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崖墓博物馆

中文名
乐山市崖墓博物馆
外文名
Mahao Cave-Tomb Museum in Leshan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8:30~18:3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乐山市中区凌云路257号

展厅展馆

进入崖墓博物馆,迎面见到的是开凿于东汉时期的一座大型多室墓,编号为麻浩一号墓。因早年被盗,损残严重,属无名墓。墓室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前室高2.8米,宽11米,墓全长29米。在墓内外壁上,有35幅精美的石刻画像。在墓门上刻有人物、卧羊、鱼、鸟和瓦当斗拱等建筑雕刻。墓门两侧刻有“凯风”、“迎谒”、“话别”等画像。前室两侧及后壁刻有“荆柯刺秦王”、“朱雀”、“宴乐”、“挽马”、“佛像”、“兽首”、“垂钓”、“门卒”、“挽辇”等画像,在这些画像上方刻有48个纹饰各异的瓦当和一些装饰图案。墓有三个后室,在南道门前侧壁刻有杨枝高及商承柞先生考察此墓后的题记。三个后室的结构相同,各有棺室、耳室、壁完、石灶等,是依照墓主人生前的居住情况开造的。

棺亭内陈列的是独木棺和画像石棺。石棺两侧分别刻有“西王母”和“双阅”图。

墓门前的陈列室两间分“乐山汉崖墓概况”和“崖墓表现的汉代生活”两部分。展出了乐山汉崖墓出土的铜、铁、陶、石器中的精华和部分石刻画像题记等,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艺术、建筑风貌和思想意识。乐山崖墓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麻浩崖墓正居风景好、名胜荟萃的凌云、乌尤两山之间,更为其增添了历史文化的深度,使整个乐山大佛旅游区成为举世瞩目的胜地,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四海嘉宾。

馆藏实力

乐山市崖墓博物馆拥有崖墓出土文物2000余件,其中一级藏品33件,二级藏品72件。藏品中尤以陶舞俑(高86.5厘米)、陶马(高111厘米)、陶楼房等较有代表性。

馆内现有陈列展厅两个,画像石板亭1座。已清理复原的崖墓5座。分别展出“乐山崖墓概况”、“汉崖墓表现的汉代生活"

藏品3346件,多为东汉崖墓遗物及佛教石刻造像;其墓门、墓壁及石棺、石函上多施有雕刻,代表性藏品如佛教石刻造像《结迦趺座佛》、《琵琶弹奏乐伎》、画像石《挽马图》、《拥抱接吻图》、《荆轲刺秦王图》等。

历史沿革

崖墓是汉代流行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它反映了两汉时期人们“视死如归”的厚葬观。据统计,仅乐山市中区境内就拥有汉代崖墓三万余座,其中较具代表的是麻浩崖墓。它集中保留了数百座汉代崖墓,已编号注册的就有357座,而在其区域内的虎头湾,崖墓的密集程度更是令人吃惊──竟有重重叠叠七层之多!麻浩崖墓内保存了我国较早的石刻结跏趺坐佛像,它的头部绕有圆形光环,形象生动传神,被公认为世界上现存较早的佛教石刻造像,与乐山大佛并称为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两大奇迹。1996年,麻浩崖墓与乐山大佛一道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指在山崖开凿洞穴而成的墓室。麻浩崖墓也是乐山汉崖墓博物馆所在地。该博物馆以麻洁崖墓为主体,辅之以南北两个展厅展出乐山汉墓出土的文物,展示了乐山汉代崖墓的概况。

麻浩崖墓四周江河环绕,峰峦叠翠,山水清幽,集“孤、清、雅、秀、逸”于一身,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麻浩崖墓的岩体强度差,不少墓室裂隙、透水;墓内湿度常年约100%,温度四季为4—30摄氏度之间;空气不对流以及酸雨侵蚀大气污染,崖墓门檐、画像石、题记等石刻文物外部滋生菌类植物,内部岩石表层疏松剥落粉化加剧。专家说:“这种现象若不治理,对文物的长时间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有关专家正在抓紧制定麻浩崖墓保护开发规划方案,以期充分展示乐山崖墓的文化艺术魅力,丰富乐山大佛景区的文化内涵,为乐山旅游业增加新的亮点。

建筑布局

陈列馆

乐山市崖墓博物馆拥有崖墓出土文物2000余件,其中一级藏品33件,二级藏品72件。藏品中尤以陶舞俑(高86.5厘米)、陶马(高111厘米)、陶楼房等较有代表性。馆内现有陈列展厅两个,画像石板亭1座。已清理复原的崖墓5座。分别展出“乐山崖墓概况”、“汉崖墓表现的汉代生活”、“汉代崖墓遗址原貌陈列”、“乐山崖墓拓片”等内容。馆内一号崖墓由享堂、过道、耳室、棺室组成。主墓室深29.6米,宽11米,高7.8米。墓门和享堂四壁刻有许多精美的浮雕画像,画面线条遒劲,多呈弧型凸起的浮雕,富立体感。“换马图”、“荆轲刺秦王图”、“垂钓图”、“西王母赐药图”等画像石,汉风浓郁,各尽其妙。

墓门两侧刻有“凯风”、“迎谒”、“话别”等画像。前室两侧及后壁刻有“荆柯刺秦王”、“朱雀”、“宴乐”、“挽马”、“佛像”、“兽首”、“垂钓”、“门卒”、“挽辇”等画像,在这些画像上方刻有48个纹饰各异的瓦当和一些装饰图案。墓有三个后室,在南道门前侧壁刻有杨枝高及商承柞先生考察此墓后的题记。

后室

三个后室的结构相同,各有棺室、耳室、壁完、石灶等,是依照墓主人生前的居住情况开造的。棺亭内陈列的是独木棺和画像石棺。石棺两侧分别刻有“西王母”和“双阅”图。墓门前的陈列室两间分“乐山汉崖墓概况”和“崖墓表现的汉代生活”两部分。展出了乐山汉崖墓出土的铜、铁、陶、石器中的精华和部分石刻画像题记等,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艺术、建筑风貌和思想意识。乐山东汉崖墓的认定,据现有资料考证,较早发现并认识它的时间在清代光绪年间,由英国人陶然士、法国人色伽兰等实地考察后提出。1937年前后,住乐山的学者杨枝高对麻浩等地崖墓进行了实地考察。赓续,商承柞教授作了进一步调查,认定乐山崖墓为东汉崖墓。

乐山东汉崖墓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座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宏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是乐山崖墓群中较集中,并且较具有代表性的墓葬。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已对中外游人开放。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四川工具箱
乐山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