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古镇

别名
中和古镇
所在地/隶属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

基本介绍

中和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名胜古迹多。有东坡书院、古城墙、桄榔庵遗址、州衙门遗址、丽泽书院遗址、宁济庙、许氏宗祠等。

中和镇是古儋州州城所在地,具有一千三百年的悠久历史。唐代前中和镇称高坡。公元622年,儋耳郡改称儋州,州治始建于此。公元1373年允州田章拓址筑基建城,辟德化(东)、柔远(南)、镇海(西)、武定(北)四门,其上各建敌楼,外筑月城,沿城浚壕,故称"州城"。

公元1819年新设各里,始称中和里。1912年州治改成县治,因此州改为县。从公元622年至本世纪20年代初,中和镇一直作为儋州州治和儋县县治所在地,历时1300年之久。中和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镇墟上原有30多处文物古迹,尤以东坡书院为著名。

由于历史沧桑,大部分古迹受到严重损坏,现仍存的文物古迹有古城门(北门、西门)、宁济庙、关岳庙、桄榔庵、东坡井、魁星塔、复兴街等13处。2006年中和古镇(儋州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中和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施构建和谐镇、培育现代化农业强镇、打造全国历史文化旅游名镇"的发展战略,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中和镇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考察洽谈,投资开发,同办实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景点景观

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东郊。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

东坡书院占地25000平方米。1996年被授予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

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名现名。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枉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

地理环境

中和镇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北部,北门江畔,地理坐标为北纬19°44′,东经109°20′。南部是平原,东北部是丘陵,平均海拔22米。

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23°C,一月份平均气温17.8°C,七月份平均气温28.8°C。

土地面积62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中和镇,汉朝建墟,称高坡。

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儋耳郡改为儋州,州治由义伦(今三都镇)迁至高坡,并改名宜伦,即今中和镇,宋元清因之。

明朝万历期间(公园1600年),设卫所并屯兵,自此城区语言由儋州话改习军话,周边村庄仍讲儋州话。

公元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儋州设32里,“州城”为“中和里”。

1912年(民国元年),儋州改为儋县,中和里为儋县县治。

1920年(民国九年)因城边河流方向等矛盾遭附近村庄村民彻底洗劫,“死伤者七八百人”,县知事李治潜逃。

1921年(民国十年)县治迁徙敦教坡,即今新州镇,吴卓峰任泽区长。

从公元622年至1921年该镇一直作为儋州州治和儋县县治之所在地,历时1300年之久。

1934年至解放前夕,皆属儋县第一区。

1958年划属新州公社。

1964年从新州公社划分出中和公社。

1983年公社改为区。1987年改区为镇。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海南工具箱
儋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