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定海古城背后的故事

7月5日下午2时,英军攻打定海城,姚怀祥与定海总兵张朝发布置抵抗,张朝发率水师2000余人迎战。6日,张朝发被敌军流弹击中,被兵卒救回镇海大营,不治身亡。姚怀祥以一介书生之力,亲率城内军民奋力抵抗,无奈弱不敌强,定海东门被攻破。姚怀祥退到北门,经过南明军民殉难的同归域时,呕血哀叹一声:“此古人殉难处,吾何生为?”便跳入旁边的梵宫池,以身殉国。

列强入侵,不屈者众。除姚公外,典史全福悬梁自缢,清军营书记李昌达跳方河自尽。现在,定海城区北部的留方井西侧,尚留有为纪念李昌达的“义士李先生殉难处”碑,在典史全福的故乡定海小沙乡,还保存有一座乡人为纪念全福而修建的“全福庙”,祭祀之人络绎不绝,俨然已替代成为当地的土地庙。

追寻定海古城背后的故事4

追寻定海古城背后的故事5

追寻定海古城背后的故事6

追寻定海古城背后的故事7

李昌达夫妇投河流芳百世

在定海老城区内的留方路上,有一口三眼方井,一百多年来,一直为附近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直到现在,每天仍然有不少人在井边洗衣洗菜。

这口井名叫留方井,井下曾是一个名叫“方河”的池塘。此井的来历亦与鸦片战争息息相关。

话说1840年7月,定海沦陷后,英军驻扎在城中,作为入侵者,总有些烧杀抢掠的行径。

面对被践踏着的家园,一些不愿受辱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便选择了与姚怀祥一样的方式“以身明志”。他们不是不想抵抗,但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来说,用死的方式震动世人,也是这一群体延续千年的风骨。

李昌达夫妇便是其中代表。时任定海军营书记的李昌达,面对残破的家园,心中颇为悲愤,却力不从心,为免遭英军侮辱,他毅然跳入一个叫方河的池塘中,自尽殉节。第二天,他的夫人房氏也投入方河,随李先生而去。

同治七年(1868年),谷兰亭为纪念李昌达夫妇及战火中殉难的定海军民,在池旁竖了一块3米多高的“义士李先生殉难处”石碑,碑文9行直书,134字,记载李昌达生平及立碑始末。

后来,人们又将方河改造成一口三眼方井,并取名“留方井”,意味“流芳百世”以纪念在此殉难的李昌达夫妇。

此井此碑,默默地为这些品格高尚的义士们守护百余年,感谢这座城市中,还有这些承载着我们共同记忆的物件,让我们不忘记那段历史。

追寻定海古城背后的故事8

包祖才为代表的舟山百姓抗争史

从1840年7月到1841年2月英军撤走的这段时间里,舟山百姓自发的抗英斗争,是打击英军气焰的一段重要历史,这比史学界认定的“近代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声”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还要早数月。

当时,面对英军的恶行,定海人民同仇敌忾,纷纷拿起武器,利用地形,进行小规模游击战,“犁锄棍棒,皆可为兵;妇女老幼,咸知杀敌。 ”这是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一句人人皆晓的口号。

除了游击战,百姓们还坚壁清野,拒绝向敌人供应粮食、蔬菜和鱼肉,并调制毒液倒入河道、井水、池塘中,污染水源。一名叫宾汉的英兵记下了当时的情形:“军队中流行疫病,三四百人已被安葬,大约有1500人在医院中……无疑,这种现象应归于由于缺乏新鲜而有益的食物以致兵士的体质容易染受这里所流行的疟疾和发热症……”

在定海的青岭村路边有一块牌坊,上书“擒外寇搏三万丈虎飙,卫中华积五千年民气”,记录了一位名叫包祖才的定海人勇擒英军上尉的故事。而包祖才,正是舟山普通百姓抗击入侵的一个典型代表。

1840年9月的一天,英陆军上尉安突德带着几名士兵在城外的青岭测绘地形,被当地农民包祖才发现,他大喝一声冲上去,用锄头当场击毙一名士兵。英军被吓蒙了,向西逃窜,跌入水田,被包祖才和赶来的乡民生擒。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