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民居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明)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

东山民居 - 建筑

主楼前楼的梁、枋、柱、栏、窗等处刻吉祥图案、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及戏曲场景。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后楼特点是采用外观两层内实三层的结构手法。以回廊联通前后楼。楼北花园小巧玲珑,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桥、假山、亭榭、花木等。楼南一厅,为明代建筑。

东山民居 - 东山民居与名人逸事

东山区的民居向来都吸引人们的眼球,无论是西部的骑楼还是东部的民居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然而,那些发生在民居内的名人们的遗闻逸事却鲜为人知———

老广州一定要知陈公馆

提起陈济棠,可能许多老广州都会津津乐道。这位曾先后参加护法、护国运动和讨伐陈炯明战争的民国名人在主粤八年期间,先后修建了中山纪念堂、中山图书馆、广州市政大楼、海珠桥、爱群大厦等建筑。另外,他还积极开办学校、奖励实业、兴办医院,为广东社会教育、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陈公主粤时的官邸位于今梅花村内,那是一座园林式建筑,建于1930年,由工务局技佐罗明遹设计。公馆院门向东,门内建八角亭,主楼建于院子中部,院北面建附楼,院南面原建有水池和假山,现已在水池假山处建了办公楼,归省妇女联合会使用。

白云楼原来是鲁迅旧居

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很熟悉,但他与广州却有一段渊源。早在1927年初,鲁迅从厦门大学来到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他原来居住在中山大学钟楼,后来因不满文学院长傅斯年聘顾颉刚来校任教,与好朋许寿裳一起迁往白云楼居住。当时,鲁迅租赁了白云楼西段第一道门二楼的一厅三房,他和许寿裳各住一房,许寿裳的女儿许广平和女工合住一房。“四·一二事变”后,广州当局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鲁迅对此深感痛心,他愤然辞去在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蛰居白云楼写作,写下了《可恶罪》、《小杂感》、《略谈香港》等名著,也写下了与许广平的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10月3日,鲁迅偕许广平到达上海并正式同居,从此再未到广州。

“三大”旧址破败不堪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隆重召开。会上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开创了革命事业的新局面。然而,这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会议的会址现在已是破败不堪,因为该会址早在抗战时就已被日机炸毁,现遗址上是一座新建的小平房。不过幸运的是,“三大”代表们曾居住过的“春园”倒是保存了下来。那是三幢并列、同一式样的三层洋房,门前有条小河,天台还建有八角亭,环境比较幽雅。当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均在此居住,他们常常在客厅聚会,讨论有关的议题和决议。

看东山民居绝对不能少

在恤孤院路、新河浦路一带闲逛,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因为那是东山旧民居建筑比较密集的地方。东山民居建筑群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吸取欧美各类别墅形式结合地方建筑特点而建的一种新型民居建筑群,这种住宅楼房一改传统建筑“青砖石脚”西关大屋的格调,但又有别于竹筒屋的布局,主要可分为两类型:一类是花园别墅式,主楼多为二三层,外墙用红砖砌筑,水泥钢筋结构,仿西欧风格,前后均有庭院;另一类是建筑线条简练,装饰简洁,外墙红砖砌筑,楼上筑阳台或前廊,地铺水泥花阶砖,柚木门窗,主楼前设小庭院。如今可见的春园、简园、葵园、明园等均是这类建筑的代表作,当中自然不乏名人故居。如简园,20世纪20年代曾是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公馆。至于其他的,我想大概也是旧时东山少爷们的靓屋吧。

东山民居 - 明善堂

东山民居含明善堂、怀荫堂、凝德堂三个文物点.

