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森林公园

适宜季节
春季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自然资源

牛首山盛产松、竹、茶、兰。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阙茶。其兰,一茎十数花(蕙兰),叶少而阔,色碧香馥。其桃李烂若云霞,漫坡杜鹃、山茶。

此外,牛首山中还出产十分珍贵的硅化木化石,可与南京雨花石相提并论。  

地区文化

“天阙”由来

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众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南眺望,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为天阙山。《昭明文选》中陆倕的《石阙铭》里即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

佛教兴盛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头宗”(一名“牛头禅”)的发祥地。佛家称“江表牛头”即指此。

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余宾硕描写它:“秀宇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在牛首山东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4龛石刻佛像,多者达75尊,大者近2米。足见明代佛教盛况之一斑。明、清时代牛首山上古木参天,寺院依山而筑,犹如蜂房鸽舍,鳞次栉比。寺僧每于春秋二季在“天阙山房”种植兰花,以待游人。

主要景观

宏觉寺

宏觉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于梁天监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南唐时,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并在崖壁上雕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历经兵燹和几百年的侵蚀风化,如今寺庙仅存遗址,摩崖石刻字迹已模糊难认了。

弘觉寺塔

弘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南坡,唐大历九年(774)代宗李豫感梦“修峰顶七级浮屠”而建,砖砌。明代重修,塔高36.65米,七级八面,每面有壶门一座,小窗两扇,雕木飞檐,古朴端庄,为南京地区著名的古建筑之一。1956年,在塔下发现一座地宫,内藏明代镏金铜塔,佛像、金瓶和青衣瓷罐等珍贵文物,均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内。1992年市、县文管部门将塔修复如故。

郑和墓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侧,为明代伟大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之墓。《上江江宁两县志》载该墓系“永乐中赐葬山麓”,东、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吴山环抱。墓前可眺长江滚滚东流水。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

抗金故垒

抗金故垒,位于牛首山东侧至将军山、韩府山一带。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兵分二路渡江,连破建康等重镇,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后于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经镇江复遭南宋名将韩世忠的水军阻击,金兀术率兵逃往黄天荡,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飞在牛首山到韩府山一带筑垒伏兵,大战金兀术,逼使金兀术退回黄天荡。

出游指南

公交:

南京地铁1号线小行站三号出口乘坐155路直达牛首山,终点站为祖堂山。

南京地铁1号线和南京地铁10号线安德门站转乘安丹线。

搭乘154路到水阁下,向前走300米。

驾车:

沿宁丹公路出城,过公路收费处走8公里,右侧就是牛首山入口处。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苏工具箱
南京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