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蒙山旅游区东山民俗博物馆

别名
东山民俗博物馆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10:00~16:00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非国有)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蒙山

博物馆文化缩影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汉族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主体包括语言,风俗,戏剧,民歌,生活、生产方式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追溯汉族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已产生。

农业是国之根本,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文景之治”汉景帝曾提出:“农耕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文帝和汉景帝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

在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文化是基础,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为目的,决定着汉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着汉民族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农耕文化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社会文化,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始终。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不仅影响着历朝历代中国人,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形成的连绵不断的农耕文化,不仅使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且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铸就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念,使中华文明屡遭浩劫而不衰;孕育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使我国更早选择了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铸就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使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农耕文化特别强调和谐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人与人关系的以和为贵,追求小康与大同的远景目标。作为中国传统伦理和道德规范,和谐理念塑造了先民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维系了社会的稳定,支撑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科学、和谐、健康发展之路。

简介

沂蒙山农耕博物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布展)面积9600平方米,共分为序厅(四海升平)、农耕时空(天地人和)、耕种收藏(山水林田)、工匠技艺、农耕百工、衣食住行、蓝色记忆(蜡染印织)、十里红妆(节庆婚俗)、非遗游艺(安居乐业)、特色展卖(天下菜园)、中华农耕二十四名人、"三农年画"、尾厅(五谷丰登)等十二个展区。区通过数千年以来沂蒙山地区的人民群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构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人文长卷,彰显"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创造创新"的精神追求。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东工具箱
临沂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