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别名
广西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
门票参考
各景点门票不同
开放时间
各景点开放时间不同
适宜季节
四季
旅游景区级别
2010年(4A)
地质公园级别
国家级(2005年第四批)正名
所在地/隶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

基本介绍

广西凤山岩溶地质公园以岩溶地质为特点,是我国岩溶地质比较丰富、遍布地区宽阔、种类与众不同的地质公园,是全世界大型洞穴客厅总数较多、相对密度很大的世界地质公园。凤山是在我国大型洞窟遍布更为聚集的地域,有着全球大型石笋群、全球全景天窗群、全球较大的地底熔洞山谷、我国跨距第二的天生桥、未解之迷鸳鸯戏水泉等与众不同的地质遗址园林景观;生态公园集旅游观光、度假旅游、冒险为一体,具备主要的科研意义及其挺高的艺术美学观赏性。

2010年10月3日,在古希腊举办的世界地质公园新组员评审会上,我国凤山地质公园和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质公园联手入选全球地质公园,变成广西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点。

景点景观

综述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50平方公里,由三门海天窗群景区、江洲仙人桥旅游景区、鸳鸯泉旅游景区等组成。主要景观包括七个岩溶天窗,25个钟乳石类景观为主的地下厅堂,以及鸳鸯洞、鸳鸯泉、凉风洞、西西里洞、云峰洞、坡仙洞、黑洞、亮洞、穿龙岩、水帘洞,以及仁安峰丛、风城坡立谷、松仁坡立谷等。

穿龙岩景区

穿龙岩景区位于凤山县城西北面,面积7.9平方千米,由穿龙岩、雷峰古寺、美人睡山、老鼠峰、松仁大庙等景点组成,乔音河从穿龙岩腹中穿过。

鸳鸯泉景区

鸳鸯泉景区位于凤山县城东北部边缘,总面积15.5平方千米,包括鸳鸯洞、鸳鸯泉一带。

三门海景区

三门海景区位于凤山县三门海镇坡心村地下河出口区,总面积19.7平方千米,有天窗群地下河系洞穴廊道,天窗群、天坑、天生桥、溶洞、峰丛、地下河俱全。

仙人桥景区

仙人桥景区位于凤山县江洲瑶族乡江洲村和凤平村地域内,总面积9.3平方千米,以江洲仙人桥为中心,包括江洲地下长廊、江洲边缘坡立谷、蚂拐洞及其天生桥、阴阳山、岩溶峰丛和岩溶地表河等,是岩溶天生桥和巨型洞穴系统的典型发育区。

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

地质博物馆:68元

三门海:98元

鸳鸯洞:138元

开放时间

地质博物馆:09:00-12:00,14:30-17:30

三门海:08:30-18:00

鸳鸯洞:08:30-17:00

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

截至2020年10月,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外部的河(池)百(色)高速、六(寨)宜(州)高速公路、河(池)都(安)高速公路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天峨-凤山-巴马高速公路在建中,凤山县城至天峨-凤山-巴马高速公路的连接线规划中。

内部交通

截至2020年10月,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内部已有平乐至江洲道路、三门海至江洲道路、三门海至平乐道路、风山至巴马二级公路凤山县城至三门海镇道路、月里至良湾道路、交外至弄乐道路和鸳鸯泉巡护干道等道路。

旅游路线

公园地质研学游线

穿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鸳鸯泉→鸳鸯洞→三门海天窗群→藏龙洞→万寿谷→社更研学中心→半洞天坑→江洲地下长廊→江洲仙人桥。

岩溶洞穴科考游线

穿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红军岩研学基地→鸳鸯洞→三门海天窗群→藏龙洞→万寿谷→社更研学中心→马王洞(红军兵工厂遗址)→半洞天坑(弄乐科考营地)。

