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湿地公园

门票参考
25元
开放时间
周一、周三-周日、公众假期10:00-17:00,售票时间09:30-16:00;周二闭馆(公众假期除外)
适宜季节
春夏秋季
所在地/隶属
香港特别行政区天水围湿地公园路

基本介绍

香港湿地公园(HongKong Wetland Park)位于新界天水围的北部,建有占地1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馆“湿地互动世界”,以及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拥有同类型设施的公园,2006年5月正式向公众开放。拥有辽阔自然美景的香港湿地公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整个湿地公园设野生动物模型展览、仿真湿地场景和娱乐教育设施。徜徉其中游人不仅能够欣赏自然美景,还能通过香港规划设计师匠心独具的设计,欣赏各种水的形态、体验水孕育生命的特质。公园里有近190种雀鸟、40种蜻蜓和超过200种蝴蝶及飞蛾。湿地保护区包括人造湿地和为水禽而重建的生境。

景点景观

建筑风格

公园内设有3个大型展馆及户外保护区,除了展示天然湿地生态外,亦引入多种湿地常见的动植物室内展览,如马来鳄、马来闭壳龟、本地独有的香港斗鱼、香港湍蛙等。

2004年6月在元朗山贝河捕获的小湾鳄贝贝亦于2006年8月迁入公园内的“贝贝之家”。访客中心设有3个大型展馆,包括一个影音剧场(在“人类文化”展馆内)、推广环保意识的电脑互动游戏“湿地直播室”,以及展示不同湿地生态环境的“湿地世界”。

景区特点

香港新肺

香港这个城市的呼吸,一直依赖外人不知的元朗农田、大屿山、狮子山等郊野,直到回归后建成了湿地公园——一个新的城市之肺,它不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之氧,还在心灵层面教育了香港人城市生存逻辑之外的宝贵价值,也教育了访港的游客:原来香港不只是水泥森林,也有一方细腻清新之地。

去往湿地公园,先得穿过天水围,这是一个新兴社区,在这里能看到大片的阳光与空地、新移民们自得其乐,还在蔡澜等人主导发起下变成一个超级大排档,所以去完湿地公园还可以回来这里寻找各方美味。乘西铁线到天水围站再转乘轻轨705或706,到湿地公园站下车后经天桥步行约9分钟或在天秀站下车后经隧道步行约4.5分钟,就到了另一个香港——清秀且淡定的香港。

但它同时也是现代的,公园的入口和主体展览馆的设计有包豪斯风格,门外的湿地地质断层浮雕和玻璃上的动物剪影都是很有心思的细节。访客中心暨展览馆的设计颇有大师手笔,连续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2000年周年大奖会长奖”、香港建筑师学会“2005全年建筑大奖”、首届“环保建筑大奖”全新建筑类别大奖等,之所以得最后一个奖,是因为访客中心在建筑时引入不少环境保护的概念。

创意活动

湿地公园除了提供这样自然而然的体验,还很热衷于许多创意式的参与性活动。复活节假期期间,它还会行“复活节亲子湿地游”,让一家大小在春日亲近大自然。公园首次举办了“与萤火虫相遇”展览,我们在热带沼泽展览廊漆黑的环境下近距离观赏萤火虫,见到萤火虫幼虫那忽明忽暗的亮光。这样的诗意,难以想象能在香港遇上,流萤如梦,在短暂的春夜缓缓发亮。

三部分

湿地世界内细分为三部分(苔原、热带沼泽、香港湿地),介绍不同地域的湿地生态。湿地向来与人类息息相关,湿地挑战则以互动游戏引领访客探索人类活动对全球湿地的威胁。沿着蜿蜒的木头路向深处走去,各种植物错落有致,小动物则隐现其中。同时我们透过深浅不一但是都清澈如许的湖水,能看见游鱼历历,穿行于云影之中。

湿地保护区包括溪畔漫游径(介绍溪流由上游至下游的生态)、湿地探索中心(设有两个小型展馆,定期有展览)、生态探索区(溪流的缩影,可在此探索生态的奥秘)、湿地工作间(展示湿地的农作物)、演替之路(模拟荒废的湿地逐渐从开阔水域演变成林地的过程,并介绍生境与生物群落互相影响的关系)、河畔观鸟屋、泥滩观鸟屋、鱼塘观鸟屋、红树林浮桥、蝴蝶园和原野漫游径。其中最吸引人的当然是三个不同的观鸟屋,原木搭就,内设望远镜,可以让你清楚地看到当下时令在湿地活跃的鸟类。在三月上旬的候鸟迁徙季节,碰上潮水高度合适的时间,于观鸟屋中,不难发现整个泥滩也会站满正在休息中的水鸟。

