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古镇

别名
泽州大阳古镇,大阳古镇景区
门票参考
80元
开放时间
09:00~17:3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大东线南侧

基本介绍

大阳古镇是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同时大阳因手工制针业发达,被誉为“九州针都”。大阳的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都为大阳的历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来到大阳,远处群山怀抱,气象万千,近处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不愧为一座“活着的古镇”。

古镇分为东大阳和西大阳,五里老街贯穿其中,西宫阁(赵飞燕)、高公主府遗址(北齐皇帝高洋之女)、天官府(孟氏一门七进士)、裴家十八院(光禄大夫裴宇)、张家祖宅(户部尚书张养蒙)、常翰林院(浙江布政使常恒昌)、棋盘院(传承上党戏曲的张得诚)、状元府(晋东南唯一的武状元张大经)、茹太素故居(户部尚书茹太素)、段氏老宅(八朝为官的段家)、霍家大院(太子太保霍整等等几十处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和遗址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头巷尾里。此外,镇史馆是您系统了解大阳古镇2600多年历史文化的第一站。传统木作馆以传统木作工艺体验为主题,分为公共开放区、体验区和木匠活态展示区,可以体验拉大锯、刨木花、接榫卯、拼斗拱的乐趣。古法制铁馆则是一部“中国冶铁简明史”,也是一座“制铁科普大课堂”。

景点景观

五里老街

穿过古镇的城楼,古朴幽邃的五里老街映入眼帘,巍巍高墙,幽幽古巷,明清风韵扑面而至。这条古老得几乎让人说不清起源的老街,是支撑大阳古镇精神与灵魂历史历久不衰的支柱与脊梁。青石板铺就的古街犹如一条蜿蜒的游龙,贯穿东西大阳,沿街各种店铺云集,与周边的民居、寺庙、楼阁完美地融为一体。

裴家十八院

大阳古镇在明清时期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宅院建筑群,这些大院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装饰讲究,可谓壮观。而大阳却呈现出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番景象,官第、商宅、亦官亦商的宅院,星罗棋布,团团锦簇,共同形成了明清民居庭院的大合唱。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令人惊奇,给人以震撼。大阳的民居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建筑装饰十分普遍,丰富的砖雕木雕石雕和铁器彩绘等建筑艺术形式达到装饰性效果与功能作用,其中的文化意蕴彰显出古风韵。

张家祖宅

张姓是大阳古镇第一大姓,是大阳八大家族之首。张都堂院也是张都堂故居。张都堂,名养蒙,明代泽州子,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其人为官刚正不阿,敢于慷慨陈事,大倡东林风骨。张养蒙生于仕宦之家,历代营建的宅第现保存完整的尚有1200余间,坐落于数十个院落。其建筑厅堂高大,气势恢宏,院院相通,楼楼相连,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棋盘院

棋盘院的主人姓张,历清乾隆、嘉庆,生意兴隆,时为大阳走外商人之首,成就了商通天下、荣耀乡里之大业。后来东家不幸在经商过程中遭水盗惨害,由此家道中落。深宅大院里边曾经发生的故事流逝在岁月中,棋盘四院古建筑留下遥远的商贸记忆。

镇史馆

2600多年绵延不断的历史,中国几千年里发生的大事,太阳镇都是见证者。小小的沙盘上,咫尺之间,上下五千年,纵横几十里的大阳古镇将跃然于您的眼前。从“夏商典祀之地”到阳人迁居至此,从秦皇置县汉主封国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历史有多久,大阳的历史就有多长。数不尽的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道不完家事国事天下事里的恩怨情仇,听不完的士农工商悲欢离合,看不够的奇风异俗怪小吃,走进镇史馆,为你讲述属于大阳的中国故事,2600年的起落沉浮让你一次看个够。

传统木作馆

传统木作馆集展览、科普、木作体验、木作工艺品制作等内容,是一个传统木作工艺体验性场馆。场馆以传统木作工艺体验为主题,分为公共开放区、体验区和木匠活态展示区。在这里,可以体验拉大锯、刨木花、接榫卯、拼斗拱的乐趣。走进传统木作馆,游客在获取知识、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把脑子里众多天马行空的想法,用自己的双手实现出来,做好的作品可以带回家和朋友家人一起分享。


