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人民公园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春秋冬皆宜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所在地/隶属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新华路

景点景观

当年,大英山有“四庙三庵七井五桥”,文化底蕴相当丰厚。

四庙

伏波庙、关圣帝庙、何公庙和班帅庙。伏波庙在波涛村南边,为纪念两伏波将军开琼置郡而建;关圣帝庙在波潮村,为纪念三国关云长而筑;何公庙在波潮村东南侧,为纪念何大将军而建;班帅庙在波汶村,为纪念东汉班超帅侯而筑。

“四庙”早已损毁,遗址仍残存不少文物。尚存石匾一方,上有“德配穹窿”四个大字,左下书有“万历戊申?公元1608年孟冬吉”字样,右下落款为“蓬莱仙客倪凉题”。

三庵

广济庵?法隆寺、积善庵?寺和斗母庵。法隆寺在伏波庙后面,有侧门相通,乃波涛村民所建,主僧为维安;积善寺也在是波涛村,位于伏波庙西南面,主僧为庆元;斗母庵系波潮村民所建,在今公园花店南侧。

七井

分布各村,出名的是波汶村的“田螺井”,其水所制之豆腐,鲜嫩香滑,故有“豆腐井”之称。该井位于公园东北隅,遗址尚在。

五桥

分布四周山下:其一,在公园大门,通海口西门;其二,在波汶村路口,通往红坎坡;其三,在今市委招待所门口,通往府城;其四,在花园酒家旁边,通往龙昆、秀英;其五,在波潮村西北面,通往铜锣园、盐灶八村。

大英山

大英山是一个方圆四百余亩、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自古就与英雄以及纪念英雄息息相关。隋唐前,大英山北面临海,今东西湖传说是五龙“腾云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为“龙潭”,附近处所也就不凡:山北为“龙舌”,“舌”前一坡曰“龙舌坡”;山上三个村庄,分别名为波涛、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国初年,一直就这么响当当地叫着。

相传大英山立有四庙。一为伏波庙,为纪念汉两伏波将军开琼置郡之功而建;二为关圣帝庙,为纪念三国忠义将军关云长而建;三为班帅庙,为纪念东汉班固班帅侯而建;四为何公庙,为纪念明代一何姓将军而建。也许因为大英山为海口制高点,到了清代,守土军士将此处辟为演武场,山顶建有演武堂,为官兵习武培训之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大英山为日寇侵占,作为日军高射炮基地。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为国民党四十六军的炮兵要塞。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大英山回到人民怀抱,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实用信息

海口公园在新华南路,大同路,海秀路都有门可入,公交有1、2、4、8、10、13、15、16、19、22、24、28、29、32、34、36、38、40、41、60、夜1、5、夜2路到达。

地理环境

热带植物标本区、兰圃等。烈士纪念区有冯白驹将军塑像及纪念亭。

公园正门入口处,屹立着高大的海南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建于一九五四年四月,是为纪念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烈士们而建造的。碑庭为正方形,四面有石栏和四级台阶,占地面积为400平方米。碑高14.5米,碑正面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大字下层碑座中镶嵌着一块铜板,刻着同志的亲笔题词:“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同志们!你们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英勇行为对解放琼岛和全中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海南建省后,为了适应大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海口市人民政府不断充实人民公园的建设和设施,使其面貌年年变新。岛内外游客步入公园,不仅可领略南国风情,同时犹如走进一个热带植物园。

由于位于海口市中心的东湖之滨,海府路、机场路、龙华路均能抵达,交通十分方便。围绕公园的是一条热闹的公园路,这里是海口市过年过节举办花市、鱼市的地方。公园内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动物展览、表演、园艺活动。其风景优美,休闲设施齐备。是游客早晨锻炼、黄昏散步的好去处。

海口人民公园的东、西湖是海口市中心范围内的大型人工水体,以前湖水水质污染严重。“一园两湖”环境整治工程于2006年5月21日动工,湖水净化采用国际的重力水处理系统。遵循水体自净原理,西湖湖水经净化设备处理后,由地埋管线输送至东湖,再由东湖流向西湖,形成整个水体的良性循环,水质可达地表三类水质标准。“一园两湖”音乐喷泉及水处理工程总投资额达一千六百多万元,除大型水处理工程外,还包含东西湖大型音乐喷泉水景项目,海口人民有幸在春节期间目睹了喷泉开启时的奇景。