红树林浮桥那一段也充满了惊喜的叫声,总有男孩大嚷:我又发现一只蟹!红树林名字仿佛童话,生长方式也微妙有致,像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它主要由红树目的常绿灌木组成,一般生长在潮汐与海浪比较弱的海湾里,香港有不少这样的地方,湿地公园正好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之地。不过最吸引我的是林间的落叶纷呈,在地面上染出不同浓度的红黄色调。原来大片的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1、在港铁西铁线天水围站转乘轻轨705或706线,在湿地公园站下车,步行5分钟便能到达。

2、金钟(西)巴士站乘967线巴士至俊宏轩站下车,再步行约3分钟。

3、乘九巴264M、265M、265S、276A、276B或967在湿地公园站下车。

4、在深圳湾口岸乘坐618路专线小巴至湿地公园站下车

参观注意

参观须知

参观湿地公园期间,请不要接触野鸟、其排泄物及羽毛。若不慎触摸,应立刻以清水及肥皂液、酒精湿纸巾或酒精消毒液彻底清洁。若发现伤病鸟或野鸟尸体,请立即通知公园内的工作人员,以便安排收取作化验。

门票收费

票价:成人港币30元,儿童(3至不足18岁)/全日制学生/长者(65岁或以上)$15,儿童(3岁以下)免费。开放时间: 星期一、三至日、公众假期:上午10:00至下午5:00(下午4:00停止售票)逢星期二:休息(公众假期除外)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香港湿地公园的原址只是一片普通的湿地。香港政府在发展天水围新市镇的同时,打算用这片土地来补偿于发展时所失去的具生态价值土地。

1998年,当时的香港渔农署(即现时的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及香港旅游协会(即现时的香港旅游发展局)进行研究,最后决定把这片土地建成国际级的生态旅游项目,即是香港湿地公园。同时,香港湿地公园作为米埔湿地保护区的缓冲区,故此香港政府亦希望借著兴建湿地公园,用以保育湿地,教育市民及吸引游客之用。

1999年,湿地公园动工兴建,是香港首个生态环境旅游项目,耗资约5亿港元。公园分2期发展,第1期展览馆已于2000年12月落成开放,而第2期展览馆已于2006年5月20日启用。位于新界天水围的北部,包括占地10,000平方米的室内“湿地互动世界”即访客中心,以及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拥有同类型设施的公园。

每个星期日和公众假期,富生态经验的义务导师会带你进入湿地的奇幻之旅,通过讲解和有趣的活动,将有趣特别的湿地植物和动物展现眼前。

坐落于人造湿地的湿地探索中心让游人亲身体验湿地生趣。溪畔漫游径、演替之路、红树林净桥和三间分别位于河畔、鱼塘和泥滩的观鸟屋引领游客走进不同的生境,寻访各式各样的有趣生物。湿地公园的生境包括淡水沼泽、季节性池塘、芦苇床、林地、泥滩和红树林。

自然资源

湿地保护区包括人造湿地和为水禽而重建的生态环境。公园里有近190种雀鸟、40种蜻蜓和超过200种蝴蝶及飞蛾。湿地常见的动植物室内展览,如马来鳄、马来闭壳龟、本地独有的香港斗鱼、香港湍蛙等。

香港湿地公园是香港首个重要生态旅游设施,还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全年建筑大奖。

访客中心设有三个主要展览廊,分别展出有关生物多样化、文明发展和自然护理的展品,各展览廊面积由800至1,200平方米不等。另还设有放映室、礼品店、湿地茶座、沼泽历奇及嬉水乐园供访客使用。

荣誉及其他

所获荣誉

城市土地学会是提倡土地善用与发展的机构,每年均颁发卓越奖项予优秀土地发展与建筑作品。评审标准包括领导能力、对社会的贡献、创意、公共与私人伙伴、环境保护及经济效益等。

香港湿地公园凭其优秀的建筑设计,获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颁发2007年亚太区卓越奖,并与来自欧、美及亚太区的杰出建筑作品,角逐该学会的全球卓越奖。

2007年共有11项建筑作品晋身决赛,角逐亚太区卓越奖;由国际著名土地发展与设计专家组成的评判小组选出5个得奖作品。

由香港建筑署设计的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北部,是本港首个主要绿色旅游设施,旨在推广绿色旅游、环境保护教育和湿地保育。

湿地公园包括占地10,000平方米的室内“湿地互动世界”,和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有同类型设施的公园;其设计曾获得多个设计奖项,包括香港建筑师学会2005年周年大奖的全年建筑大奖。

香港建筑师学会“2000年周年大奖会长奖”(公园第1期)。

香港建筑师学会“2005全年建筑大奖”(公园第2期)。

首届“环保建筑大奖”全新建筑类别大奖。

城市土地学会“2007年亚太区卓越奖”。

香港湿地公园获由香港郊野公园之友会、国际狮子总会港澳三0三区及渔农自然护理署举办,“香港十大胜景选举”第三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四川工具箱
成都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