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

别名
昌江县博物馆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9:00~17:0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行业)
所在地/隶属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东风路9号文化大楼

发展历史

博物馆筹建于80年代初,1983年5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举办文物普查培训班,昌江县文化局派5人参加培训,成为昌江第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文物工作者。1983年9月,昌江县文化局在昌化镇举办全县文物普查培训班,由参加过自治州普查培训班的人员担任教员,培训学员包括文化馆全馆人员及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1983年10月,昌江县博物馆从文化馆和区文化站抽调人员组成文物普查队,在全县进行了为期4年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

1983年,考古学教授王恒杰带领昌江文物普查队在昌江进行了多次的文物普查,并指导编写了《昌江文物志》的初稿;1985—1986年,中国民族民俗博物馆赵培中一行到昌江征集民族民俗文物1300多件,后除少部份留在昌江外,大部份带走;1987年,昌江县文化局邀请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教授对征集留存在昌江的477件文物进行鉴定。经鉴定,267件历史文物中,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226件。181件为民族民俗文物;1985——1987年,《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集》开始编纂,昌江县也开始了资料的收集,经过二年的收集,形成昌江的文物分布图;1988年,海南民族博物馆来我县征调了战国时代青铜斧、汉代铜鼓、宋代清代彩瓷、清代铁炮等14件文物精品;1998年—1999年,为了编纂《中国文物地图集·海南分册》资料,昌江县博物馆全体人员进行文物复查工作,又新发现了28处文物点,在原有43处各类文物点的基础上增加到73处各类文物点,并作了汇总整理,按时上报省博物馆;2001年10月,海南省博物馆及海南省文体厅派人到昌江指导文物分类工作;2003年6月,海南省博物馆郝思德、李元茂、丘刚等专家一行7人来昌江对文物进行定级,共评出一、二、三级文物45件;2005年4月为配合大广坝二期水利开发,昌江县博物馆协助海南省博物馆在昌江境内昌化江右岸进行文物调查,发现文物点12处。

1987年9月6日,昌江县编委正式下文成立昌江县博物馆,为文化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编制7人。

建筑布局

博物馆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东风路9号文化大楼,三楼为办公室和仓库,面积40平方米,四楼为文物展厅,面积200平方米。

1987年,博物馆开始筹建文物陈列厅,共制作了展柜12个,展台6个,展板16块,并邀请广东美术学院师生3人制作了王下皇帝洞、太坡黎族制陶、昌江人民奋勇抗战三组泥塑,1988年10月1日正式开放。展出的文物主要分为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标本四部份。展出按共处一室、分类排放的形式在文化大楼四楼展出,并作为永久展览。1998年,鉴于自然标本的保存不善及革命文物数量单一而撤架,展台也全部更换为展柜。2006年制作展柜4个,展示昌江黎族美孚、哈、哈应、杞四个方言服饰;2008年制作展柜1个,展示黎族男装服饰及树皮服饰等。目前,展柜26个、展台8个、展板18块、泥塑三组。现在展出主要分为历史文物和民族民俗文物两部份,历史文物主要为各时代的陶瓷器及新石器等。民族民俗文物主要为黎族的生产生活工具及服饰等。展出的文物数为432件(2008年4月3日省博物馆已征调48件),较有价值的藏品有战国时期的绹纹环形器,汉代的铜釜,七叉信冲洞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叉河新石器时代石斧、石凿,反映黎族生活的独木舟、生活用具、服饰等。

馆藏文物

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759件,根据2003年省文体厅和省博物馆专家制订的分类标准,分为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货币四大类。古代文物分为化石类、石器类、陶器、瓷器、铜器、铁器、其它金属器七大类,共289件,近现代文物分为陶器、瓷器、武器及其它四大类,共94件,民族民俗文物分为陶器、竹木器、棉麻制品、饰品及其它五大类,共339件,货币主要为清代的方孔钱,共37件。这些馆藏文物全部征集于昌江县境内,主要通过博物馆人员下乡从村民家中有偿征集而来,一部份通过田野调查采集而来。2007年至今征集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49件。

文物保护

1989年11月,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即王下皇帝洞、赵鼎衣冠墓、卢王公墓、昌化城遗址、治平寺碑、禁采石碌碑、南天策马碑、死难矿工纪念碑、石碌日本碉堡、海尾南罗十三村家民抗捐起事遗址——里仁桥、才地抗日战场遗址;1998年6月,公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峻灵王庙、棋子湾遗址;1999年5月,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混雅岭信冲洞更新世纪晚期洞穴遗址。2009年5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信冲洞动物化石地点(年代:更新世中期)、昌化故城(年代:明代)。2008年,县博物馆已协调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范围;2009年,县博物馆已协调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范围,并于本月初由县文体局已向县政府请示批文。2008年8月,昌江县博物馆3名工作人员与局1名打字员,参加全省第二期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班。2009年3月昌江县文物普查队成立,由于博物馆普查技术队伍薄弱,文体局抽调局2名公务员和1名打字员充实文物普查队伍。目前,我县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71处,已完成4个镇的田野文物普查,复查了原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9处,新发现文物点28处,采集标本300多件(未入帐登记)。其中在乌烈镇普查工作时发现的乌烈村遗址,文物内涵比较丰富,地表采集的文物具有一定的文物和历史价值,为海南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已编辑发送昌江县文物普查简讯六期。

2006年5月——6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体厅和昌江县博物馆共同组成的考古队在昌江县七差镇信冲洞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历时一个月,考古发掘出巨猿、熊猫、猩猩、鬣狗、犀牛、獏、象、硕豪猪等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定为距今40万至60万年前,洞穴内堆积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表明,熊猫、巨猿和猩猩40万年前曾在海南岛生活过,证明了在4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是相连的。 此次考古活动,专家们还惊喜地发现两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3件石制品,其中包括有石核和砍砸器。根据地貌和地层,初步确定这两地点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2万多年左右。这次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旷野遗址,把海南人类活动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1万多年。2006年5月,海南省博物馆和昌江县博物馆还在七差镇大仍村昌化江畔进行了大仍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铁器、陶片等,对研究黎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海南工具箱
昌江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