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中山古镇千米长宴

江津·中山古镇千米长宴
别名
重庆江津中山古镇旅游景区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春季、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
1天
旅游景区级别
2020年(4A)
所在地/隶属
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

古镇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即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先巴文化”,在支坪王爷庙、罗坝燕坝等遗址留下大批珍贵文物。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置巴郡,设江州县,中山属之。西魏时,更江州县为江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中山仍属之。现镇域有无数汉墓(又称蛮子洞),可证明古镇历史之亘古。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中山古镇可考历史为855年。

清初,江津县属地编为笋溪、杜市、思善三里,中山属笋溪里。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每里分编为四单,全县共编十二单,后又改十二单为十二都,中山属十二都。

1892年张东岩,王元和书刻的大字题刻“三合场”可佐证是由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三个场合并而成。

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城镇乡自治会,江津全县分为16个区,十二都分为嘉乐、嘉升、嘉平三个乡,嘉乐乡治所设三合场,中山属嘉乐乡。

民国十年(1921年)撤都后,改设为13个区,嘉乐乡属12区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全县设15个区,17个乡镇,嘉乐乡属二区(区署驻蔡家岗)。将原6个团划为几个保,几个保设联保办事处,嘉乐乡划分为三合、太和、紫云三个联保办事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联保。全县划为5个区30个乡镇,嘉乐乡更名为三合乡,仍属二区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二、三两个行政区,5个指导区,共设68个乡镇,三合乡划分为三合、太和、紫云3个乡,仍属二区管辖。

1949年12月江津县划为10个区,三合、太和乡属九区管辖。

1952年,江津县区划变动,原第九区改为第十五区,新增第十六区,区公所设在三合乡所属之龙塘,三合乡、太和乡属十六区管辖。并由三合乡、太和乡划出一部分成立新农乡(乡政府驻团坟岗),三合乡划出一部分区域归新成立的凤仪乡。

1953年民主建政时,太和乡划出六、七、八、九四个村成立常乐乡,仍属第十六区管辖。

1956年合区并乡,十五区与十六区合并,改序号以地名命名为蔡家区,新农乡撤销,原新农乡所辖区域归还三合、太和乡建制,三合、太和乡属蔡家区管辖。

1980年7月常乐公社撤销,常乐公社所辖区的常乐、桐林和永和大队一半划入三合公社,飞龙、洪洞、斑竹和永和大队一半划归新成立的头道河公社管辖。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三合公社更名为中山公社,太和公社更名为嘉乐公社。

1983年4月恢复常乐公社,1980年7月所划出区域归还常乐乡建制。

1993年12月调整乡镇建制,中山乡、常乐乡撤销,新建中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三合场,辖原中山乡,常乐乡所属行政区域。

2001年5月乡镇建制再次调整,全市3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中山镇、嘉乐乡撤销,重新组建中山镇,镇人民政府驻三合场,辖原中山镇、嘉乐乡所属行政区域。

2002年批准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2004年5月建制调整中,原四面山镇所属的高滩村划归中山镇管辖。同年,评为重庆市楹联之镇。

2005年,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被重庆市旅游局评为“十大名镇项目”、“十大生态旅游项目”、“十大乡村旅游项目”之一。

2015年6月5日,中山古镇荣获“ 第三届中国最美小镇”。

地理环境

中山古镇位于重庆江津区南部的笋溪河畔,北距江津城区约62公里,重庆主城区96公里,东距重庆綦江区城约50公里,南距贵州习水90公里,西距四川泸州120公里。古镇融于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系大娄山余脉,境内有国家级大圆洞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紧邻佛宝国家风景区和四川福宝古镇。全镇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28亩,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为265米——1442米起伏;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260至300天;镇域森林面积达15万亩,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乔木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带,植被繁茂,生态良好。 中山古镇历来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重庆綦江、四川、贵州、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交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用品从水路运到该镇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进行交易。

中山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重庆江津区南部山区笋溪河畔,地处川、渝、黔三省交界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1′150″--106°25′40″,北纬28°47′45″,北距江津市区62.4公里,渝东二级水泥公路穿境而过,距重庆100分钟车程,西距合江13公里,南到四面山21公里,境内有通往各村的镇级公路75公里,海拔为365米至1291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260-300天,年内有一定时期的积雪期。

