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纪念馆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8:30~16:3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新立村

简介

王士禛纪念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分东西主跨两院,设七个展室和石刻室。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刻石一百八十五块。有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虞世南等历代名家的集字刻石,还有明代董其昌、邢侗等著名书法家的真迹刻石。可以说囊括了自汉代至明以来的所有书法大家的作品,可谓“琳琅满目,海内知名”。王渔洋生平展室,展出王渔洋诗文著述、手稿、印章、康熙帝御赐王渔洋的“信古斋”、“湘竹金扇”“圣旨”等珍品的照片。从“家学渊源”、“秋柳结社”、“扬州征集”“蜀道驿程”

展馆内容

“刑部任上”“一代文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王渔洋历仕及诗文的一生,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提供了详实、直观的资料。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中陈列,供游人观赏。

举办活动

王士禛纪念馆十几年来,成功举办了“桓台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和全国、省、市级王渔洋学术讨论会四次,共收集论文160余篇,先后出版《王渔洋研究论集》、《桓台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王渔洋诗友录》、电视剧本《王渔洋》等10余种著述计150多万字。

王士禛纪念馆所辖忠勤祠、渔洋祠、渔洋墓、四世宫保坊等,每年接待游客约五万人次,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国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

王氏家族

简介

新城王氏一门英才辈出。除王士禛外,他的先人王重光、王象晋、王象乾,他们兄弟王士禄、王士祜等,皆名重一时,都是中国文化历史名人。他们为官清正廉洁,政绩突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重光

王重光(1502——1558)自廷宣,号泺川,王麟次子。明嘉靖十六年举人。嘉靖二十一年进士。由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主持九江关税,不贪一钱一物。后守卫大同,不附权贵,平凡宽狱。调守上谷,上奏章《陈述机宜十二条》,都重款要。因忤逆阉党刘瑾,调任贵州左参议,分守贵宁、安平二道,奉命平息叛乱。他单骑入苗寨谕降,归附者3万余众。时值北京重修三殿,遂在贵州一带采办大木。因亲历险危,调查勘采,茹瘴饮岚,劳瘁而死。嘉靖皇帝赠“忠勤可悯”匾额,贵州士民公举入布政司名宦祠,于永宁县立忠勤祠,其后人亦在新城立忠勤祠纪念。

王之垣

王之垣(1527——1604)字尔式,小字承志,号见峰,嘉靖三十七年戊午举人,壬戌(1562年)进士。重光次子。授推官,仕至户部左侍郎。正色立朝,事上接下,皆以诚相待,有古大臣之风。事详《明史》《新城县志》。

王象乾

王象乾(1546——1630)字字阔,号霁宇,之垣长子。明隆庆四年亚元举人,连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多年镇守蓟辽,声震九边。因治军有方,83岁时,明廷以特旨起用,行边视师。死后赠太师,《明史》有传。

王象晋

王象晋(1561——1653)字字进,一字康侯,号康宇,之垣三子。明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考选,升任翰林、御史等职。当时,魏忠贤阉党之祸炽盛。他与兄王象乾(兵部尚书)都是东林党人,阉党丌诗教、韩浚等力图拉拢他俩入伙,许诺可升官发财。王象晋断然拒绝,遂触怒阉党,被迫害辞职归里。数年后,王象晋被起复任职,历授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等职。在河南期间,兰陵王的母亲刘氏仗势诬陷许州50多名儒生,经王象晋慎重调查,确认儒生冤案,驳回兰陵王母的诬告。兰陵王在郡县骄纵跋扈仗势欺人的行为有所收敛。当地百姓称赞王象晋为政公平。

王象晋为人宽厚,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仕途中受阉党迫害,他辞官归里。晚年优游林下,从事园艺和医药的研究和著述。自号“明农隐士”,甘为农圃,有时到田间做些轻微劳动,询问老农种植经验。经常教育子孙不要矜夸门户,努力做好功课,多做好事。他一生著述颇多,有《二如堂群芳谱》28卷,《赐闲堂集》20卷,《清寤斋心赏编》,《剪梧载笔》《秦张诗余合壁》等行世。

