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谯楼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宋至清)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

建设沿革

袁州谯楼于南唐保大二年(公元 944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属袁州府署的一部分。初建谯楼,是为敲鼓报时用的城楼。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府滕强恕“稍新谯楼”并置铜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铁板、鼓角,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建成集测时、守时、授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天文台。

明万历年间,袁州谯楼的观天台置有测天之器--铜璇玑,一种古代测天用的浑仪,白天可观测太阳,晚上可观测星星和月亮,其用来测定时间的有效时间区间比圭表或日晷大多了。

明万历年间,袁州知府郑淳典对袁州谯楼进行了修缮,不仅恢复了宋代滕强恕时代的旧貌,还将唐朝掌管观天象、推历法的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神像供在谯楼里。

文物特点

袁州谯楼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呈“π”字形跨街而立,设有南北两个观天台。这是全世界现存一座“π”字形布局的古天文台。

南北两个观天台上陈列着地动仪、日晷、黄道经纬仪等天文观测仪器,楼内有铜壶滴漏、古钟、大鼓等测时、报时设施。

文物遗存

主体建筑

古天文台以砖石筑台,台高12.8米,占地总面积780平方米,主台和南北观天台呈 “π” 字形布局,东西两拱上端各阳刻有“鼓楼”、“余晖”四个大字。现存房屋六间,楼柱二十四根,均歪斜,东八柱、中八柱往东歪,西八柱往西歪,但楼顶平整,数百年不倒。

袁州谯楼南台墙基部分为南宋时期砌筑,存有“皇宋淳佑十一年”铭文砖;台墙为明清两代维修砌筑,存有“明洪武十年”和清“道光十六年”“同治二年”铭文砖;石构券拱为明代砌筑。谯楼栋梁上题有“大清光绪十四年”款。

仪器仪表

袁州谯楼不仅具有鼓楼的守时、授时功能,还有测时、观天象的天文功能,只不过楼上的各种原有设备现已完全失散。只能根据文献记载进行研究。鼓楼有铜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铁板、鼓角等仪器仪表。

铜壶滴漏

袁州谯楼的“铜壶滴漏”用了四只铜壶,由上而下依次为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分壶,互相叠置。上面的铜壶“夜天池”装满水后,水即从壶底小孔逐渐流入“日天池”“平壶”,再从下一级的“万分壶”滴流入“水海”,“水海”中有一根浮子托着的“漏箭”(刻有12时辰和100刻),水海中水逐渐增多,漏箭逐渐上升,就可从漏箭上读出时辰。宜春鼓楼主要是采用“铜壶滴漏”等仪器来守时、报时和测时,其所测时间与钟表相比每天只差20秒。

更筹

袁州谯楼还置备了“更筹”,从“漏箭”上读出时辰后即可定时报时。

影表和定南针

南宋嘉定滕强恕给袁州谯楼置备的影表和定南针,构成了一套天文测时系统。定南针是一种磁指南针,以确定当地的子午线方向。影表的影是指日影,表则是一根竿子。

圭表

袁州谯楼则把圭表的功用加以变化、扩展,成了能测定白天任何时刻的天文定时器。

铜璇玑

明万历年间,袁州谯楼的观天台置有测天之器--铜璇玑,白天可观测太阳,晚上可观测星星和月亮,其用来测定时间的有效时间区间。

文物研究

研究背景

1989年,南昌大学退休教授栾杏丽在编写《江西省科技志·天文章》时,发现明正德版《袁州府志》、《江西通志》《宜春县志》等天文测时相关记载。

栾杏丽在北师大物理系读书时,学过天文,联系所学知识,从《袁州府志》记载的铜壶、夜天池等名称来看,这是一套四级补偿式浮箭漏,属于守时系统部分;铁板、鼓角则属于报时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任何一座鼓楼所必备的。

栾杏丽发现,滕强恕置备的器物中有两件特别重要,那就是影表和定南针,它们构成一套天文测时系统,而且滕强恕还筑了台(一般鼓楼都是圆形或方形建筑,没有台),把它们放在室外的台上就能测时。滕强恕还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

栾杏丽认为,袁州谯楼上有了天文测时仪,就使它与一般的钟鼓楼有了质的区别。即,一般的钟鼓楼只能从事守时和报时的工作,不能测时。因此,他认为袁州谯楼不是一般的鼓楼,而是一个天文台。

立项研究

1992年,江西省科委立项,由原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承担并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宜春市博物馆合作,对袁州谯楼进行考证和研究。

研究成果

建筑年代

袁州谯楼南台墙基部分为南宋时期砌筑存有“皇宋淳佑十一年”铭文砖;台墙为明、清两代维修砌筑,并存有“明洪武十年”和清“道光十六年”“同治二年”铭文砖;石构券拱为明代砌筑;谯楼栋梁上题“大清光绪十四年”款,推断现存建筑历经宋、明、清。

1994年,江西省科委邀请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及本省的8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袁州谯楼进行了深入考察和论证,终确认:“创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的袁州谯楼为中国现存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

文物价值

中国古天文学界一直认定,国内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是河南登封观星台(约建于元朝初年,13世纪晚期)。袁州谯楼天文台遗址的确认,比河南登封观星台早了50余年。

国外古老的天文台遗址,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现存的帖木儿帝国时建造的天文台(约建于公元1418年),也比袁州谯楼晚了两个世纪。

文物保护

2006年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袁州谯楼传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由江西省文物局呈报的《袁州谯楼保护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批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西工具箱
宜春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