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园

包公园
别名
包河公园,包公园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50元(含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
开放时间
08:00~18:0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

基本介绍

合肥市包河区包公文化研究会是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建,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公园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河原是合肥的一段护城河,河对岸高出水面六七米的环城路,是合肥古城墙的城墙根基,这段古城墙初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可惜的是,这座古城墙在1951年,因合肥城建被全部拆毁,所幸的是及时植树形成绿化林带。那么原来的这一段护城河为什么会被称为“包河“呢。因为宋仁宗皇帝把这条河赐给了包公,从此,这条河称为包河。传说包河里的藕是无私藕,鱼是黑背鱼,象征包公的铁面无私。

景点景观

包公祠

包公出生于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现包公镇),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庐州太守宋克明在包河的香花墩上兴建了一座“包公书院”,明嘉靖年间(1539年),朝廷御史杨瞻重修“包公书院”,并定名为“包公祠”。明清两代的官吏,贤人圣士都对包公祠进行过修缮、增制。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曾一度毁于战火。清光绪八年(1882年),合肥籍晚清大臣李鸿章捐资2800两白银重修了包公祠,因此合肥有“包家祠堂,李家修”之说。祠内的殿堂正中端坐一座包公塑像,高约八尺,着金色,高大威严,正气凛然,使人油然而生敬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以及其它与包公有关的展品。祠的东面六角亭里有一口井,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会头痛难忍,故名"廉泉"。祠的西面是历史文化长廊,长廊里瓯塑、碑刻、书画、刺绣、彩绘木雕等多种工艺集为一体,再现了包公真实的一生。

包公墓

包公墓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所葬之地,占地三公顷,目前是国内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1062年包公去世于河南开封,次年,其女婿文效将其灵柩运回合肥,归葬故里。他一生为官多年,高官职是枢密副使,为北宋二品官,因此,墓园大小结构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整个墓园庄严肃穆、环境幽静,由主墓区、碑画廊、附墓区、地下墓室和管理区组成,主墓为“覆斗型”方墓,墓后面是碑画廊,为纪念包拯诞辰一千周年而建,廊中不仅有200多块当今名书法家的作品,还有徽派建筑中的三雕艺术,即木雕、砖雕、石雕,展示了包公光彩的一生。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孙等墓5座。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金丝楠木棺,棺木内敛包拯遗骨。展览馆展示了包公家族墓群的发掘及出土文物,让人们了解包公墓的真实发掘过程,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包公。

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