王士禄

王士禄(1625——1673)字子底,号西樵,渔洋伯兄。清顺治十二年进士,初官莱州教谕,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学力深厚,擅长诗文,爱好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与三弟王士祜、四弟王士禛以文名传世,时称“三王”。著有《十笏草堂集》、《王考功集》、《表余堂集》、《辛甲集》、《上浮集》,与王士禛合著《燃脂集》百余卷。载《四库全书存目》。王士禄因丧母过于悲伤,后病逝于新城故里,时年49岁。

展览与藏品

王渔洋故居

王渔洋故居位于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王渔洋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长春园故址上修缮而成,又名西城别墅。故居现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渔洋幼承家学,早慧聪颖,8岁能诗,12岁能赋,17岁应童子试,郡、邑、提学三试第一,18岁中举,25岁中进士,26岁授扬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书。王渔洋为官45年,在康熙身边做官27年,蒙特旨入翰林,是有清以来由部曹改词臣第一人。王渔洋既是一位内阁重臣,又是文坛领袖,一生著述36种560余卷,创作诗歌4000余首,首创诗论“神韵说”,被尊为“一代正宗”,康熙皇帝精选其诗作300多首编成《御览集》,供随时翻阅。

为有效宣传渔洋文化,打响桓台地域文化名牌效应,2009年10月,王渔洋故居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严格遵循尊重历史、保护地方文化、修旧如故的原则,由北京古建研究所设计施工方案,曲阜园林古建公司建设施工,浙江龙邦装潢公司负责展陈设计施工。截至2013年底,完成了古建修复、园林绿化、陈列布展等工作,投资6000余万元。故居修复工程被省市专家组认定为省、市文博系统的亮点工程和样板工程,不仅得到了国内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的高度评价,而且被古建设计专家马炳坚收入古建名著《大壮营造录》,在全国发行。故居展陈被验收组专家称为“优质精品工程,名人故居现代典范之作”。

修复后的王渔洋故居主要包括生活区、生平区、园林区、祭祀区四大游览专题与游客接待中心、研究中心两处办公区。在游览专题方面,生活区主要是通过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家具展示王渔洋当时的生活原貌;生平区是以现代化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分层次介绍王渔洋的读学文政风采。

2013年10月,王渔洋故居开始试运营,向社会开放。开放以来,得到了全国、省市县各级领导,学术界、文化艺术界、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的高度认可,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桓台大众、山东文博网、王士禛纪念馆等几十余家报刊媒体撰文报道。中国诗词协会、商务印书馆等专家、学者前来品读渔洋文化并赞不绝口。桓台二中、桓台县实验中学、桓台县实验学校、新城中学、陈庄中学、韩家小学、昝家小学等几十所学校的五千余名师生前来举行模拟长征、国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淄博市检察院、桓台县法院、卫生局、电力公司、新城建工、高青县人行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前来接受廉政教育。渔洋故里的国学、爱国主义和廉政文化已经逐步推向全国。

四世宫保坊

四世宫保坊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的城南村。四世宫保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今已有近四 百年的历史。它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威名著九边”,保卫明王朝有功,为万历帝特许建造的。同时,追赠其上三代,父亲王之垣、祖父王重光、曾祖父王麟,均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称“四世宫保”坊。