古法制铁馆

大阳古镇是中国最古老的“冶铁之乡”,其守护神“太上老君”在这里家家供奉。大阳古法制铁馆是大阳古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着力精心打造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集参观、浏览,体验于一体。它是一部“中国冶铁简明史”,也是一座“制铁科普大课堂”。在这里,游客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铁器,是最好的纪念品。

交通指南

公交

晋城火车站乘坐214路公交车直达古镇。

自驾

洛阳

洛阳市--二广高速公路--晋城绕城高速公路--阳阿新街,行驶8.6公里左转,进入阳阿新街--大阳镇

焦作

焦作市--晋焦高速--晋城绕城高速公路--晋城绕城高速公路--阳阿新街--大阳镇

景区文化

仕官文化

明清时期经济极度富裕的大阳,文化事业也突飞猛进,科甲昌达,俊才辈出。“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这些民谣都真实反映了当时大阳的社会现实。明清时,大阳镇出的状元、进士、举人人数在当时山西省92个县的乡镇中为之冠;甚至有七十余县比不上大阳一镇;和江南名镇相比,大阳镇也毫不逊色。大阳官员在遇到朝政斗争时,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而是淡泊自如,刚正不阿,一派廉介儒雅风度。

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大阳经济发展达到鼎盛,是全国制针业的中心,人称九州针都。大阳的针,供应着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这使得大阳人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大阳商号众多,其商品形成了大小不等层次多的辐射圈。一是钢针,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海外;二是铁货,行销河南、河北、山东、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三是粮食。其市场覆盖潞安府及泽州;四是煤炭、日用杂货。当时的窑歌、炉歌、卖针歌的出现,商会活动的场所关帝庙和标志运河商贸文化的金龙四大王庙的修建等,都是浓郁的工商业文化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走出去,引进来开放性的大商业特点。

冶炼文化

大阳铁矿富集且品位高,冶炼铸造业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据清初学者毕振姬考证,古代著名的“阳阿剑”就产自于此。打铁花也是大阳镇当地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活动。把熔化了的铁水,用勺子舀起抛出,再用板对着铁水打向夜幕中,形成千点万星铁雨火花,煞是奇观。到了明清时,大阳的冶炼铸造技术更为精湛,出现许多铁货名品,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产品附加值极度增高的过程中,制针业脱颖而出。辉煌的工艺,灵光的智慧,大阳制针一枝独秀。

礼乐文化

阳阿是阳人的聚落,阳人的城邑。阳人“有夏、商之嗣典”,阳人这个族群在夏商时代就管理着礼法、典章、祭祀之类礼乐教化的大事。不管是对天地的祭祀,还是对祖宗的追思祭奠,都要举行祭祀礼仪。在这种仪式中,乐舞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夏商时乐、舞、诗为一体,乐舞相生相伴。

民俗风情

大阳剪纸

当地每至年节,乔迁新居。婚嫁吉日时,家家户户的女眷们便会献上剪纸技艺,以示对美好生活祝福。大阳剪纸题材多样,如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均为吉祥如意、喜庆祥和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大阳剪纸于2010年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鼠娶亲

古镇有一项民俗很特别,就是农历十月初十给老鼠娶媳妇的民俗。这天晚上,人们将糕面上笼蒸熟后,做成圆柱状的灯盏,放少许食用油,按上捻子,点着,把它放在墙角处,让老鼠拖走吃掉。这项习俗与当地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大阳自古是煤铁之乡,从事窖井下工作的人员多,而老鼠听觉嗅觉十分灵敏,对危险的先兆,往往能先有觉察,帮助工人脱离危险。“老鼠娶亲”体现了当地人们对自然的独特思考方式和敬畏。

大阳面塑

大阳当地居民每逢节日庆典都会在自家准备面点以示庆祝。和面发面之后又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竹签或筷子等工具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将想象之中寓意吉祥如意的节日形象生动的表现在面团之上。大阳面塑于2009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路线推荐

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贯利巷美食街——镇史馆——东作——古法制铁馆——小庙巷——玄帝庙——阳阿之源——械弹库——老街——裴家巷——文化大院——开元巷——关帝庙——古楼巷(万楼)——张都堂大院——钱市巷——张家老宅——建兴巷(郜宅巷)老街——资圣寺——醋坊巷——棋盘院——状元府巷——古阳阿县门楼——返状元府巷——传统木作馆——东岳庙——文昌阁——西大阳老街——文庙——汤帝庙——吴神巷——龙树吴神庙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西工具箱
晋城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