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祖师庙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基本介绍

三峡祖师庙,也叫三峡长福巖,全名为三峡长福岩祖师庙。主奉来自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高僧清水祖师,为台湾新北市三峡区著名的古迹,也与艋舺祖师庙、淡水祖师庙合称台北地区三大祖师庙。

历史沿革

三峡祖师庙的历史悠久,在清朝时期即已筹建,较早可追溯到1767年,由七股不同姓氏的当地居民兴工。分为刘、大杂姓、陈、林、中庄杂姓、李、王姓等;来自三峡、莺歌、土城、大溪等地。

在1813年庙内更开设私塾,由陈川负责教育当地孩童。

1833年该庙因地震有部份毁损遂进行第一次重建、接着甲午战争爆发,在1895年遭日军焚毁。

在1899年进行第二次重建。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日军离台,三峡祖师庙重归三峡区所有,由当时代理的三峡街长李梅树接管。

于是进行了第三次的重建计划,从募款、设计、成立委员会、工程进行,费时费力,在1947年正式动工,由前殿开始进行全面的整修。

1963年进行到中殿作梁;1975年鼓楼施工。

在1983年时,主持重建为期约有三十多年的李梅树去世,重建委员会组织在改选时一波三折,1995年因石栏杆的装设引起争议,在1996年三峡祖师庙的重建计划正式宣告停顿。

荣誉及其他

建筑

祖师庙前殿左侧的檐柱与藻井雕刻,可看到许多鸟类。

祖师庙大殿,可看到“三层双龙柱”与“百鸟朝梅柱”三峡祖师庙在历经三次重建后,主要的建筑型式为三进九开间的殿堂式庙宇,“三进”意味着其有前殿、大殿(也就是中殿)、后殿。

九开间则是庙的宽幅。在庙宇基地上的特色就是宽幅大长达30米,进深小为40米。

祖师庙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台湾庙宇不甚相同,其特点如下:

全石作的壁面,在祖师庙中找不到如一般庙宇的彩绘壁画,所有壁面皆为石材,因此壁面的装饰也以石刻浮雕的手法呈现。

梁与枋无彩绘、无拱形,皆以浮雕呈现,并加以贴金装饰。

前殿、中殿、后殿皆作藻井,一般庙宇仅在前殿的三川殿与大殿做藻井。

左右厢房一楼为钢筋混凝土建造,二楼采古法用木作。

外型较一般庙宇来得瘦高,前殿的感觉特别明显,檐口比一般庙宇拉高许多。

中间的三川殿宽高比例为1.8。

由上可知,三峡祖师庙的建筑特色在于其石材的雕刻,除基座的造型较为简洁外,其他庙体的建筑部份皆有繁美的石雕。

比较吸引人的是大殿20根步柱的石雕。除龙柱外,尚有双龙柱、单龙柱、花鸟柱与对联圆柱。

大殿的“三层双龙柱”、“花鸟柱”与“百鸟朝梅柱”可说是庙中重要的石柱雕刻。

也由于石雕比木雕要来得耗时精工,造成祖师庙的重建比一般庙宇要来得久及吃力。

师父、材料、产地、题材也是1990年之后重建计划一波三折的原因。

文化

作曲家刘学轩所谱之大型管弦乐曲《三峡祖师庙的石狮》曾排入匈牙利布达佩斯交响乐团(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2004年台湾巡回演出曲目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