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
别名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
开放时间
8::00~18:00
适宜季节
四季皆宜
地质公园级别
国家级(2005年第四批)正名
所在地/隶属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

基本介绍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境内,南起旅顺口区老铁山北至金州区城山头,园区总面积216.42平方公里。其中金石滩园区(金州区东南部)是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总面积64.50平方千米。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旅游观光区,是长达3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这也是中国仅有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岸壁的奇石景观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如恐龙探海,有的像神龟寻子,有的如大鹏展翅……正是因为这些难以计数的奇石景观,人们称其为“凝固的动物世界”和“神力雕塑的公园”。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中也修建了地质主题广场、海岸崖壁架桥、多处步行木栈道及木质休闲平台、休闲观光步道等设施,百余处保存完整、鬼斧神工的奇石景观散落其中,还有4处海湾沙滩精巧别致,与奇石景观浑然天成,可满足各类户外活动的需要。

景点景观

金石滩

玫瑰园

距今7亿年的藻类植物化石组成了这个粉红色的海中花园,内旋的纹理,如同一簇簇盛开的玫瑰,千万年绽放如一,见证海与石亘古不变的爱恋。玫瑰园景区奇石景观包括:石猴观海、猛虎回头、海龟上岸、哮天犬等。

恐龙园

以恐龙探海景观为名,恐龙颈下涨潮时可以行舟,称为“恐龙探海”。落潮时可以漫步,又称“恐龙吞海”。传说,恐龙探海下面隐藏有一个淡水泉眼,与天上银河相连,饮其水可以延年益寿,谓之金石龙眼。

恐龙园奇石景观包括:恐龙探海、贝多芬头像、将军石等。

金石园

金石园景群因岩石风化后呈金黄色而得名,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是我国唯一一处滨海天然园林景观,仿佛是一座在地下沉睡9亿年的地质遗迹,地球演变的生动见证,岩石形成的天然迷宫。在水的不断溶蚀下,形成了造型奇特、拟人似物的孤岛状残丘,形态多变、景象各异的溶洞天生桥,纵横交错、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集科学性、科普性及美学观赏性于一身,实为难得一见的科普教材。

金石园景群奇石景观主要包括:玉兔下凡、孔雀西南飞、观音石、罗汉洞等。

地质博物馆

大连金石滩地质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藏石最丰富的大型赏石馆之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为八大展厅,分别为地球厅、海洋海岸厅、海岸带地质作用厅、生命进化厅、矿产资源厅、观赏石厅、影视厅和海蚀地貌厅。该馆利用标本与展板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的向您展示了地球的基础知识,以及大连地质演变史和海岸地质景观,让您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雄浑博大和气象万千。

城山头景观

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金州区大李家街道东南沿海,西起正明寺村的草坨子,东至城子村的城山头(包括蛋坨子岛),北自扁担山、磨盘山山脊,南至由海岸线向海面延伸500米的海域,保护区总面积135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600公顷,海域面积750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迹和鸟类。城山头景区位于大连东部黄海海岸,磨盘山南麓,城山头因唐代石砌古城遗址而得名,古城残垣今仍依稀可见。三面环海,一面临山,东部半岛横卧海底,与大陆山地之间由狭长的沙堤相连,沙堤是天成的海水浴场。拥有震旦纪地层和典型的海滨岩溶地貌景观,有“北方小石林”的美称。

大黑山

大黑山山石古老,岩层从上到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山上的是属于8亿年到6亿年前震旦纪的石英岩,构成了巍峨险峻的大黑山主峰。山中又有大理岩,由于构造的影响,有的已经发育成常用于盆景的“吸水石”。山下则是属于25亿年前太古界的变质岩系,在推覆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糜棱岩。糜棱岩即粥一样的岩石,是大连地区最古老的岩石和地层。这也使得山下以及周围平原之间的地层年龄相差了数亿年和千万年。

响水观

响水观,亦称响水寺。响水观是以道教为主的观宇,由于历史原因,佛教、儒家的思想文化与道家也在此融汇。此观又称响水寺。它坐落于大黑山西北麓,距金州城东五公里。始建于唐代,明、清两代曾多次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重修大殿三楹、客舍五间及山门一座。著名的金州八景之一“响泉消夏”便在这里。

卑沙城

兵家之争神秘之城卑沙城,即大黑山山城,约建于晋代,是辽东半岛著名的军事古城堡之一。城垣沿大黑山山脊,绕山梁围峡谷顺山势而建,城墙由大小不等的山石叠砌,墙宽约3.3米,残高3-5米不等。在城垣西南角的凤凰口,建有城堡一座,居谷为关,故称关门寨,现已坍塌,尽存旧址。在古代,卑沙城是兵家必争之地。隋唐时期曾有二次大战于此。《隋书·来护儿传》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时至今日,古城堡早已没有了军事上的意义,空遗残垣断壁,任由游人凭吊。