旅游产业

国内诸多艺术家及领导相继来到古镇考察,并给予中山古镇极高的评价,明确提出:乡村旅游要解放思想,突破性推进项目开发建设。2009年,中山镇加大古镇保护与开发力度。随着旅游开发建设的推进,古镇已成为绘画、摄影、影视基地,古镇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中山古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截至今10月底,来中山镇的游客已达3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496万元,均比2011年同期增长25%以上。中山古镇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已成为重庆江津旅游的新亮点。

古镇老街及周边庄园核心景区建设——打造“渝西老年产业园”。重点是恢复“万寿宫”、“郑家祠堂”、江家码头、清溪县城等人文遗址,建设中山滨河路、游客接待中心、中山后街等古镇拓展区;开通进入古镇4公里笋河水上游项目;围绕清溪滨河路和古镇两山腰培育“古庄园”群。

爱情天梯”及四面山北部景区建设——打造“中国·婚恋苑”。油化中山场镇至斑竹园,盆溪口至双峰寺20公里公路;以“爱情天梯”为核心,整合“十里峡谷画廊”、黑神庙瀑布群和双峰寺等景点;推出“情侣节”、“金婚节”、“银婚节”等民俗文化活动。

石天井及大园洞东部景区建设——打造“古镇森林氧吧”。充分利用大园洞国家森林公园和石天井世外桃源的资源优势,对中山三合场至穿洞水库的10公里进山公路建设;保留高山原生态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引资打造古镇森林休闲区。

发展

一是有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业老街。中山古镇老街沿笋溪河而建,全长1586米,有铺面453间;现保存完好1132米,铺面307间。整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街道以青石铺设,街面3至5米宽,建筑为穿逗式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老槽房、剃头铺、打铁铺、针绣坊等传统作坊。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评价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并题:“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保历史文化名镇真实遗存,发展旅游,造福乡泽”。

二是有聚集密度较高的山村古庄园。镇内著名古庄园有龙塘庄园、枣子坪庄园、白鹤林庄园、朱家嘴庄园、两河口庄园、沙榜上庄园、斑竹林庄园、四面厅庄园、瓦屋头庄园、贺家庄园、赵家坝庄园、大地坝庄园、塘口头庄园等十余处。

三是有万寿宫,“吴蜀均沾”石刻,“打假”碑等遗存的商德文化。昔日繁荣的商贸流通,产生了盐帮、马帮、船帮、木帮、米帮、青山帮、青果帮、水手帮、围腰帮等行业帮派,孕育了世界最早的“WTO规则——吴蜀均沾”,中国较早的“打假公告——禁卖发水米碑”等商业文化,“东方十字架”等生殖文化,“木帮公罚”等行帮文化,“禁止宰杀”、“禁止捕鱼”等环保公约,“醒酒石”等行为规范,“郑氏节孝碑”等妇女文明。

四是有唐代宝刹双峰寺为代表的古寺庙20余处。其中双峰寺、玉皇观、圆通寺、清溪寺、黑神庙最为著名。双峰寺,位于中山镇南15公里外的白鹤村,原名景德寺,属佛教临济宗派。凭碑刻记载,大约建于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该寺属于现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寺庙。

五是有奇山异石相融的自然景观。

中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到古镇拍摄制作节目的电视台有:日本、韩国等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搜寻天下》、《绵绣梨园》、《新闻三十分》、《新闻联播》、《夕阳红》、《讲述》、《家庭》《生活》、《半边天》等栏目组;台湾、重庆、四川、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深圳、辽宁、陕西、福建、江苏、湖北等地方电视台。在古镇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梅花档案》(周杰主演)、《龙虎人生》(王志文主演)、《寒夜》(赵文煊、刘涛主演)、《中国黑室》、《纸醉金迷》(陈好主演)、《重庆碟战》、《重庆1950》等;重庆电视台拍摄了《今夜不设防》、《巴渝人家》、《雾都夜话》等栏目剧《古镇人家》、《人间真情》,纪录片《深山望远》、《桫椤树下》,以及《古镇马娃》、《目击者》、《爱情天梯》等大量电视短剧。

