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乡印象---雨中的古堰

画乡印象---雨中的古堰42

画乡印象---雨中的古堰43

画乡印象---雨中的古堰44

画乡印象---雨中的古堰45

一下车,雨幕中,你会见到村口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两个红色大字“堰头”,跨过木桥,迎面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亭榭式的文昌阁,此阁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200年左右,门前贴着幅对联,上联:高阁文界齐北斗,下联:中书亮节映长虹,对联颇有气势。但是,你马上会被河边粗大、苍劲的古香樟所震撼,粗大的树干,虬枝犹如苍龙出海,飞向天空,树干上布满绿色的苔藓,关键不是一棵,而是一群,在翠竹的簇拥下,在雨天阴暗的天幕映衬下,更显的古老、神秘。

你沿着小街前行,右侧是清、民国时期的民居,三重檐的石牌坊等,拐进民居,看到破败的砖墙、开裂的窗台、陈旧的家具、墙上挂着不知猴年马月的蒜头、玉米、辣椒,一只黄狗趴在檐下,狗眼都不抬,它习惯了游人的骚扰,前行五百米,到了通济堰的观景阁,通济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同属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通济堰主干渠22.5公里、支渠48条、毛渠321条,大溉闸6座、小溉闸72座,形成一个竹枝状的水利网,是我国仅有的成功水利工程之一。千余年来,通济堰以朴实无华但是经济实用的水利系统,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处州农耕文化。

站在观景台上,远眺河面,烟雨飘渺,近水如玉,远山如黛,山水朦胧,宛如图画一般。一道石坝横卧河中,你站在堰头之上,会有何感想?想必在赞叹先人的聪明才智的同时,心里是否有点隐痛,为啥溃堤决坝的都是现代水利工程,大概古代该溃的早溃了,该决的早决了。千古往事已逝,唯有江水脚下流。

你出了通济堰的观景台,沿着瓯江往回走,来到渡口,乘上画舫,前往大港村。瓯江在静静地流淌,两岸笼罩在云烟之中,树木、房屋朦胧,恰似一幅五彩的水彩画,坐在船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旅游旅游,游在途中,游山玩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各取所好,趣在其中,乐也在其中。“烟雨朦朦乘彩舫,瓯江两岸好风光,山光水色人相映,古堰水乡画成廊。”

船行不多时,向右拐去,你就会见一排楼房矗立在江的左岸,类似湘西的凤凰古镇,不同的凤凰古镇是吊脚楼,屋脚用的是木柱,而这里的房屋皆是用卵石垒砌而成,上了码头,到了古堰的核心---大港村,大港村是中国摄影之乡的创作基地和“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之一,是休闲度假、绘画写生的极佳场所。

河滩上撑着把大伞,伞下三个小女生,支着画架在写生,楼房、河滩、女孩、河水、树林和灰色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面,人在画风景,人在风景中。

你踏上古镇的街道,小街两旁皆是明清建筑,天上下着蒙蒙细雨,雨水浸润过的石板路,显得清爽宜人,街上少得是商家,多得是油画工作室、摄影展览室、书法、工艺制作室及美术协会等,整条街竟有50多家画廊,你随便走进一家,十几平房的房间,胡锦涛、温家宝的巨幅画像挂在墙上,墙上还挂着几幅人像油画,看来画室主人擅长画人物油画,看到了画室主人的介绍,衔头不少,得奖不少,可能光线太暗,这些油画并没有给人震撼的感觉。据介绍画乡的画出口到韩国及西方国家。

或许古镇水乡你去过无数,唯独古堰画乡文化气息浓郁,随手拈块招牌,“观云听水居”,后面还有几个小字:“卧听水荡岸,坐观云拂山”,店堂里挂着书法作品,主人应该不仅有书法功底,还有古典文学功底。一家工艺小店门前,挂着一幅招贴画,用树木的横截面贴出一个巨大的脚印,富有情趣,极有想象。小巷边、河滩上、亭子里、大树下都有画者的身影,他们的身影给古镇添加了勃勃的艺术气息,又给古镇的景色浓浓地添加了一笔。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