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

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
别名
巴丹吉林沙漠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大门门票免费,游玩景点另收费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夏季
建议游玩时间
2~3天
旅游景区级别
2014年(4A)
遗产项目编号
2019年(世界遗产预选)
所在地/隶属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基本介绍

巴丹吉林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于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在沙漠腹地,呈规律排列的巨大复合型沙丘连绵不绝,沙涛起伏,宛如卷起的巨浪,气势蔚为壮观。沙山顶端,蜿蜒曲折如刀刃,沙壑纵横,沙壁如峭。高沙峰必鲁图峰,海拔高度1609米,相对高度近500米,堪称“世界沙漠珠峰”。巴丹吉林沙漠有世界上叫大的鸣沙区,中心区均为相对高度在200-500米的鸣沙山,响沙如同雷鸣,沉闷而深远,响彻十几里之外,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有144个,其中有淡水湖12个。这些湖泊千姿百态,风光迥异;湖边绿树成阴,花草斗艳,有的沙水相映,有的水天相接,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被人们美称为“漠中江南”。大的湖泊诺尔图海子面积2205亩,水深28米。巴丹吉林湖泊中有众多甘泉,其中音德日图的泉水著名,传说阿拉善王爷不远千里用骆驼驮饮此水,誉为“神泉”。该泉处于湖心,涌于石上,在不足3平方米的小岛上有108个泉眼,泉水甘冽爽口,水质极佳,含有十多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提精养神,延年益寿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

景点景观

海森楚鲁怪石林

“海森楚鲁”为蒙语音译,意为像锅一样的石头。在数千年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海底岩石经过长时间海水冲刷而形成圆、椭圆形等雏形。后来,在地质结构的变迁中,海底上升为陆地,原石经过风沙剥蚀磨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造型。海森楚鲁方圆四十多平方公里。在腹地的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被风沙侵蚀的花岗岩随处可见,大的有几十立方米,小的仅几厘米。这些怪石的形态各异,造型多样,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想象中的抽象画讨人喜爱,可与云南石林相媲美。其中盛名的是“蘑菇云”、“卧驼”、“猪八戒”、“呐喊”、“乌龟出海”等景观,具有很高自然艺术欣赏价值。被许多中外摄影家拍成照片广为流传。

曼德拉山岩画

岩画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岩画4234幅。岩画画面多为狩猎、放牧、战斗、神佛、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内容。据专家推测,在数千年以前,曼德拉山周围湖水环绕,水草丰盛,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逐水草而居,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据考证,曼德拉岩画的内容反映了自原始社会的晚期新石器早期开始,直至元、明、清6000多年之间,羌、月支、匈奴、鲜卑、回鹘、党项、蒙古等古老少数民族各个历史阶段、各朝代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情景和自然环境、社会风情以及人文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除此之外,阿右旗境内还分布有塔木素的海日恨岩画,阿朝的阿日斯愣口子岩画,阿敖的毕其格阿日斯愣口子岩画,阿敖的毕其格阿日格愣台岩画,额日布盖的双井子、龙首山岩画,孟根的曼德拉、希搏图拉、夏日玛岩画,雅布赖的布布岩画等15个岩画点,其中雅布赖的布布岩画已有3万多年的历史,被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称“是中国古老的艺术”。阿拉善右旗的岩画被统称为巴丹吉林沙漠岩画。

巴丹吉林庙

巴丹吉林庙当地人叫苏敏吉林庙,苏敏在蒙语中为庙宇的意思,苏敏吉林即有庙的海子,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庙海子。苏敏吉林是巴丹吉林沙漠中人口密集的地方,也是巴丹吉林村“村府”所在地,这里有两个较大的湖泊连在一起,湖边沙山耸立,沙水相映成趣。当晚霞映照的时候,站在金黄色的沙山上,苏敏吉林湖宛若一位静卧在沙山怀抱中的美丽少女落日的余晖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轻纱,如梦如幻。苏敏吉林著名的要算巴丹吉林庙了,这是一座典型的藏传佛教庙宇,始建于1755年,是阿右旗境内较完整的一座寺庙。因为此庙座落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入,从而交通不便,历年来只能有骆驼和人行,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庙宇建筑没有被破坏,但室内设施和金银财宝都被拿的无影无踪。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巴丹吉林庙已修葺一新,现在的庙室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273.7平方米,是巴丹吉林沙漠中人们集会和礼佛的重要场所,也是沙漠深处人们信仰的寄托。

