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南山寺

别名
泰州市南山寺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南山寺路1号

基本概述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泰州老城东南。北宋治平元年(一零六四)改名“资福禅院”;政和七年(一一一七)改设道观“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复为“资福禅寺”。淳熙十年(一一八三)寺毁;绍熙年间僧绍信、觉妙重建;嘉定年间立戒坛。明为“祝圣道场”,设僧正司(管理佛教的机构);永乐十八年(一四二零)铸铁钟一口,钟声洪亮,声闻数十里,惜已不存。崇祯五年,天竺僧方志重建浮图。

清道光时称南山教寺。教寺,是佛教律宗派寺庙的专用名称,创始人唐代僧人道宣住终南山,故名“南山律宗”,简称“南山宗”,他创设“戒台”,订佛教受戒仪式,简称“律宗”。从此,凡归从此教义的僧人寺庙,皆冠“教寺”之名。宋嘉定年间,此寺曾立“戒台”,南山教寺之名由此开始,后人简称其为“南山寺”。

寺庙格局

寺坐北朝南,分主次二轴线。主轴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二殿、大雄宝殿,大殿左右分设钟、鼓二楼。殿间两侧建有侧殿、廊屋,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规制;次轴线上,前后各有一座面阔五间的殿宇,中间一侧另有较大型的殿宇,还有一些辅助用房。山门殿南是市河,再南边是城墙,外为护城河。地势高敞,环境开阔。

建筑特色

沧海桑田,南山寺仅存大雄宝殿及东面几间附房。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脊桁下用叉手,建筑技法为元代以前常见手法,斗拱为明式做法,天花上用草栿作,梁枋上彩绘二龙戏珠和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以及动、植物图案。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瓦当、滴水上饰有龙凤图案。整体属明中期风格,屋面则继承了唐代的建筑手法。虽经千年风霜,仍翘角飞檐,巍然屹立。

历史沿革

一九五七年,南山寺大雄宝殿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八五年四月,知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应邀来泰,在视察南山寺后认为,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的屋顶建筑,类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山东岱庙,是中国古建筑史上至高等级的屋面式样,一般用于皇宫的主要建筑,以示尊崇或隆重。在江苏的寺庙建筑中,只有苏州的文庙和泰州南山寺是这种形式的古建筑。

二零零三年六月,泰州对南山寺大雄宝殿进行维修,二零零四年八月告竣。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上午,中国古建筑学家、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踏访了南山寺。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苏工具箱
泰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