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崖墓群

别名
商洛崖墓群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汉至清)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简介

在商州区杨峪河镇老虎崖的峭壁上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石岩洞,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早已司空见惯,谁也没有将对面悬崖上的这些石岩洞当作一回事。

形成

这些洞子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做什么用的?1987年,在商洛文化局工作的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些石岩洞时,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邀上一摄影爱好者去一探究竟。没想到上到半山腰时竟落个上不去也下不来,只好大呼救命,同行的摄影爱好者急忙喊来附近群众,人们用几根长竹竿撑着让他轮留踩着才下了山。这个文化干部叫王昌富,从此,他便对这些险些让他丢了性命的石岩洞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石岩洞触了电的王昌富,心里便多了一份惦记。

1988年全省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负责野外文物调查的王昌富,从当地群众口中得知,这些“岩洞”相传是为了躲避匪患的“巴人洞”、“跑匪洞”。因缺乏相关遗物和证据,只好笼统地以明清时期的“崖窟”遗存进行了调查登记。但这些“石崖窟”始终在王昌富的心目中是一个未解之谜。1989年,王昌富和当时的省文管会的秦建明老师一起,多次与这些“石崖窟”亲密接触。秦建明回省上以后,这项工作就由他一人悄无声息地进行着。1991年11月,他又从丹凤的凤冠山开始,沿丹江河谷不断向西推移,直到1997年到镇安调查考察时,他才意识到这可能是“崖墓”。到2003年时,在省文物局领导的肯定支持下,省考古所和商洛市考古队终于将“商洛崖墓”确定为考古课题,从此揭开了“商洛崖墓”考古新的一页。

墓顶多见平顶、弧形顶。少数墓中有兽面、人面浮雕和岩画等。考古人员还在崖墓中发现有“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等模印纪年的年号砖。砖上刻有龙纹、虎纹和几何图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崖墓远离河岸而选在荒僻深邃和十分隐蔽的谷岭之中开凿,有的则利用不规则的天然崖洞和自然裂隙,在洞中或裂隙中架设木杠,或在岩体上凿出圆孔楔入木桩来搁置棺木,类似于四川宜宾发现的悬棺。

这些考古成果被省内外媒体报道后,很快引起了央视的关注。2004年7月21日,央视《秦岭探访》节目组来商拍摄了商洛的崖墓考古,并在《科学与探索》栏目滚动播放了这一节目。这是央视在商洛录制的第一个考古科研项目。从此,商洛更多的人知道了“崖墓”这一文化名词,“商洛崖墓”就此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一考古课题也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关注。2005年11月,商洛崖墓考古科研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立项。这是建国以来,商洛市获得国家立项的第一个考古科研项目。

何人开凿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境内以低山和中山为主,普遍暴露于地表且岩性软硬适宜的红砂岩、泥灰岩等地质条件,地理结构适合凿洞,具备凿制崖墓的客观条件。令人惊叹的是,建造在悬崖峭壁上的这些崖墓依山顺势,其选址定位取向、布局之科学令人难以置信,好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似的。特别是墓与墓间的上下间距和横向距离总能掌握得恰到好处,有的上下位置相对应,崖层厚度仅20来公分,却丝毫没有打穿;有的墓室间崖壁很薄,仅有十几公分,却很难找到裂缝,在墓室的设计上一点也不浪费空间。卧房、厅房、厨房、贮藏室分工明确,水池、水井、厕所、灶台、壁龛等辅助设施应有尽有,与现代人居住的单元房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有的墓室纵深竟达20米以上,就是用现代的机械来开凿,其工程量之巨、施工难度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可我们的祖先竟在2000多年前开凿出了这样宏大的崖墓群,其费工之巨、费时之多,需要开凿多少个时日,艰难困苦真是难以想象。据此专家学者们推断,除了商洛有适合开凿崖墓的崖层外,这与汉代的冶铁和铸造锻制技术有很大发展不无关系。汉代当时已用煤作燃料,使用鼓风装置,并具有成套的手工炼铁设备和完善的生产工序。铁制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力学原理的掌握应用无疑对开凿崖墓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在当时的商洛也一定拥有一大批精于开凿崖墓的能工巧匠。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支技术精良的专业队伍,要集中连片的开出这样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究竟祖先们是通过什么手段在悬崖峭壁上凿出这些崖墓的,时至今日,对考古学家来说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起源讲究

作为汉代的一种葬俗,祖先为什么要把崖墓打造得那样高呢?专家们断定这与两汉时期人们的信仰有关。汉时人们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世,不少人觉得在人世没有追求到的幸福,就要设法在来世实现,因此将来世的生活按照现实生活来提前安排,加之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打造工具。由此日渐形成了厚葬之风,在汉代人们有视死如生一说,难免就将不少的财力和精力花费在造墓上。

汉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相当先进的,汉代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无法比拟的,它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汉朝以后,华夏人被统称为汉人。在文化思想方面,汉代人崇尚“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将墓葬造于高山上,人们的灵魂才能更容易地与天感应。这就为人们死后要葬在崖墓中找到了依据。加之人们日常依山傍水居住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而这种环境与习性使他们对山水产生了眷恋和崇拜的感情,因而死后多选择靠山临水的位置,表明亡灵对山的依恋和寄托之情。至于把棺木放得很高,那也许还因为高处可以防潮保尸,并可以防止人兽的侵扰。

千百年来,由于风雨的剥蚀,加之后人的再次利用,这些崖墓长期洞口敞开、暴露在外,当前绝大多数都是空穴,可以说是十墓九空。专家们提醒人们不要随意攀登,以免发生意外。2004年考古队在张村考察时,就听当地群众说有两名妇女攀看崖墓时摔死在山谷中。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04年7月央视《秦岭探访》节目组在拍摄商洛的崖墓时,在老虎崖现场就发生了当地一游客被卡墓中遇险求救的事情,后来在考古人员的帮助下,才成功地将遇险人员救出。

利用前景

据勘察,当前在商洛的7个县区共发现崖墓点680处,崖墓数量达4200多座。国内崖墓考古专家称商洛崖墓考古是国内崖墓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商洛汉代文化的内容,从学术上进一步拓宽了汉代考古的内涵。而且对研究我国崖墓的地域分布、发展及其文化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商洛崖墓是祖先留给商洛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主要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大于文物价值。它的最大价值在于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在四川,人们将崖墓建成崖墓博物馆,开发成旅游景区。有的地方还开发建设洞穴宾馆、洞穴餐厅。在我市,丹凤的冠山公园对此已做了较早尝试,利用岩壁上的崖墓资源,开发建成金鸡洞、陈半仙洞、三官洞、玉皇洞、菩萨洞、关公洞、紫阳洞、娘娘洞、赵老爷洞、山寨主洞等十二洞窟,成为公园中生态探险旅游的一个好去处。当前市文管部门正在将商洛崖墓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信不远的将来,商洛崖墓将会成为商洛的一个旅游新靓点。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