旅顺口

老铁山

老铁山海拔45.2米,素有鸟栈之称。因为老铁山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北接东北大陆,南临黄海,西南隔着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既是国防要塞、军事要地,又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和停歇的驿站。在西伯利亚、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及辽宁北部栖息繁殖的许多鸟类,每年秋天都要经过老铁山迁往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或远到马来群岛去越冬,次年春天又按原路经老铁山返回原地。每年有近200种上百万只候鸟在此经过。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如丹顶鹤、大天鹅、鸳鸯、白尾海雕、虎头海雕、金雕和大鸨等。还有大量的鹌鹑、黄脚三趾鹑(黄懒子)、山斑鸠及各种鹰类、枭类及雀形目鸟类等。

蛇岛

蛇岛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顺港25海里,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小岛主峰海拔216米,岛上有7条山脊,6条沟,7处岩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岛上有蛇13000余条。而且只有一种,即黑眉蝮蛇,属剧毒蛇,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蝮蛇的海岛。

旅顺军港

旅顺军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一处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军港位于火车站外,游客到此可饱览海军战舰的威严风采。军港东侧已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园内的铜狮是旅顺口的标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境内,南起旅顺口区老铁山北至金州区城山头,园区总面积216.4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22°05′,北纬39°06′。其中金石滩园区(金州区东南部)是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总面积64.50平方千米。

气候特点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其中8月最热,1月最冷,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于日雨。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地质构造

奇峰

大连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国内典型地学意义和观赏价值的奇峰,其生成历史源远流长。境内山峰自古以“雄、奇、灵、险”而名扬四海,蓝天、白云、碧水、绿地、丛林构成了一个无比优越的生态系统。

温泉

大连地质公园园区内地热资源较丰富,代表性温泉6处,均是由于断裂构造沟通深部热源、地下热水形成。水中富含钙、锌、镁、偏硅酸等。

山泉

山泉具有一定的水文地质和旅游地质研究价值。山泉多出露于沟谷源头及山脚处的岩石裂隙中,四季汩流,每当雨季来临,更是泉水奔涌。

洞穴遗迹

园区内洞穴遗迹丰富,以碳酸盐岩岩溶洞穴为主,由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

地质灾害遗迹

区内山体节理极其发育,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密集。当有较强地震发生时,可以引起山崩现象,区内沟谷中,不同形状的岩块相互堆叠在一起,因势而就,形成一条条壮观的“石流”。这是典型的由地震或重力等外力因素引起的岩石崩塌遗迹,是研究自然重力地质灾害的理想之地。湿地与森林、农田、草地等生态环境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地质类型

大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千山山脉西南延伸部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濒临黄海、渤海之间,形成碧海环抱、低山丘陵起伏的地形。由于地质构造,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新地质构造活动和海水动力对陆地的长期作用影响,本区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滨海岩溶地貌形态较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并发育着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地质公园内以海岸带地质和海蚀地貌为主,以层型剖面、生物地层剖面和典型地质构造景观为辅,与海洋生命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3—9亿年前的震旦纪、寒武纪地层,种类丰富的叠层石和三叶虫化石成为研究古地理、古环境及古气候变迁的有利证据。

园内的金石滩公园质遗迹是25亿年~28亿年的太古宙变质岩系,10亿年以来的沉积的海相碳酸盐岩和砂页岩系,该区域的沉积岩,大面积分布的礁石滩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后露出海面,是典型的潮间坪环境,而构成这些礁石滩的岩石,是6.5亿年前后,潮间坪环境沉积的产物。

水系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千山山脉构成半岛的脊梁,属于新华夏系隆起带的一部分,北起连山关,南到老铁山,长约340千米,一般海拔不到500米。千山山脉将辽东半岛分成两大斜面,东南坡较平缓,有大洋河、英那河、碧流河、大沙河等较长水系,注入黄海。西北坡较陡峻,有大清河、熊岳河、复州河等较短水系,注入渤海。

历史沿革

2005年9月19日,被国家批准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随后进行了地质公园的建设规划。

2007年10月,成立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地质公园一期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已建设了主题碑、地质广场、观光栈道、栈桥等。

2008年5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主要包括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东部景区分为4大主要景群:玫瑰园景群、恐龙园景群、南秀园景群和鳌滩景群。

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辽宁工具箱
大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