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

别名
保安寺
所在地/隶属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舟塔乡铁渠村

简介

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因强烈地震,高庙保安寺殿堂倾圮,后经四年修整方复原貌。至乾隆年间,庙寺再次倾于地震之灾,时由住持广寿法师,率徒续因、续行,启发地方善信,保其存者,补其毁者。至咸丰八年同增建的砖牌坊、东西天池、转圈楼以及山门,广场、影楼戏台全部竣工。地方绅士尊其三教同源之说,将最顶层供奉玉皇大帝,故尔新庙又称“玉皇阁”。一九四二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因庙会失火,高庙保安寺砖牌坊以上的建筑全部付之一炬,次年由信士梁邦振、詹毓麟等助捐募化,陈铭信士提任木工总设计,再与土木,历时四年方完工。新建寺庙因其执事瑶池徒,将瑶池金母和十二仙女之像供于最顶之层,所以新建庙宇又称“高庙”。

特色

高庙保安寺的建筑特点是集中、紧凑、重叠、回曲、高雅。整个建筑设计纵向沿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伸进,升高,平地高台浑为一体。其布局上下贯通,前部分是保安寺,山门建接引楼,简朴淡雅。进山门通院落,迎面是三凤朝阳的木刻小牌坊,小巧俊秀,亭亭玉立,往北步和古朴大方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祠堂,院落左右厢各配殿宇。通天王殿,登十二级台阶,下有东西贯通的弧形隧道,叫地狱宫,清咸丰八年增建的三孔砖牌坊,巍然屹立在隧道之上。设计别具匠心,砖雕工艺精美,内容丰富多彩。再十二级台阶,通过“华藏玄门”,绕过屏障,迎面是重叠三层的主楼,一层为“大雄宝殿”,二层为“西方三圣殿”,三层为“五方佛殿”。主楼高二十九米,为九转七工程,大层顶腾空拔起,气势宏伟。主楼前建有三层玲珑俊秀的“大悲阁”(俗称中楼),其造型之奇特,雕刻艺术之精美为全寺这精华。其底层为透风过厅,四通殿宇,排列有序的翘首飞檐三层共有三十六个。在三楼脊顶中起一座八角塔,犹如凤冠;在大悲阁东两侧又建双层楼阁(即钟鼓楼)如凤凰之两翼。从整体看,整个建筑似凤凰展翅,给人以欲飞的感觉。

保安寺是近代三教合一的典型寺院,如寺内小牌楼有寓意三教合一的对联∶上联“庙貌巍峨清净通一气”,下联“神灵感应慈悲忠恕不二门”,横批“三教同源”。砖牌坊之砖柱上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天在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殿内塑像有佛像、神仙和孔圣牌位,反映出明清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和谐相处的状况。

“十年浩劫”期间,历代儒释道神像尽遭捣毁之厄,高庙保安寺除一口古钟和部分建筑物外,殿堂内的设施,经书、法器全部毁坏,荡然无存,寺僧被逐。

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拔款三十六万八千元,信众集资七十多万元,对高庙保安寺进行全面整修。按照佛教内容雕塑佛像、精工彩画,十六位僧人常住,由佛教界自主管理,现成为宁南佛教中心,为振兴中宁夏佛教作出贡献。

现任住持为宗相法师,一九八八年选为自治区佛协常务理事,中卫县佛协副会长,一九九五年选为中卫县佛协会长。

自然气候

中卫市保安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最佳游寺时间在春秋两季。

寺庙历史

保安寺,原名新庙,又名高庙。位于宁厦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城北,环境清幽,保安寺布局紧凑,建筑巍峨,层楼重叠,飞檐翘角,雄伟壮观。保安寺景观具有70多年历史的保安寺位于安达市区北引路北侧,是安达著名的佛教寺院和宗教活动场所。该寺俗称姑子庵,始建于民国20年(1931年),称念佛堂。伪康德9年(1942年)正式命名保安寺,供奉弥勒佛、观音,大势至菩萨。1996年重新修建,保安寺现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保安寺创建于明代以前,明永乐年间(1403-1424)曾增修,先修天王殿,后又增建中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秋,因地震坍塌重修。后经道光二年(1822)、咸丰三年(1853)、光绪八年(1882)陆续增建东西转角楼,并与中楼相互衔接。

