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江

所在地/隶属
海南省昌江县

基本介绍

河道走向

昌化江干流发源于五指山北麓的琼中县空示岭。地势是东南高而西北低。自五指山西坡发源后,北流至番响,折向西南,循五指山、鹦哥岭间的深谷而行,于毛阳、番阳附近纳入毛阳河、通什河,至乐东县城先后纳入乐中河、大安河和南巴河,然后折向西北,横凿鹦哥岭余脉而过,形成峡谷,出峡谷汇入南尧(绕)河,过广坝纳入七差河、东方河至叉河纳入石碌河,转向西行于昌江县昌化港(《昌江县志》:咸田港和英潮港)入北部湾。

干流流经琼中、五指山、乐东、东方和昌江等市县,干流全长232公里。流域面积5150平方公里。干流平均坡降13.9‰。  

河道特征

昌化江干流在番阳以上为上游,长79公里,平均坡降14.87‰;番阳至叉河为中游,长84公里,其中在东方县广坝处,河床骤然下跌约40米,广坝跌水以上至番阳,河道平均坡降0.92%。;广坝跌水至叉河长30公里,平均坡降1.21‰;叉河以下为下游,长39公里,平均坡降0.41‰。上游河谷由漫滩阶地和300米高程的剥蚀面组成槽状地形,下游为宽广的台地平原,沿海可见有海相阶地。

荣誉及其他

水文特征

昌化江流域内最早的水文站是1943年设立的宝桥、东方站。解放后,先后设立宝桥、亲天峡、乐东、番阳、毛阳、毛枝、成栋、保显、龙林等水文(位)站。几经调整,至2000年尚有宝桥、通什、毛阳、乐东等处水文(位)站、雨量站或气象站29处。

流域气象

昌化江流域内具有明显的热带季风气候。降雨时空分配不均,上游多于下游,山区多于沿海。多年平均雨量上游1700毫米,中游1500毫米,下游1150毫米。年内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5~10月,雨量可占年降雨量的90%。降雨过程在时程分布上呈马鞍形,5~6月和8~9月出现两个高峰,后峰为全年降雨的最大值。暴雨多发生在5~10月,常见的暴雨中心有上游的五指山区、中游的黎母岭山脉下段的雅加大岭及尖峰岭区。流域处于岛内最大蒸发量的边缘,蒸发量白山区至沿海递增,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上游1767毫米,中游1669毫米,下游2419毫米。

径流

昌化江流域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在东经108°36′~109°44′,北纬18°32′~19°21′之间,为海南省第二大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深1570毫米。年均流量132立方米/秒,宝桥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20000立方米/秒(1963年9月),最小流量0.12立方米/秒(1970年8月)。多年平均径流量41.7亿立方米,宝桥站实测最大年径流量85.5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1969年)。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30.55万千瓦,年发电量10.27亿千瓦时。

据宝桥站观测,多年平均含沙量0.173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78.2万吨。

灾害

由于昌化江两岸地面一般高出河床20~30米,无大片集中低洼耕地,河流下游河床宽阔,水流顺畅,洪灾面积较小。本区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5月下旬至10月份,以9、10月份居多。昌化江中下游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3天,最长为7天。昌化江一级支流南圣河的洪水一般发生在5~11月,以9~10月居多,统计资料表明,最早的年最大洪水发生在5月(1971年5月20日),最晚的年最大洪水发生在11月(1970年11月9日)。一次洪水过程为2~3天,短的只有一天左右,暴涨暴落,具有山区洪水的特点,1989年9月受28号台风的影响,连续三天降暴雨,五指山市市区河段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700立方米/秒,相当于50年一遇洪水,市区受淹水深2.0米,受灾群众达3万多人,造成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亿。

主要支流

什运河,是昌化江干流,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西北部,流经红毛镇的罗解、番响、什运乡的什运、南平、什统黑等地,抵海榆中线公路183公里处出县境。沿途有五指山大水、番响河、喃乌河、喃训河、喃岸河汇入。境内河长58公里,集雨面积367.7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9.3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8秒立方米,主河道天然落差1470米,河床比降0.075,河床平均宽度42米,河道弯曲系数3.13。流域内多属山地。

通什河(南圣河),发源于通什市东部青春岭,向西流经南圣镇至市区,出口番阳合口,流入昌化江干流全长61.8公里,流域面积660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草头河、牙益河、保国河等流入。

毛阳河,发源于通什市东部五指山脉,向西流经五指山乡永训村、毛阳镇什苗村至番阳镇番阳村与昌化江干流汇合,全长36.3公里,流域面积177平方公里。

乐中河,发源于乐东县东部堡笔岭,向北流经志仲至三平的龙眼村,出口流入昌化江干流,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378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崇龙溪、昂外溪流入。