明善堂是一座明代后期建筑艺术极高的民间住宅建筑。

布局可分为两大部分,外区由雕花门楼、大厅、花厅、客堂、佛楼组成,大厅是供庆典礼仪、接待宾客之用,内区为生活起居之所在,左有深深备弄,右有耳、厢房。房屋之间都以天井、库门划分,给人以迂回曲折之感。明善堂正厅是整座古建的主体,面阔三间,进深八柱十架十三檩,前后做翻轩,平面略呈现正方形。山架梁上用透雕“云雾山中”图来装饰美化,梁、檩、枋、山垫板上均用苏式彩绘。内柱成圆形,下垫圆形木鼓,下再设荷叶形磉石,防潮防蛀。厅前长窗取用方格,状若星斗,简洁大方。厅柱上留有对联一副云:“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田宽地不如宽厚待人”。

宅院坐北面南,临街而筑。其布局可明善堂分东西两路:东路依次有花厅、大楼、住楼、厢房等。西路有墙门、耳房、客厅、佛楼、花园。间有备弄相通,墙垣相隔。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小庭院格局。大楼前的门楼与西侧照墙是该建筑装饰的精华部分,也是苏南地区明代砖雕艺术杰出的代表。门楼作发戗牌科式,飞檐翼角,轩昂华丽。定盘枋上用一斗六升拱十攒承支抛方,飞椽。坐斗镂空作荷叶状。垫拱板镂雕古钱、回纹等传统吉祥图案。宁额细砖贴面,空白无文,寓“白璧无瑕”之意。左、右兜肚内分别雕“麒麟送子”、“独占鳌头”图案,有“子贵登科”之喻意。下枋满饰“凤穿牡丹”浮雕图案,上枋深雕彭祖的故事。下面外露不贴细砖的青石天漫石上,浅雕山茶、牡丹、芙蓉、金桔等花果纹饰,并簇拥一个硕大的圆形“福”字,寓“一团福气”之意。两侧垂花柱末端透雕莲花。花形怒放,生机盎然。两侧照墙细砖贴面,檐口施砖雕仿木斗拱。左右两壁上端分别雕“鲤鱼跳龙门”、“五鹤捧寿”图案。下设青石质须弥座,束腰外刻“狮子滚绣球”、“荷花鸳鸯”图案。其建筑装饰熔砖雕、木雕、石彩画艺术与一炉,是苏南地区明代群体住宅建筑的优秀代表性。

东山民居 - 怀荫堂

怀荫堂是一处典型的明代民居住宅,两层、11间,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该宅的整体建筑和木雕、砖雕颇具艺术特色,其大门形制“霸王撑”代表了明代建筑的特色,至今十分罕见,木雕、砖雕雕刻生动,栩栩如生,是目前保留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

东山民居 - 凝德堂

凝德堂是明代晚期一座彩画艺术极精的民居。该堂初创时规模宏大,在中轴线上分布着门屋、正厅、住楼三进。左有书楼、客房,右有花厅、花园,中有备弄纵横相连,布局合理,功能分明。凝德堂由于屡易其主,历尽沧桑,现仅存正厅、仪门、门屋三座建筑,共676平方米。 凝德堂的彩画集苏式彩画艺术之大成,有“江南彩画第一堂”之称。现有彩画88幅,其中正厅61幅,仪门18幅,门屋9幅。凝德堂彩画的基本形制为“包袱锦”,按凝德堂梁枋大小、位置绘出各种纹样。其色调以紫色为主,兼以棕、黄、红、绿诸色,给人以明快、淡雅、秀丽的感觉。正厅上的彩画分别施于梁、枋、斗拱、山垫板等处。梁桁中间所绘的包袱锦图案,由各种大小不一的花朵和曲线组成,裹在梁桁表面。这种彩画形式,被称为苏式锦袱。梁桁两端的箍头部分,绘有宝相莲花。斗拱仅以色勾勒边沿卜彩。而尤为难得的是正厅明间脊檩上的彩画,所绘图案由三个菱形组成,在三个菱形中绘有“锭”与“笔”,具“笔锭胜天”之意。所绘图案,纹样精细,线条柔和,寓意深刻,透露出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典雅的艺术美。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黑龙江工具箱
鹤岗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