到民国初年又增修大雄宝殿三层。1942年中楼与大雄宝殿三层毁于火,1943年至1947年除按原样修复外,又增建了钟楼、鼓楼和僧舍。现已成为拥有相当规格的寺院古建筑群。地安门西大街路北。元至正年间建,原有寺僧义佛住锡,相传僧聪慧异于常人,学习佛经过目能诵。寺本无名,由于义佛聪慧如半部藏经,被称为半藏寺。元至正七年(1347),义佛之徒智存请求寺名,丞相布哈奏请,赐名为义利寺。明嘉靖年间重修,改名保安寺。明隆庆二年(1568)重修。寺内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清康熙二(1663)、清嘉庆十七年(1812)所立碑。寺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西院依次为山门3间、正殿3间带廊、后殿5间(3间吞廊)、东西配殿各3间。东院有殿三重,规模较西院略小,其西配殿即为西院之东配殿,一重殿3间,二重殿3间,东厢房3间,三重殿5间。全寺共有古建房屋37间。有3通石碑砌筑墙内,山门已无存。现为民居。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九月,宁夏发生强烈地震,使上层建筑全部倾圮。地震后重修,四年内修缮完工,起名新庙。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739年1月3日),宁夏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寺庙内的大部分建筑倒塌。之后,又逐年重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增建了门前广场上的法戒楼和寺院内的砖砌牌坊、东西转楼、东西天池,改称玉皇阁。1942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在此举行庙会,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灾,使南天门以上建筑一时间全部焚毁,荡然无存。翌年再度兴工重建,并扩大殿宇,增加高度,历时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保安寺,即为清咸丰年间和20世纪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其建筑风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为主体。

人文景观

古城中卫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的雄伟古建筑——高庙,格外引人注目。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保安寺,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保安寺坐北朝南。前院为保安寺,进入山门,耀眼的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正面屹立;两侧厢房、地藏宫、三霄宫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庙主体建筑。沿24级青砖铺砌的台阶而上,高庙砖雕牌坊耸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副对联十分有趣。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过南天门,达中楼。中楼灵巧别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顶分三层叠合。途中两侧有东西天池和砖砌天池,分别有飞桥同南天门相连,浑然一体。中楼上层塑的太白金星像,肃穆尊严;中层塑的观音像,宁静慈善;下层绘的二十八宿,各展风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层而设的五岳玉皇、圣母宝殿。下层正面是五岳庙,东有三宫殿,西有祖师殿;中层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楼为大成殿,祀孔子;上层正面为瑶池宫,东西两侧为三教宫。三殿底层东西两侧的文武楼别是一番景色:文楼塑文昌,身骑四不象怪兽;武楼塑关公,骑赤兔追风马。文武楼下层的龙王宫,塑四海龙王,神态各异,功力超群,令人敬慕。

砖牌坊下面的地狱宫,绘满了各种怪像,或青面红发,或锯齿獠牙,或面目狰狞,或神态从容,整个绘画想象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显示了民间艺人不同凡响的高超技艺。十分可惜,高庙1700多个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画在动荡年代,遭到了破坏,如今,虽补塑了不少彩像,但远不及矣!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高庙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门,山门之上是魁星楼,内塑魁星造像。进山门迎面是一座双层的砖雕牌坊,婷婷玉立,结构独特。由于上塑天宫弥勒佛,故称弥勒阁。由此上踏15级台阶,至大雄宝殿,内塑释迦牟尼坐像。大雄宝殿的东侧为地藏宫,西侧为三霄宫。东西两边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诸天。穿过34级台阶,直抵南天门。台阶的前一半,建成天桥状,天桥两侧被环绕一周的楼宇围成两个天井,东边的称东天池,西边的称西天池。两个天池由天桥下的圆形隧洞相互联通,隧洞被称为地狱轮回洞。在清咸丰八年建造的砖雕牌坊上,雕刻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为无上法桥。由此可见,保安寺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宋朝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这种现象在中国也是常见的。