诺尔图

诺尔图在蒙语中意为“海子、湖泊”,因为诺尔图海子是巴丹吉林沙漠中面积叫大的海子而得名。诺尔图子面积约2205亩,据1993年德国专家测定,湖深26.8米。诺尔图沙峰与诺尔图海子一衣带水,沙水相映,水天相连。沙山层峦叠嶂,婉丽绵长。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从峰顶俯瞰诺尔图海子,沙山倒映在湖水中,芦苇反映在沙山上,在蓝天的映衬下,水天一色,瓦蓝透亮,让你无法分得出哪里是水,哪里是沙,更甚至哪里是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沙峰、湖水和蓝天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展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摄人魅力,怪不得人们把诺尔图称为“漠中仙境”或“漠中江南”。诺尔图相传也是历史上比较“繁华”的海子之一,据说在诺尔图湖西北角湖水中的小山头上有过去牲畜踩踏出的小路的痕迹,如果您仔细观察,或许您能发现呢。

音德日图神泉

音德日图在蒙语里是有台阶的地方,当地人又称之为建设海子,总面积为1579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音德日图西面的沙山上曾经有人发现高耸的沙山上露出了废弃的屋角,便努力地去挖,可是越往下挖沙流的越快,流沙终于淹没了人和房子。因为相传巴丹吉林沙漠在很久以前是乌尔鄣国所在地,所以当地牧人中就流传下来说音德日图是远古以前乌尔鄣国的首府,是一个很是繁华的都城所在地。

必鲁图

必鲁图蒙语中意为“有磨刀石的地方”,相传因为必鲁图峰东面的沙地中盛产磨刀石而得名。据说,这里的磨刀石是好的,历代阿拉善王爷都曾派人来这里挖取回去后供将士们磨军刀。必鲁图沙山为巴丹吉林沙漠中一个独具神姿的奇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相对高度500多米,比非洲阿尔吉利亚高沙丘还高出70余米,号称“世界沙漠第一峰”、“世界沙漠珠穆朗玛”,极顶远望,草原风光尽收眼底,千里沙海一览无余,壮观至极。

宝日陶勒盖

宝日陶勒盖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这里的鸣沙高达200多米,从沙脊处用双手拨动沙坡向下滑行,可发出飞机轰鸣和雷声般的“隆隆”声,数公里外清晰可闻,甚至用手指划写也可发出滋滋声响,这种现象在中外自然景观中也实为罕见。鸣沙山底有清澈的淡水湖,湖水明净清爽,泉水淙淙,微风怡人。

交通指南

火车线路

乘火车至甘肃省金昌站,下车后包车或乘班车到达巴丹吉林沙漠景区。

自驾线路

由任意地出发至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由小镇向东行驶74公里即可到达目的地。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

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上属阿拉善地块,地貌形态缓和,主要为剥蚀低山残丘与山间凹地相间组成,第四纪沉积物普遍覆盖于地表,形成广泛分布的戈壁和沙漠。在沙漠范围内,除东、南、北部有小面积的准平原化基岩和残丘外,广大地区全为沙丘覆盖,其中流动沙丘占83%。西部边缘的古鲁乃湖、北部的拐子湖、东部的库乃头庙附近有以梭梭为主的固定、半固定沙丘,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沙丘高大密集,其中高大沙山占沙漠总面积的61%,高度多在200~300米,最高可达500米,有叠置沙丘的复合型沙山、金字塔型沙山及无明显叠置沙丘的巨大沙山等3种形式,单纯的沙丘链所占面积较小。

气候条件

巴丹吉林沙漠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气候极为干旱,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6-8月份,年降水量50~60毫米,年均温7~8℃,绝对最高温37~41℃,绝对最低温-37~-30℃,沙面温度达70~80℃,年蒸发量大于35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0-80倍。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光照强烈,是内蒙古自治区光照最充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在广阔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黄沙,星星点点的湖水,还有美丽的绿色,为沙漠平添了几分生命的痕迹。在沙丘的背风处,在沙漠活化石胡杨树沙丘的底部、湖岸边、泉水旁,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边的芦苇、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纸,梭梭、柠条、霸王、籽蒿、胡杨、骆驼刺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也是沙漠中动物的食物。沙葱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实可做面粉的替代品,沙枣的果实含有大量淀粉,可供多种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实富含维生素,可提取果汁、酿酒等。在沙漠之中还有多种药用植物,锁阳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贵的中药材,而肉苁蓉更有着“沙漠人参”的美称。

动物资源

辽阔而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快乐地生活着狼、鹰、狐狸、沙蜥、大雁、野鸭和天鹅等几十种野生动物。

线路推荐

线路一:

巴丹湖—伊克力敖包—塔玛英—扎拉特—巴嘎吉林—音德日图—必鲁图峰—苏敏吉林—诺尔图—宝日陶勒盖

线路二:


宝日陶勒盖—诺尔图—音德日图—必鲁图峰—苏敏吉林—木呼仁呼都格—树贵—古日乃额济纳

线路三:

西诺尔图—额肯吉林—赛罕艾勒—策力格—准吉格德—阿拉特图—呼都格吉林—苏敏吉林—音德日图—必鲁图峰—诺尔图—宝日陶勒盖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内蒙古工具箱
阿拉善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