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书院

别名
上饶铅山鹅湖书院,上饶市鹅湖书院景区
开放时间
08:00~17:2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明至清)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城东街鹅湖大道

基本介绍

鹅湖书院,是典型的田园水乡,唐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的就是这一带富庶恬适的田园风情。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赐名“文宗书院”,后毁于战火。明朝景泰年间在原址上重建,更名为“鹅湖书院”。自南宋兴建以来,书院已有800年的历史。鹅湖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极负盛名,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书院四周重峰叠峦,苍翠欲滴,更有飞瀑倾泻而下,可见其环境之幽美;院内的诸多古迹也是文学探索的一大亮点和不可多得的景点景观。

景点景观

礼门

书院有内外两道墙,外墙用青砖砌成外粉石灰,小瓦压顶护墙。周边南北长116.3米,东西宽47.6米。礼门也称西大门,是清代遗存。门上额匾的“鹅湖书院”为清李淳(铅山县令)所题。

牌坊

牌坊为明正德六年(1151)建立,由纯青石构成。底座长6.4米,宽2.3米,高7米,4柱3间5楼式。顶端有鳌鱼的雕饰,寓意独占鳌头。牌坊正面有“斯文宗主”,背面有“继往开来”,均为道光年间铅山知县李淳所题。

泮池

仪门之前,半圆,其上单孔拱桥通仪门中门。明景泰四年(1453)凿成。池围栏杆的望柱、阑版均青石,纹饰、图案、字迹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印记。

石牌坊

矗立于泮池与头门之间,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正面额匾:“斯文宗主”,背额匾:“继往开来”。“文革”后期,“枇林批孔”“批朱熹”时,一些人已经将绳索挂上了牌楼,却一时拽拉不动。方打算另行设法,欲毁之而后快。当时此处的校长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并居然劝阻住了,石牌坊幸免倾圮。

御书楼

居书院南端最高处,扩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九开间,用木质版壁分隔为三间,明间有楼,重檐歇山顶,次间一层,硬山,出五山屏风墙。靠山面为穿斗式构架,中跨用叠梁式构架,门十根木质圆形满堂柱,前后有廊。前良廊两侧,数步之外,各有门出内院、去东、西院士子号舍。后廊沿中部“半月池”一口。最南端土台花坛,高约五尺,从半月池两旁拾级可上。明间正门上方悬“穷理居敬”匾,前侧楹联:“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

号舍、杂屋

东、西外院以仪门两旁配屋为界,南进,纵列二排士子号舍,系士子潜心修业、孜孜研读之场所;北出,纵列一排,为书院执事、杂役等居用。均以穿斗式榀架递相建造,二排号舍和一排杂屋之前均置以走廊及小院开井。书院东、西外院号舍、杂屋共有100余间。

碑刻

鹅湖书院现存古代碑刻共14通。其中:东碑亭内现存碑刻4通。西碑亭有碑5通。仪门后两厢有碑廊,东廊嵌碑二,西廊嵌碑一。御书楼前廊东端嵌碑一通。西大门外右侧院墙嵌《告示》碑1通。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在上饶三江客运站乘坐“上饶-永平”或“上饶-铅山”的汽车,告诉司机去鹅湖书院即可。

自驾路线

从上饶出发,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过林源朝宁德/武夷山/G1514方向右转,后进入宁上高速公路,从石塘/紫溪/S205出口离开;沿汪乌线行驶,过保岭畈左转即可。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西工具箱
上饶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