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永祚寺

太原永祚寺
别名
双塔寺,永祚寺双塔
门票参考
20元
开放时间
旺季08:30~17:30,淡季09:00~17:00
适宜季节
夏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明至清)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永祚寺路

基本介绍

双塔寺,三晋名刹,又名永祚寺,位于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东南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因寺内双塔高耸,故俗称双塔寺。它坐南朝北,依山构筑,居高临下而视野开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

古往今来,永祚寺的双塔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晋阳奇观”,当作太原的标志。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 新生的双塔永祚寺,正以崭新的、热情的姿态,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中外游人。

建筑布局

永祚寺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进院落。自北面山门而入,第一进院是20世纪80年代仿明代形制扩建而成,两厢为配殿,辟为展室,称陈列院。

第二进院为“祗园胜景”,称牡丹院,遍植各色牡丹,具有北方园林的韵味;向东伸展建成的展室,陈列着从市内搜集来的碑刻、造像等。

第三进院为“永祚禅林”,称礼佛院,有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客堂等。

大雄宝殿五间为结构精巧的两檐楼阁式,全用青砖磨砌成柱、檐、斗拱、雀替、垂花柱及图案等,仿木结构筑砌,殿内施拱券顶,不用一钉一木,是明代典型的无梁式建筑,故称“无量殿”。殿内正中供奉高3.85米的阿弥陀佛立式贴金铜像,两侧有释迦、药师佛铁铸坐像,是净土宗的礼佛场所。殿前有明代所植丁香和牡丹两株。

大雄宝殿顶上建有三圣阁,单檐歇山顶建筑,顶部用砖雕斗拱,层层出挑,叠涩而上,形成套拱,筑成下大上小的砖砌藻井,是中国古建筑无量式殿阁中的珍品。殿内原有“西方三圣”塑像,现供明塑的三大士像,工艺精湛,也是明塑中的佼佼者。

永祚寺双塔

舍利塔

永祚寺双塔之“舍利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最低层边长4.6米,全塔总高54.78米,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

该塔的塔座为沙石条砌筑,质朴坚固。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垂柱),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这几个字既表明了塔的属性为佛塔,也巧妙地添补了斗拱与斗拱间平板的空间,真可谓独具匠心。该塔1——7层的砖仿木斗拱,无论形制还是结构,均与大华宝殿相同,为“五踩重翅”,上承撩檐仿、椽、飞,组成塔檐。随着塔身的拔高,塔层的上升,每层高度逐渐减低,斗拱形制也随之变小,逮至8层以上,斗拱结构则改变一跳(即三踩),明显收分,使塔身轮廓造形呈流线形,十分美观。

永祚寺双塔每层的八个角,都镂刻有砖雕的装饰性莲花垂檐柱,垂柱与垂柱之间,有砖砌栏额相连,垂柱上方,砖镂的角替、枋头、华板等上面,刻有细腻逼真的草纹、云纹,大大地增强了塔外面的装饰性。这种建筑雕刻,不仅图案富丽,镂工精细,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和代表了明代砖构建筑的艺术风格,可称明代砖仿木建中的优秀作品。

舍利塔的底层开辟两门,一为东南方向,一为西北方向。缘东门拾阶而上,迎面是石砌的佛龛,龛中造像毁之战火。继续攀登,便进入塔外壁与内壁之间的阶梯;盘旋而上,则可濒临顶层。站在塔的顶层,凭着古老的塔身,居高临下俯瞰太原全城,目睹晋阳风光。若进塔的西门,则与东门之内迥然不同。这里没有步步高升的台阶,不用数步就可进入舍利塔的底层。在这里可以欣赏明代空心砖塔,塔心空券,形成层层有塔室的建筑风格和技艺,饱览券进式楼阁宝塔的内部结构。那时,你将对当时劳动人民的精湛建筑技术产生新的具体的认识,给你以美的知识的享受。舍利塔塔顶的塔刹,由铜、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制于覆盆仰莲座中。

