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庙和墓

别名
泰伯庙和墓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明至清)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简介

泰伯庙和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区东郊。泰伯,商末周国王长子,为让贤奔吴,居住在梅里(今梅村)。泰伯庙在梅村镇,俗称让王庙。原庙规模大,清咸丰十年

(1860年)毁于兵火,仅存大殿,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大架,单檐歇山顶,翘角飞檐。殿内立楠木柱14根,石柱24根,用月梁。柱础覆盆式。梁檩施彩画,斗拱形制仿宋式。殿前立“至德名邦”石坊。还有香花桥为明代遗物。东西各有庑廊九间,为清末所建。庙内有明清历次重修记碑十多方。泰伯墓在鸿声镇东,鸿山西南坡,占地2000平方米,泰伯死后葬此,为商代古墓葬。汉代始建墓园,历代屡有修建。墓道前有月牙池,后立“至德墓道”牌坊,雕有云龙。坊后为享堂和墓碑及两块碑记,再后为两座华表,顶部墓前高踞两只雄狮。墓园呈圆形,石砌罗城,四周砖砌围墙。

泰伯庙

泰伯庙的由来与泰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291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为成全父意,三让王位,偕二弟仲雍夜奔江南,来到梅里,断发纹身,从俗而化,

将中原文化传播到荆蛮之地。大江南北、太湖之滨都受到泰伯谦让和开拓精神的导化,逐渐成为衣冠礼乐之邦。因此,孔子称泰伯为“至德”,司马迁《史记》列泰伯为“第一世家”,东汉桓帝始建泰伯庙。

泰伯庙又叫至德祠、让王庙,现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级旅游景点和国家风景名胜区,并被评为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每年正月初九,吴氏宗亲、黄帝后裔都会到泰伯庙归宗祭祖。2006年的5月,泰伯庙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第一古镇春谒泰伯庙与墓

三月烟花,江南为盛。受友人戚中林君、许卫国君之邀,丽日出游无锡,一同赏春访古。无锡古城乃几千年吴文化荟萃之地,而发轫功勋首推泰伯,故泰伯庙与墓是到梁溪(无锡旧称)览古之人必游胜地。从无锡市区出发,不过20分钟车程,便来到有江南第一古镇之称的梅村镇。泰伯庙位于梅村镇伯渎港南岸。庙不大,游人无几,所存列不过后人咏赞泰伯诗文碑帖之类,至德大殿供奉泰伯塑像。东庑群像则是春秋时吴国各君及重臣伍员、孙武等。殿中还高书太史公司马迁之《史记·吴泰伯世家》。

研读殿中史记方知,商朝末年,周太王有子3人,曰泰伯、仲雍、季历。季历有子名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太王欲立季历,因昌贤必兴周。泰伯知,为成全父愿,避免兄弟阋墙,遂率弟仲雍奔赴荆蛮之地,来到长江中下游的梅村一带。太王及季历去世,泰伯皆赴岐山奔丧,群臣又求其继位,均被泰伯否决,故有“三让天下”之说。泰伯留江南疏浚河湖,开凿我国历史上第一条运河——伯渎,教化百姓,种稻养蚕,不毛之地竟成富庶水乡。泰伯自号勾吴,开创吴国历史。

泰伯庙吴国世代君王塑像中,我细看季子札及阖闾,因为泰伯后人中,这叔侄俩行为迥异。季子札效先祖也三让吴王而不受,后世传颂“后三让”,他未登基却与诸王同供奉。阖闾夺王位,得力于专诸、要离,一刺堂弟王僚,一刺世侄庆忌。可没有阖闾,吴又何以成霸业?游罢泰伯庙,心中怪怪。

从泰伯庙往东北,行5里路,至鸿山。泰伯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气势雄伟。墓区空旷,更显肃穆气氛。

泰伯事迹,孔子尊为至德,司马列为世家第一。同行的人介绍,江南新的一年里最大的乡村节场便是正月初九(泰伯生日)至泰伯庙焚香参拜“让王爷”(泰伯又被称为三让王、让王爷);而三月初三,后改为清明,则到泰伯墓祭奠。泰伯功绩,不外乎让位之德及开拓吴地。我想,泰伯的让,不是简单地妥协、退避,而是顾全大局、勇于开拓、另辟天地。不知百姓祭祀,孰重孰轻?思及此已拾级而上月台。青石碑上泰伯墓,苍劲有力。绕墓墩一周,竟有些踟蹰。

游完归来,颇感庙与墓之简陋,也许墓中根本什么都没有。因为庙墓始建于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距泰伯辞世又有千余年。其时,流民暴动不已,佛教始传华夏,推崇无为而治。当政者不过以庙墓劝化黎民不要作难。而百姓思泰伯,不仅是其高风亮节,少有人及,恐怕更重要的是泰伯为百姓办了实事。梅村至今尚有蛮巷、荆村、三让桥等地名纪念。只有真正为民办事,替百姓造福,方能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北京工具箱
大兴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