2003年重庆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中山古镇》一书和古镇人文风景明信片一套。作家、记者每年在《人民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今日重庆》、《新女性》等各类刊物上均要发表大量古镇文章。2008年“千米长宴”活动于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播放了两次,在观众中掀起了巨大的影响,古镇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基本实现了享誉国内、名扬海外的目标。

外地游客纷纷拥来古镇旅游观光,有重庆、成都、北京、台湾、香港等地的客人、领导和投资商,也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等地的外国客人。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美术系学生经常入住古镇绘画写生,中国摄影家协会、重庆作家协会等一批知名摄影家、作家也相继到古镇采风。古镇已成为绘画、摄影、影视基地。2007年吸引到中山的游客已达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116%。

徐庆平,院士陈祖贵,以及聂力、丁衡高、岳宣义、张德邻、黄镇东、汪洋、王鸿举等领导相继来到古镇考察,并给予了极高评价。各级领导和社会名流对古镇情有独钟,古镇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山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周边三大国家级自然风景区紧紧相连,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相得溢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是我镇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条件;同时,随着古镇旅游的新生,中山古镇已成为重庆十大旅游精品工程渝南精品线的重要景区,彰显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核心门户的魅力。为把中山建设成为“商德古镇,民居乐园”的生态、旅游、文明古镇,我们在加大基础设施快速改善的同时,将中山镇分为三大板块引进外来投资合作开发建设。

结合中山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坚持“亲商、安商、富商”的原则,加大旅游业招商引资力度。中山古镇的景区景点培植在于招商引资,我们自行策划了“仿古场镇建设,开辟水上娱乐,古庄园的开发,双峰古寺庙的复建,‘爱情天梯’的打造,生态种植、养殖、旅游商品加工展示三园建设”等招商项目46个,印制了宣传画册和招商项目册,开通了“中山古镇旅游网”,多形式、全方位推荐中山古镇旅游开发项目,2007年约接待各类投资商120余批次,签约项目10个,合同引资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积极创造中山特色品牌,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化主题活动,以影响力积极培育系列“千字”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的上档升级。千年古镇,彰显悠久历史;千米长宴,展示幸福和谐;千级爱梯,重现爱情经典;千饼供月,思盼亲人团圆;千人划舟,凝聚万众之心;千鹤归林,品味原始之美。同时,我们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充分挖掘山区的生态种养业特色,全力推出“中山麻”、“太和米”、“生态猪”、“高滩蜜”、“山区土家禽”等旅游商品,带动农村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08年以“古镇建设年”为契机,加快中山基础设施建设。为让招商引资成果落地,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我们在“2007古镇宣传年”的基础上,明确了2008年为“古镇建设年”,成立了“中山镇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分别设立中山古镇游客接待中心、中山滨河路、中山后街、清溪滨河路、都府西街、古镇老街整治、“中斑”公路、“中自”公路等20个重点项目工作推进组,实行每月工作督办,以全面促进中山交通、旅游、新农村建设。

古镇住宿

旅游细细品赏,大概需要2-3天,期间住宿中山古镇临河吊脚楼客栈,是不错的选择。中山古镇客栈大都沿笋溪河而建,为穿斗式木质吊脚楼,推窗即有山色入怀,住宿价格60元/间。

交通信息

1、重庆主城区菜园坝、陈家坪汽车站——江津:滚动

发车,一个小时就可抵达江津汽车站

2、四川成都——江津:汽车(五桂桥汽车总站、双桥子汽车站,5个小时抵达);火车(晚11:35乘坐K139次火车(卧铺120+5)成都-江津,次日早7:16到达江津德感火车站

3、重庆江津——古镇:坐公交车到江津汽车客运中心,再搭中巴到古镇(可以直达中山,也可坐江津发往太和或者常乐的班车在中山古镇下,票价13元)

回:

1、中山古镇—重庆江津客运中心: 中山镇新街滚动发车(票价10元,2个小时车程,最早一班5:30,最晚一班下午3:30点)

2、 重庆江津汽车站——重庆陈家坪汽车站(17元,60分钟)重庆菜园坝汽车站(80分钟) 重庆陈家坪汽车站——成都(120元,3个半小时车程)

3、重庆江津汽车站——四川成都:大巴4个半小时车程,发车时间不详,末班是下午3点(最好刚来就提前买返成都车票)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重庆工具箱
江津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