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庄遗址
- 文物保护单位
- 国家第七批(新石器时代、商、周、汉)
- 所在地/隶属
-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尚庄村
遗址简介
尚庄遗址东距茌平区城2 公里,坐落在尚庄村村东河间台地上,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中心部位高出周围地面约3米,文化堆积2~3米。
考古过程
1975年春当地农民发现。1975年秋,省、地、县文物工作者联合进行发掘,1976年春又进行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共1125平方米,发掘大汶口文化墓葬17座,龙山文化灰坑139个,灰沟1条,房址1座,出土遗物1360余件。另有少量周代、汉代灰坑和墓葬。
所处时期
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6层:第1层是近代扰层,第2层为汉代层,第3层是西周层,第4层系龙山文化层,第5层、第6层为大汶口文化层。尚庄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分布范围较广,堆积较厚。从其墓葬形制、结构、葬俗和随葬器物组合、器物造型等方面看,其年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的中期。龙山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地层和灰坑中出土的遗物也较丰富。其文化面貌与城子崖类型的龙山文化面貌比较接近,但与河南龙山文化也有相似之处,这可能与尚庄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出土文物
大汶口文化墓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少数有二层台和原始木椁。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向,多为单人葬,仅见1座成年女性与儿童合葬墓。随葬品多在8~22件之间,有3座墓未见随葬品。随葬品种类主要为陶质生活用具和少量石、骨、 蚌器和装饰品,有随葬獐牙和龟甲的习俗。年代约当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阶段。
龙山文化遗存分两期:早期灰坑多数为圆形,少数为椭圆形,坑壁较直,坑底平坦;晚期灰坑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均为锅底状。灰沟和房址同属晚期。灰沟呈长方形,沟底由北向南倾斜,沟壁加工整齐,留有木耒和石斧加工痕迹。房址呈圆形,仅残存居住面,中部微凹,门东向。地面用草抹泥铺垫6层, 表面抹一层白灰,平整光滑。从倒塌的草拌泥土块分析,墙壁似为土坯构筑。出土遗物以陶器、蚌器和动物骨骼为多,还有一定数量的石、骨、角器和卜骨。卜骨5件皆为牛、羊肩胛骨制成,有灼无钻。
尚庄遗址的发掘填补了鲁西地区建国以来考古工作的空白,与鲁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有明显区别,诸如白灰面的房址,鬲、的出现及陶器纹饰中方格纹、绳纹比例较大等,与河南龙山文化相似,对于探讨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类型、分期及山东地区与周边地区诸原始文化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
- 太原 | 西山火车票代售点
- 太原 | 漪汾街火车票代售点
- 太原 | 高院分公司
- 太原 | 和平北路火车票代售点
- 太原 | 南内环火车票代售点
- 太原 | 千峰宾馆火车票代售点
- 太原 | 海校分公司火车票代售点
- 太原 | 义井代售点(万景)
- 太原 | 千峰北路火车票代售点
- 太原 | 焦煤集团火车票代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