用的多。
几天走马观花的土楼之行,有一点感悟,也算不虚此行,具体游记待俺慢慢编来。
后记: 春节土楼一行,从2月初开始用一个月共写了7篇土楼的文章:
1.感悟土楼;816507.html
2.感悟土楼—洪坑篇;818030.html
3.感悟土楼—南溪篇;821695.html
4.感悟土楼--高北篇;831757.html
5.感悟土楼 塔下—田螺坑;839366.html
6.感悟土楼--卵石路上的云水谣;840949.html
上一篇:客家土楼探访
下一篇:福州6日游之一----永定土楼
-
大兴安岭~09年9月风光
大兴安岭~09年9月风光 -
我的藏地密码之青海行 -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这次我们走的是青海玉树的一段,我们从通天河边的勒巴沟进入,由文成公主庙出。一路自然风光神奇迷人,遍地都是文化遗迹。虽然这次玉树地震有很多的文化遗迹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可是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影响,真不知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还是神的力量。。。通天河边的勒巴沟入口唐蕃... -
玉树,缓缓美。
上篇:玉树,缓缓美。(上)作为一个重度天空控。我发现年岁越大,越向往那片自由宽阔的天空。每一天我在我居住的城市上空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自由和欢乐,期待下一场旅行带给我另一片天空。这一次,我看到玉树的天空。飞机上的疲惫和高原反应导致的胃痛交织在一起,疼到想喊又发不出声,忍到快要飙泪的时候,终于抵达。这样就是第一眼玉树。遥望窗外,远处低云,鹅黄色的夕阳绚丽的透过来,把大朵大朵的云彩晕染了个遍。当我看... -
我从高原归来《青海掠影散记五》
昨夜在拉不寺宾馆旁边的一家川菜馆吃饭时,一直围绕着此地的海拔高度进行求证,在座者众说纷纭,最后以饭店的老板娘的说法为准:海拔3600米。因此夜里将随车一直带在身边的2.5升氧气瓶搬到床边,为了节省氧气多用些时间,只是在入睡前和清晨起床时,吸了几分钟,缓解夜里睡觉时身体代谢慢造成的缺氧症状。早晨起床后,精神还不错。随即装上行囊,开始了下一段征程。结古镇方圆并不大,大部分民居建筑在高山坡上,山上还修有... -
我的藏地密码之青海行 - 新寨玛尼村
青海玉树州新寨玛尼村是目前世界吉尼斯纪录最多玛尼石的地方,它建于公元1715年,其奠基人是玉树结古寺的一世嘉那活佛宗秋帕文,所以也称为“嘉那玛尼堆”。经过300多年的日积月累,听说现在有大小25亿块玛尼石。新寨玛尼村的南部有一座寺庙–新寨寺,其它各个方向均用玛尼石做城墙,围墙高处挂满经幡。可是玉树地震对新寨玛尼村造成了很大的毁坏,围墙和白塔都破坏的比较严重。要到新寨玛尼村其实很方便,它就在结古镇东... -
玉树并不遥远
自青藏铁路开通之后,玉树可能成了最后一片神秘藏域。玉树是唐蕃古道最光芒的一站,它是三江源头,它是藏传佛教教派最多的地区,它的海拔高度超过西藏很多地方,它有着热情奔放最能歌善舞的人民……原以为第一次玉树之行,将是生命历程里与玉树划上的句号,没想到三年以后,因事成缘,又见玉树。——题记千湖之县——玛多早餐后出海南恰不恰镇,一路爬坡,转眼间由海拔2800米到了海拔4000米的地方。车似离弦之箭驰骋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