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御碑亭

别名
御碑亭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明、民国)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环山路27号

基本介绍

庐山御碑亭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所建。朱元璋建御碑亭,既是为了感谢、纪念对明朝建立有功的周颠;更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他当皇帝是“天意”,以此蛊惑人心,愚弄民众。

建筑特点

御碑亭高6米,四面无柱,全是条形巨石砌成。亭子正门外有两幅对联,外联的上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下联是:“更有何人告太平。”内联的上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下联是:“一亭烟雨万壑松。”

亭内“御碑”高4米,宽1.5米,厚0.25米。碑正面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周颠仙人传》,背面是朱元璋的《赠四仙》诗:“匡庐之颠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地理环境

御碑亭建在庐山仙人洞附近的白鹿升仙台上,传说周颠在此乘白鹿升仙而去。有首诗写白鹿升仙台:“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醒来枕石学云眠,瑶草琪花相伴宿。飞蝶时时上我身,但见香云不见人。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清·舒天香《白鹿升仙台》)

朱元璋选在白鹿升仙台建御碑亭,主要因为这里据说是周颠乘白鹿升仙的地方;再者这里的“风水”极好,背靠滚滚东去的大江,及扼大江咽喉的重镇九江(当时称德化);右(西)面山下是古老的东林寺,及远处层峦起伏的群山;左面、南面是远远近近,云遮雾绕的秀丽山峰。

历史由来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地区缺水,经济落后,中国有话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自从出了一个朱元璋,十年就有九年荒!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下,朱元璋出家做和尚,到处流浪乞讨,最后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於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取金陵后,改称应天府。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在即位诏书中称应天为京师。由于自己穷苦的出身,在当时封建大一同的思想下,老百姓和朝廷中的官员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朱元璋就借运送碑石的契机来向天下来宣扬他的君权神授!证明他是上天指定的唯一统治人选。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西工具箱
九江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