大安河,发源于乐东县南部牛岭,向北流经大安、至番豆村与昌化江干流汇合,全长35 公罩.流域面积378平方公里。

南巴河,发源于尖峰岭北部,向东北流至扬力村人昌化江,干流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

东方河,发源于东方市境内的马草岭,集雨面积219.3平方公里,河床全长48.3公里,由西南流向西北,在峨理赛岭附近汇入昌化江。

南尧河,发源于白沙县的尖木岭,集雨面积371平方公里,河床全长41公里,由东流入东方市境内,在报白村西汇入昌化江。干流域集雨面积37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091,总落差1347米。南尧河共有南碧、三派、钱铁、郎伦、洪水、荣免、南在等7条小河汇集。

石碌河,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白沙县境斧头岭,全长60公里(本县内29.5公里),平均坡降0.00561,总落差1094米,流域集雨面积546(县内112.6)平方公里。今在石碌河的中下游建立大(二)型石碌水库。

南阳溪,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七差大岭和雅加大岭之间,干流长度30公里,平均坡降0.0251,总落差560米,在燕窝岭处流入昌化江。其支流有七差水、保山河和南在河。全流域集雨面积145平方公里。

郎代界河,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昂牙岭,干流长度9.7公里,平均坡降0.011,总落差103米,流域集雨面积16.27平方公里。

乙劳河,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昂牙岭。全长13.4公里,平均坡降0.008,总落差120米,流域集雨面积66.57平方公里。

青山河,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俄毛岭西北。全长23.5公里,平均坡降0.002,总落差60米。

长塘河,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荔枝岭和金鸡岭之间。全长17.5公里,平均坡降0.004,总落差68米,流域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

靛村河,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白石岭。河长12.6公里,平均坡降0.002,总落差27米。流域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

治理开发

水库工程

该流域内已建有大中小(1)型水库35座,控制集雨面积4403.3平方公里,总库容21.0亿立方米。其中,广坝大(1)和石碌大(2)型水库,控制集雨面积3870.1平方公里,总库容18.5亿立方米。至2000年末,已建有水电装机27.1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

石碌水库枢纽,位于昌化江一级支流石碌河的中下游,控制集雨面积353.63平方公里,多年均径流量2.65亿立方米。主、副坝为均质土坝,主坝顶长622米,副坝3座,总长827米,上游为混凝土护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原设计1万公顷)、兼有防洪、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水库坝址距石碌镇(石碌铁矿与昌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5公里,水库正常高水位127.6米,而石碌镇地面高程在100米以下,石碌河从石碌镇中心区穿过,石碌水库高于县城42米,相当于石碌镇头顶上的一缸水,地理位置相当险要。工程自1958年4月动工,至1994年,枢纽工程达既定规模。

乐东县大安水库,位于昌化江支流大安河的该县大安乡境内,于1958年4月开工建设。坝型为均质土坝,主坝顶长度420米,副坝2座,长度200米,主坝顶浆砌石防浪墙高度1米。土坝上游护坡干砌块石,厚度30厘米,砂碎石垫层厚度15厘米。溢洪道为开敞式有闸门,净宽度20米,设4扇5.0×2米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库区于1964年建成。设计灌溉面积934公顷,现有干渠长40公里(混凝土防渗长16公里),支渠道长20公里(混凝土防渗长13公里),渠堤通车里程9公里。现灌溉面积500公顷。

乐东县南木水库,位于昌化江支流乐中河该县的志仲镇境内,河床溢流,溢流坝为浆砌石硬壳坝、水泥沙浆批挡,坝顶长74米,两岸非溢流坝段为均质土坝,总长度1280米,土坝上游原护坡为干砌块石。于1970年建成。运行过程土坝上游护坡受风浪冲击损毁较多,溢流坝漏水严重。1990年进行加固,改造土坝上游护坡为干砌大块石,厚度30厘米,碎石垫层厚度10厘米。溢流坝灌浆,临水面加混凝土护面。原有干渠道长度33公里(混凝土防渗长22公里)。于2000年,截弯取直渠道改建隧洞长1010米及联结暗涵,缩短渠道线长度近12公里,主要引水补充长茅水库。引水渠沿途直接灌溉面积494公顷。

乐东县望老水库,位于昌化江支流的该县志仲镇境内,于1978年动工建设。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度410米,土坝上游护坡为干砌块石,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净宽度30米。库区工程配套不完善,限制蓄水位运行。设计灌溉面积960公顷,现灌溉面积246公顷。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海南工具箱
乐东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