“一园两湖”是海口市人民公园与东湖、西湖的合称,位于海口市中心区,是海口市中心的大型公园和大型的水体景观,有海口市“城市绿肺”之称。这里是商业、休闲、旅游的中心地,同时也是城市人文历史风貌的体现。所以海口市政府非常重视“一园两湖”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工作。然而环境规划离不开水,有水就须有水的文化,这就是人类的高尚追求。“一园两湖”的水景喷泉工程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恰逢在海口建市80周年,水景喷泉工程也是海口市80周年庆典献上的珍贵礼物。水景景观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展示历史、人文、丰富市民娱乐设施,提高海口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深“一园两湖”音乐喷泉的水景设计主要以东湖的音乐喷泉为主,以海口建市80周年庆典为主题,表现出重振海口活力的气氛。为了表现这一主题,结合环境,以水的艺术组合,同时以“科技、人文、生态”为本的表现元素,通过水型的创新、组合、科技的应用,来体现海口这美丽的滨海特色和生机勃勃的活力。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喷泉水也取用东湖水。东湖音乐喷泉长108米、宽7.8米,高喷射高度为80米,80米高度标志着海口市建市80周年。

整个喷泉工程采用LED光源节能照明灯并安装有2盏360度旋转七彩射灯。以《请到天涯海角来》和《儋州调声》等颇具特色音乐曲目作为喷泉的主题音乐。当平静的东湖水面伴随音乐旋律而起伏变化时,水底下的870多个电脑程控喷头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喷射出一条条银色水柱,变幻出多种形态水景喷泉,缤纷绚丽,异彩夺目。

历史沿革

海口人民公园古称“大英山”。这个方圆四百余亩、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自古就与英雄以及纪念英雄息息相关。隋唐前,大英山北面临海,今东西湖传说是五龙“腾云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为“龙潭”,附近处所也就不凡:山北为“龙舌”,“舌”前一坡曰“龙舌坡”;山上三个村庄,分别名为波涛、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国初年,一直就这么响当当地叫着。

相传大英山立有四庙。一为伏波庙,为纪念汉两伏波将军开琼置郡的功劳而建;二为关圣帝庙,为纪念三国忠义将军关羽而建;三为班帅庙,为纪念东汉帅侯班固班而建;四为何公庙,为纪念明代一何姓将军的英勇而建。因为大英山为海口制高点,到了清代,守土军士将此处开辟为演武场,山顶建有演武堂,为官兵习武训练之地。

上世纪四十年代,大英山为日寇侵占,作为日军高射炮基地。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为国民党四十六军的炮兵要塞。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大英山终于回到人民怀抱。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来纪念“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大英山真正开始成为现代意义的“公园”,则自上个世纪30年代始。1935年10月,时任琼崖绥靖公署专员的黄强将此处辟为“海口中山公园”,并开馆展示琼崖土特产与矿产标本。抗战中,公园遭日军毁坏。1952年经海口市人大代表提议,此处复建“海口公园”。

1957年,时任广东的莅琼,决定征用山北农田开挖东西湖,建设“海口人民公园”。1963年委员长视察海南时,提议在公园内增设兰花圃,公园的市民休闲娱乐功能遂逐步完善。

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建设,如今的海口人民公园已经成为海口市民重要的休憩场所。眼下,海口市正在结合中心城区大改造,治理东西湖,打通大英山四周的围墙,将这里建设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公园,形成海口市一个集文化、娱乐、体育、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区。

人民公园总占地面积440多亩。坐西朝东,花木盘山,古树盖顶,公园犹如楼海中浮起的翠绿蓬莱。公园正门前有东、西二湖,恰似两面晶莹的明镜镶嵌于园门大道两旁。湖畔椰林环绕,榕柳翠绿欲滴,绿荫蔽日,凉爽怡然。东湖呈椭圆形,湖中有个湖心岛,岛上楼阁金碧辉煌,由九曲桥连通园门大道;西湖呈短脖葫芦状,水面宽阔。每当皓月当空,椰风流韵,东、西湖面银鳞熠熠,与大英山的耸翠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椰影婆娑,泛舟点桨,令人心旷神怡。公园内有海南解放纪念碑、琼崖纵队司令冯白驹将军雕像纪念亭;有小动物园一个,里面栖息着热带、亚热带动物50多种,种植着各种科属的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5000多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海南工具箱
海口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