高庙建筑的特点是:集中、紧凑、回曲、高耸,在占地仅41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建造了260多间建筑物,最高建筑高出中卫街面近30米。站在中卫街头,远远望去,高庙气势磅礴,雄伟壮丽,重楼叠阁,错落有致。深入其间,又见殿宇玲珑,清幽文雅,廊桥高悬,构思奇异。中卫高庙集中国南北古建筑特点于一体,充分显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保安寺以其独特的群体古建筑和包罗万象的合体宗教信仰,吸引着八方来客,使庙内香火不断,兴盛不竭。高庙也因此而驰名,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佛像

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充满鲜明的民间特色和民族风格。最引人注目的是琳琅满目的彩绘,其中释迦牟尼佛会彩画人物多、场面大,尤为生动传神。保安寺和高庙共两部分。保安寺在前,山门朝南,全寺共分三进,每进一级,其地势高出数丈,缓步前行,宛若登梯。山门前地坪宽阔,有石狮雄踞门前,山门牌楼花纹绚丽。往里是一个方正的庭院,院内松柏翠绿,盆景花香。院内有一石坊,高约四米,上有一座玲珑小殿,红柱雕栏,古雅精致。出天王殿,拾级而上,台阶呈垂带式,共十二级,其上建有一座仿木砖砌牌楼,磨砖对缝,造型美观。其间回廊相接,转楼围绕,两侧飞桥,似雨后彩虹横跨晴空。殿后为高庙,有二十四级砖砌台阶,循阶而上,至南天门楼,门楼宽两间,高两层,门头一层廊檐,覆盖着蓝白色青瓦,飞檐高挑。门楼后建有二层三重檐、四面坡顶的中楼一座,它们分别通过飞桥与南天门相接。阁楼相对,犀脊层翘;画栋朱楹,彩绘精美,其间由过桥直通钟楼、鼓楼、乘凉亭。楼里塑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神态逼真,楼顶上有座洁白玲珑古朴的小宝塔,风铃垂于塔檐四角,风吹角铃,铃声悦耳动听。续行向前,便是雄伟壮观、重楼迭阁的三层宝殿,高二十几米,是寺内最高大的建筑。底层即大雄宝殿,殿旁有木梯伸向二层中楼,名三圣殿,再登梯上三楼,是五方佛殿,供阿閦佛、宝生佛、毗卢那佛、无量寿佛、不空成就佛像。

保安寺虽在十年文革动乱中遭毁坏,但自拨乱反正以来,在人民政府资助和四众教友支持下,修复了殿堂、佛像和文物古迹。

该寺屡毁屡建。现仅存无梁殿和殿前一棵明代银杏树。无梁殿殿名秽迹,建于明嘉靖年间。通体砖石拱券结构,不施寸木,不设梁柱,俗称无梁(量)殿。这类建筑流行于明代,现存实物很少。殿原为三间两进,现仅存明间,面阔8.24米,进深14.35米,高约7米。东、西次间于1958年拆毁。1988年市文物管理部门对仅存的明间作了修葺。无梁殿现存壁龛中,原有一座木雕秽迹金刚像,俗称濑疥菩萨现已不存。高庙保安寺,创建于明永乐年间,和北京故宫同年开工,同年竣工,为一大谜底,建筑紧凑,造型独特,重楼叠阁,气势雄伟,似凤凰展翅,凌空欲飞,五百罗汉堂,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全国首屈一指;十八层地狱,阴森恐怖,惊心动魄,是全国四大古地狱之一;不仅是中外罕见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圣地。

寺内壁画

登上南天门,迎面是一座建在高台基上的九楹三层楼阁。下层为五岳殿,东陪三宫殿,西陪祖师殿,从两侧陪殿登木梯上至二层,是玉皇楼,内塑玉皇大帝造像;登上三层,为三清宫,内塑道家祖圣老子造像,并绘有天宫朝无、玉阙仙宴、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彩绘图案。在三层主楼的正面,还十分别致地建造了一座三层中楼,小巧玲珑,婷婷秀丽;下层绘二十八星宿,中层塑观世音菩萨和接引佛像,上层塑太白金星。中楼的两侧是钟鼓楼、四仙阁、观景台等,这些建筑用廊桥相互连接沟通,使之左右对称,逐次升高。形似凤凰展翅,瑰丽挺拔。檐角高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檐牙相啄,又使人有争妍斗巧之觉。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宁夏工具箱
中卫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