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博物馆

中文名
社旗县博物馆
门票
免费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永庆街与永泰街交汇处南50米

馆藏实力

博物馆馆藏文物1775件(套),其中主要类别为陶、铜、石器和丝织品。特别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原山陕会馆遗留下来的50多件清代刺绣品,虽出自晚清时期民间绣工之手,但继承了宋代的刺绣针法,如:《群仙会》、《十八学士》等刺绣,使用平针绣、直套绣、齐套绣、打子绣、垫绣、叠彩绣等十多种针法。这些绣品幅面宽大,一般都是数尺宽,数丈长,大的近3丈长,4尺宽,象长长的绵绣画卷,其图案严谨,线条流畅,以地道的河南民俗特色,粗放且又精巧的针法,富丽堂皇的钉金盘银,再现了民间刺绣高超的绣技风彩。其内容皆以人物为主,以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为题材,和一些装饰性较强的花鸟、芝草、龙兽、博物为图案。绣图中山水远近透视准,把楼台亭榭的深邃,人物瞻眺之态表现得形象生动逼真。许多绣图中人物比例得当,构图匀称丰满,丝理转折自然,给人以质朴古拙之感。装饰性的图案多采用民间双关语,有的利用谐音,寄以吉祥寓意。如:蝠(福)、挂花(贵华)、芙蓉(福荣)、如意等。这些绣品还运用了画绣结合传统的以画补绣方法,如《二十四孝》和《群仙会》中的鹿、鸟,用淡墨加强动物绣面效果。《云龙》、《二龙戏珠》中龙的形象,金光灿灿、栩栩如生,具欲冲九霄叱咤风云之势,形神具佳。该刺绣曾先后赴丹麦、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展出,受到了国外专家及观众的赞誉。

历史沿革

社旗县博物馆前身隶属于社旗县文化馆。1953年南阳县文化馆迁址南阳,社旗镇建立文化站,站址设在古建筑山陕会馆内,隶属于南阳县社旗镇政府管辖。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社旗县。同年在文化站的基础上建立社旗县文化馆。1985年7月,以社旗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为依托建立社旗县博物馆。

山陕会馆位于社旗县城所在地社旗镇中心,又名关帝庙、关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共历六帝136年。据碑文记载:“建筑时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先后耗白银计达数百万两。山陕会馆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产物的一个较完整的代表,其建筑艺术及木、石、砖雕刻艺术,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7月建馆以来,先后利用古建筑举办了“历史文物陈列展览”、“清代刺绣展”、“清代宫灯展”以及“社旗县名优产品展”等陈列,其中《出土历史文物展》及《清代宫灯展》作为基本陈列常年对外展出。

建筑布局

山陕会馆位于社旗县城所在地社旗镇中心,又名关帝庙、关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共历六帝136年。会馆坐北向南,南北长154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木旗杆、铁旗杆、琉璃照壁、悬镒楼、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楼。附属建筑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东西腰楼、药王殿、马王殿、道房院等,各种建筑计达139间。整个建筑采用群体组合的布局,以对称和对比手法巧妙设计,加上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陈设装饰极为华丽。

山陕会馆如今是社旗县博物馆。从会馆保存的资料来看,这里是一个令古建筑专家流连忘返的地方。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曾在此感叹:“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而看惯了壮丽故宫的原故宫博物馆副馆长单士元来到这里也沉醉其中,认为在中国的众多会馆建筑中,社旗的山陕会馆“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河南工具箱
南阳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