文峰塔

永祚寺双塔之“文峰塔”,从建筑特色看,文峰塔虽然略早于舍利塔问世,但是,它们必竟同属于明代中叶的作品,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平面都是八角形状,都是十三层建筑,高低也仅有2厘米之差。据测:文峰塔略低于舍利塔,总高度为54.76米。而且,斗拱的结构、造形,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可以说大同小异。这些都反映着它们为同一时代产物的鲜明特色。然而,它们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差别,那就是,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没有佛龛,没有“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不用琉璃瓦剪边。塔的主体塔身也有很大的差别;文峰塔上下直径几乎相同,基本为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而舍利塔却是上下直径相差很大,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这些大大小小的差别,无疑正反映着两塔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在造形、技艺和风格上的不同。文峰塔一经问世,塔身便向西北微微侧倾。对于这点历代地方志乘都有确实的记载,并且成为福登造塔的发念和原由。多少年来,许多的传言和不少对建筑很有研究的人都说,文峰塔西北向微微倾倒,正是建塔匠师们在造塔之初。

建筑结构

上院也称塔院,永祚寺的双塔为世人所瞩目,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被誉为“晋阳奇观”,成为太原的标志。

双塔各十三层,八角形,高五十多米,全部用砖砌成,每层用砖雕出斗拱、栏额等仿木结构形式。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远眺市区,鳞次栉比,气象万千。

下院,平面布局为四个院落,依中轴线由北向南分列前院、花园院、后院和东侧的碑廊院,明代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阁、禅堂、客堂等,均为仿木结构砖雕建筑,雕工精湛。

大雄宝殿用拱券,无梁。殿内现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东方药师佛三尊铜、铁质铸像,其中的阿弥陀佛立式铜像为明代作品,全高3.85米,分两节铸成,全身贴金,其相貌庄严,眉目慈祥,线条流畅,是一件艺术珍品。

大雄宝殿之上另建三圣阁,原名观音阁,上有砖雕藻井,造型巧妙华丽,是无梁建筑中的代表作。正中龛内端坐的为观音大士彩塑,此塑高两米,造型丰满,体态端庄,比例均匀,衣纹生动,是明代彩塑中的佼佼者。

历史沿革

双塔寺现今共收藏和保护有价值的碑碣刻石260余通。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外,绝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从太原各个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在这些碑石中,有明代的石刻珍品,名著三晋,海内知名的《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通;有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36通;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醉笔石刻“赤壁怀古” 3通;有清代著名书家祁隽藻的“子史萃言”石刻 4通;还有记述内容别具一格的“晋溪隐君家训”碑等。

碑廊北处有一套苏东坡醉笔所书《赤壁怀古》碣石三块,是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由鄂弼按家藏旧拓复钩摹勒上石而成,是苏东坡草书的传世之作,笔势奇伟,淋漓尽致,与词之豪放雄健相得益彰。此外,寺院内还收藏有清中叶以来著名书法大家,曾位列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阁老的祁隽藻所书的“子史粹言”石刻四通,以及明万历年间曾任山西提刑按察使的吕坤之家训碑一通。

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书法大家的墨迹宝瀚于一堂,真、草、隶、篆各种书体,无一不有,不仅为书法界和爱好书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视,也极为到此观光和游览的人们所喜闻乐见。

永祚寺杨浦哪些牡丹种类

永祚寺院内的牡丹有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状元红、青龙卧墨池、碧雪丹沙等40多个珍贵品种。更可贵的是有数十株明代牡丹,品名叫紫霞仙,也叫紫云仙。这种牡丹种植年代久远,较为稀少。花型为单瓣,花期较长,在众多牡丹品种中,它开花最早。花朵硕大如盘,初开时花瓣呈肉红色,馥郁芳香,为玫瑰香型,盛开之际呈淡紫色,馨香更浓;临近晚期则为正紫色,是牡丹品种中的佼佼者。

植于寺院大雄宝殿前的紫霞仙牡丹,经历了数百个春秋的风霜,虽老干虬枝,却仍然苍劲旺盛。在这里牡丹已不单是民俗文化中富贵的象征,而且更重要的是寓有静候“东南之气”到来之意,一旦东南“温厚之气”到来,紫霞仙会率先绽放,预示着文运昌兴的境界。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8:30-17:30(最晚入园17:3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09:00-17:00(最晚入园17:00)

门票价格

成人票:20元

交通指南

19路服装市场站下车后,向东南走,距离比较远,大约有一千米,推荐搭车。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西工具箱
太原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