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寺

别名
净土寺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金)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概况

净土寺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东北角。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是全寺之主殿,为金代原物,深广各3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平面呈方形大殿设覆斗形大花板,以梁袱划分9格,分别作成9个藻井,中部的斗8藻井最大,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殿内天花藻井和天宫楼阁是小木作的经典之作。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布局

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净土寺占地三十余亩,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西轴线南为山门,山门前有大约五亩方圆一块空地。一进山门正北有一座八角五层石雕舍利佛塔,高约十米,雄伟壮观。塔北有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东配殿三间为观音殿,西配殿三间为地藏殿,北面是大雄宝殿,后面是法堂。东轴线南端是禅堂,禅堂北院有东西配房,正中为五间念佛堂。念佛堂背后一小院为藏经楼。藏经楼院内还有东西厢房。一九六六年文革间大部分建筑和佛像被毁,仅剩大雄宝殿和配殿。

寺庙建筑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为金代原物,深广各三间,长15米,宽12米,平面略成方形,单檐歇山项,上覆筒、板瓦,檐头镶绿色琉璃瓦,坡度较平缓。檐上为斗拱铺作,斗拱疏朗,四角挑檐升起,呈柔和弧线。虽经历代修葺,尚存原貌。明间装隔扇门,次间下彻槛墙。整个殿宇秀丽雄伟,是典型的金代建筑。

殿内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第子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手法熟练,技巧高超,后经补绘,虽失原貌,但仍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殿内的天花藻井,称为八门九星之天宫楼阁,全为木质雕刻。在复斗形的天花板上,以房梁分为九个格,即九个藻井,每个藻井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心,呈八角形,雕刻精细,色泽花丽,是少见的金代珍品。

天宫阁楼藻井

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室内天花的一种装饰性处理手法,多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宫殿或寺庙殿宇中多做成斗八藻井,藻井上装饰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面阔3间或5间的建筑大多只在明间正中使用一个藻井,净土寺大殿的藻井却布满3间殿宇的全部天花,明间为斗八藻井,正中金龙盘绕,气势磅礴。另外八个藻井则成八角、正六、长六角、菱形等。采用的是《营造法式》中天宫楼阁的制作方法,构造精美,雕工巧细。你看,殿顶覆斗形天花板,以房梁划为9格,分作9个藻井,数当心间的藻井最大,传说,中间那两条金色的浮雕双龙会在深夜飞舞,光照大殿。

每个藻井中心为一红色圆星,旁用上万块小木条与小木块饰成“天宫楼阁”,混金彩绘。下层四周置平座,设栏杆,四面各开一门,共八门。仔细观察,可发现殿内四周和藻井平齐的墙头都装有天宫楼阁,与藻井相呼应,庄严雅致,阁内壁板上绘佛像。仰观殿宇的顶部,顿感到楼阁重重,金碧辉煌。八门九星和天宫楼阁都是小木雕刻,从星檐、斗拱到吻兽、栏杆,构件玲珑精巧,规格手法变化多样。

寺庙价值

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遥处,有一个大型寺庙群,他走进去一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说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当年的寺庙群已不复存在,只剩大雄宝殿,但其内金碧辉煌的天宫楼阁完好无损,那对披头散发的石狮仍然坚强地驻守在庙内。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北京工具箱
海淀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