岩溶山水科普游线

松仁→穿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鸳鸯泉→三门海镇→三门海天窗群→藏龙洞→万寿谷→社更研学中心→坡心河→阴阳山→江洲地下长廊(蛮肥洞口-弄怀洞口)→江洲仙人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境内,地理座标为106°58′25.88″-107°3′58.28″、24°18′38.91″-24°34′45.57″。公园东西横跨12千米,南北纵贯30千米,总面积为132.6平方千米。具体边界为东侧自良湾地下河出口的东侧山脊往西经弄歪、折向北经弄江西、仁安东、太平东、下京里东至弄廷东侧山脊,折向东经巴们至弄雷峒后往北,沿山脊至公园的最北省道 S318,北西侧界线自省道S318经凤城镇西北侧隧道、绕过凤山县城、沿县城-三门海公路至社更北侧山脊后向西,经乐赖屯西侧转向南,沿山脊线经岩雄、青岗村、东尼至巴标村,后沿凤平村西侧山脊至公园最南端-江洲仙人桥南侧一带,东南侧沿凤山与巴马县界至弄怀东、沿山脊向北经大弄法东北侧、折向东经弄窝、甘良、三门海镇东南侧至良湾东侧山脊。公园位于凤山县中部-东南部,地处坡月地下河流域范围内,包括凤山县三门海镇大部、凤城镇东半部和乔音乡南端的小部分、平乐瑶族乡南部大部分和江洲瑶族乡北半部。

地形地貌

地质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构造-溶蚀型的高峰丛深洼地岩溶地貌。岩溶地质遗迹发育,主要有三门海天窗群、马王洞、鸳鸯洞、江洲仙人桥等地质遗迹景观。区内构造位于华南地槽系西部的右江地槽内,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以后,自中泥盆世至中三叠世,本区以小规模的升降运动为主,构造运动不显著。印支运动使区内中泥盆世至中三叠世的地层(D2-T2)普遍发生褶皱和断裂,地质构造框架基本形成。境内主构造总体上呈北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展布,褶皱、断裂、剪切变形带等发育。

地貌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所在的凤山县,处于云贵高原东南缘,地势大致为西北部稍高,中南部较低。县内山地分为东凤岭、青龙山和都阳山三脉。东凤岭自天峨县向南延伸至县境腹地,主峰为五背洞岭,海拔1287.7米,次峰十二坡,海拔1226米。青龙山起自乐业县边境的南盘江岸,呈西北-南东走向,伸入县西和西北部,主峰基朗山,海拔1317米,是县内最高山,都阳山自东南崛起,经东兰、巴马边界深入都安县境,南北纵亘30千米,一般海拔700-900米。

气候特点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所在的凤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冬短而干,夏长而湿,春秋相当。气温因地势高低不同而有差异,由地势低处向高处渐次递减,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8℃。地势最高处与地势最低处温差达5.6℃。

水文特征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境内河流多属珠江水系,主要有乔音河、坡心河等。另外,公园及其外围所在的岩溶水以构造裂隙水为主,主要有那社-江洲地下河支流(地下长廊)、逻楼地下河支流、中亭地下河支流、谋爱地下河支流、平乐地下河支流等。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植物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内自然植被由森林、灌丛疏林、草本植物和石山藤灌地植被组成。常见野生树种有32科134种,主要为杉科、壳斗科、大戟科、桑科、豆科和桦木科。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3种:云南苏铁、银杏、掌叶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15种:柔毛油杉、金丝李、福建柏、华南栲、核桃(野生)、榉树、马尾树、厚朴、杜仲、樟树、楠木、红椿、红皮糙果山茶、野荔枝、蒜头果等;属国家三级植物有8种:黄枝油杉、青檀、火麻树、花榈木、蝴蝶果、龙眼(野生)、麻楝、五裂槭等。

动物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内野生动物有7纲68科12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鼋、蟒、黄腹角雉等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细痣疣螈、虎纹蛙、地龟、猕猴、斑林狸、林麝、原鸡、黑熊、红腹角雉、白鹇、长尾阔嘴鸟、多种鹰、鸮等33种;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果子狸、赤腹松鼠、大树蛙、斑腿树蛙、花姬蛙、乌龟、百花锦蛇、五步蛇、盲蛇、眼镜蛇、灰鼠蛇、黑脸噪鹛、八哥、小蝗莺等14种。

地质资源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有2大类3个类3个亚类141种类型,主要有岩溶地貌景观、泉水景观、河流景观等。其中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点有4处,为三门海天窗群(Ⅰ、Ⅱ、Ⅲ)、江州仙人桥;国家级地质遗迹点有28处,包括鸳鸯洞、鸳鸯泉、西西里洞、马王洞等;省级地质遗迹点37处,包括社更天坑、江州天窗群、坡仙洞、云峰洞等;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72处,包括四方洞、东泥洞、凉风洞、出水洞等。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广西工具箱
河池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