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摩崖石刻

开放时间
8:00~18:00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七批(唐至民国)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境内

简介

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境内,现存于浮山天然石壁上的483块摩崖石刻,字数少则2字,多有千文,历时1100余年,跨历8代;字字珠玑,笔法万千;篇篇精湛,文华烂漫;内涵丰富,别具风采。

这里奇妙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胜访幽,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是一难得的书法宝库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浮山摩崖石刻现存483块。浮山石刻,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字体大者1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有的铁画银勾,有的清瘦严谨,有的丰韵饱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凤舞。石刻作者有文学巨匠,有禅师高僧,有官宦名流。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观特点

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在面积18平方公里的浮山上下已发现尚可辨认的摩崖石刻达315块,其中散布于会圣崖景区143块,张公崖景区87块,金谷崖景区75块,后山及其它景区10块。字数少则2字,多有千文,有的凿于峭壁,有的刻于幽岩,几乎峰峰可见题字,洞洞可览铭刻,崖崖可观佳作,块块相连,幅幅层叠,数量之多,分布之密,在安徽省的山崖石刻中少见。

跨度大,延续时间长

从摩崖石刻的年代看,唐代1块,北宋15块,南宋17块,元代2块,明代87块,清代75块,民国26块,建国后1块,年代不详的有91块。唐代诗人孟郊在烂柯石上题的“烂柯亭”3个楷书大字,是浮山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在虎形山东陡壁之半,横刻“一九五四年大水至此,浮山立记”13字,是浮山所见最晚的石刻。最早至最晚,历时1100余年,跨历8代,基本上包括了唐代以来的各种代表性书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书法演变的基本轨迹。

作者广泛,书体兼备

从现存石刻看,作者有唐代孟郊,宋代陆元钧、宋用臣、杨杰、张同之、孟侯珍,明代雷鲤、王守仁、强存仁、黄辉、齐之鸾、于若瀛、吴应宾、钟惺、林古度、林兆珂、方见、丁铉、刘东星、方大镇、刘汝佳、吴用先、齐鼎名、钱元善、赵鸿赐,清代方以智、戴移孝、江恂、陈度、吴元澄、朱筠、胡传、刘凡、叶酉、程仕、丘五典、朱吾弼,民国方守敦、张淦、汪吟龙等近百位历史名人。既有达官显贵、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的题咏,又有僧侣道徒、失意官员、隐士遗贤的作品。有的字见方超过200厘米,有的小于5厘米,阴刻、阳刻、细线双钩等形体兼备,楷、行、真、草、篆、隶、八分等式俱全。由于各个作者的个性品质、人生经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学识见解各不相同,因而题刻的书法水平有很大的区别,或清秀挺拔,或圆润遒媚,或纤细柔婉、或雄浑豪放、或庄严拘谨、或气势夺人,琳琅满目,雅韵流布;争奇斗妍,异趣横生,产生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艺术效果。

形式各样,内容丰富

纵览全山摩崖石刻,就其内容的主流而言,可分为诗词歌赋、景物景观命名、纪事、佛教用语等类。

有关题咏浮山的诗词歌赋类石刻占有很大的篇幅,有咏浮山的山水诗、咏景点的抒情诗、咏景物的哲理诗以及记载山史的叙事诗等多种。近100首的诗词歌赋中,上乘之作美不胜收。枕流岩浩笑廊内,有明书画家雷鲤所题《浮山纪游》诗1首:“已从浮山来,更觉浮山好。万壑染秋云,乾坤怪未了。游人无古今,天风醉花鸟。我欲煮烟霞,呼童拾瑶草。”以诗颂景,脍炙人口,读来使人飘飘欲仙。“共下虚舟墙,收藏浪里人。路通天上眼,石转地中轮。钟鼓生风雨,龙蛇自屈伸。借来庄子斧,削去古今尘。”此五言诗刻在隐贤崖,是清著名学者方以智、书画家戴移孝等4人联手所作的一首很感人的哲理诗,寓理藏巧,造诣深远,给人以启迪,引人去遐想,追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还有明文学家王守仁《寄题浮山》、钟惺《题浮山崖壁》,清书画家江恂《戏题浮山》、吴元澄《登浮山绝顶》等诗,均字句隽永,对仗严整,通篇有味,令人诵不绝口。

言简意深

浮山数量最多的则是用2至4字命名景物景观类的石刻。枕流岩下的一条终年不绝的涧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野趣横溢,因而陡壁之上有明学者赵寿祖题刻的“枕流岩”和明书法家强存仁亲书的“九带遗踪”等擘窠大字。滴珠岩,形如旋螺,当顶裂逢,仰视高空,蓝天一线,泉水似天界而降,如珍珠细洒,故石刻有“一线天”、“天台幻境”、“天河坠玉”、“悬河”、“雨化天”、“水天洞口”、“滴水洞”等词。其它还有以“会圣崖”、“金谷崖”、“绕云梯”、“非人间”、“别有天地”、“何地飞来”、“山鸣谷应”等等命名景物景观的石刻。这些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题刻,既是浮山景致的写照,又是以其艺术形式的浓缩与概括,从而将一个个奇峰、灵岩、怪石、幽洞的特点及风采,极其恰当地表露出来,将山上的春风秋雨、晓雾朝霞、夕照余辉、流泉飞瀑等自然妙境,淋漓尽致地予以描绘。真是一字代表诸景,诸景凝结于一词,石刻、风景相互映照,浑然一体,游人见字赏景,依景观字,领略山川之俊美,赞叹世间之奇观。

纪事作品

全山石刻中,尚有一定数量的记载各种历史事件的纪事作品。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秋,郑州高僧远禄公来浮山讲佛,著名诗人欧阳修慕名而来与远禄对弈,远禄连胜数局后,即以棋理解说佛教,阐明佛法,欧阳修大为折服,故明官员于若瀛在会圣岩内题刻“因棋说法”4字,以记其事。在隐贤岩内,有宋代文学家杨杰的《隐贤岩记》,全文为:“维彼南岗,洞孔山腹,仰者若呀,俯者若伏,侧出旁穿,三十有六。在昔晋梁,浮图始昌;五代之季,栋宇颓弛,释子无似。逮此吕侯,来守是州,废者必修,乃会僧远,乃经乃营,率扶其倾。远将传嗣,俾承厥志,匪云孰谓?帷是隐贤,芝华玉渊,宅者如仙。比有檀越,请完其阙,筑屋周列。嗟若替陵,将衰而荣,将沉而升,物有所待,如暗遇灯。千载之来,匪吕弗兴,否将思泰,如谷有声。一日必茸,匪远弗成。长江未竭,高山未平,垂千百龄,清风奚泯。治平二年冬十二月 日无为杨杰撰”。以四言古文的形式,精美华藻的词句,真实地叙述了浮山佛教几度衰落、多次振兴的历史过程。其它诸如“陆元钧游山记”、“宋用臣记游”、“毛知遇修路记”、“会圣寺田地四至记”、“华严寺极乐岩接引如来丈六金身记”、“清道光二十九年大水记”等纪事类石刻,其内容涉及到千百年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活动、佛道二教、寺院营建、道路修整、山川开发、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既是浮山山史的见证,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西工具箱
临汾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