四世宫保坊,是新城七十二座牌坊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国内唯一的砖坊。该坊为砖石结构,以砖为主。坊高15米,宽9.2米,深3.3米,占地30余平方米。为三门四柱一牌楼式,形式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宫殿样式。它融人文、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体,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该坊自下而上的构造是:最下为方形巨石底座,分三层,每层四周均有精致浮雕。底层雕有莲瓣,中层雕有云朵,上层雕有龙驹、麒麟、松鹿、奔狮、灵芝、浮云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基座上开三拱门,中间大,两边小,对称和谐。门楣上雕有二龙戏珠,活灵活现。尤其是基座上雕刻的八尊石狮,分踞前后,雌雄各4,形态生动。雄狮脚踏绣球,回首张望,雄姿勃发,雌的怀抱幼狮,俯首凝视,极尽母爱之情。大拱门之上,嵌有上下两块石匾,下为功德匾,镌刻着王氏祖孙四代的名讳、职衔、和诰赠。上匾镌刻着“四世宫保坊”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力遒劲,相传为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关于董其昌题写坊名,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一字值千金”的动人故事:王象乾被恩准建造“四世宫保”坊,深感荣幸。为使该坊更加显明增色,特意聘请当时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为坊题字,并赠送1000两银子作为润笔费。董其昌深明王象乾意图,便郑重的用正楷书写了“四世宫保”四个大字。当天晚上,董其昌在王宅后花园散步,听到王家下人正在议论:“都说董其昌书法好,号称‘书画双绝’,论写正楷字,还不如洞庭四叔(王象咸,号洞庭,明著名书法家)呢?1000两银子花得太冤了”。董其昌听了这话非常气愤。翌日,即告辞王家说到济南门生处玩几天,然后回京。王家送走董其昌以后,展开题字一看,“四世宫保”中少了“宫”字。王象乾十分焦急,派叔弟王象春去济南问明原委,不料董已离济而去。董门生沉着脸说:“何不请自家人补写一字呢?”王象春心里明白,经过再三请求,门生才讲明原委,并说:“恩师路过寒舍,使留下一个‘宫’字,如果用还需要再出1000两银子”。王象春知道董其昌听了下人的闲话,故意带走“宫”字,只因“千金易得,一字难求”,于是,从济南筹借了1000两银子,买回“宫”字。

该坊前后额楣两侧均雕刻注有“玉音”的楹联,下端皆有精雕莲花承托。在楹联和额楣四周雕刻着精致的飞禽走兽,山水花卉,有的浮雕,有的透雕,有的圆雕,皆精雕细琢,技艺精湛。坊外侧圆柱上雕有二老二少古代人物,形象端庄,栩栩如生。

坊顶飞檐斗拱,透雕花脊,脊上8跑,每跑两兽,高踞瓦脊。檐角悬有风铃。顶脊中央雕塑 “麒麟驮宝瓶”,高居坊颠。坊檐下正中镶嵌注有 “圣恩”二字的匾额,表明该坊至高无上的规格。

四世宫保坊造型别致,气势雄伟,工艺精妙,古朴典雅而闻名遐迩,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而精湛的建筑技艺。

该坊已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园林风光

醉心旖旎风光。此处松青水秀,鸟语花香,天高气爽,景色怡人。振玉、苍云二石,一如高耸灵芝直插云霄,一如冉冉云朵盈舞翩翩;百鹿石上,鹿态各异,或奔跑跳跃、嬉戏打闹,或卧坐休憩、深思远望,美不胜收;望月亭下,既可吟诗对唱,以文会友,又能观看湖中红鲤跳跃龙门,品其悠然自得之乐;白云轩内,极品茶道与丰富的文化产品令游客来而忘返;水月松风石屏,则可让疲惫的心灵在繁华浮躁的喧嚣中得到深深的静谧……可谓,绿树环绕,红花映照,碧波荡漾,馨风昂扬,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与一体,好一派风光!

齐鲁望族

洞察“齐鲁望族”奥秘。新城王氏注重对家族子弟进行严格的科举教育,“每夜五鼓即起,终年在书屋;每日读经史毕,作文七篇,缺一不可,旷一日不可;一文不佳,责有定数”,而且有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文学、诗学和经世致用之学的培养,因此其家族不仅名宦满门而且文人辈出,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涌现出王山立、王兆禹、王象丰等多名武进士、武举人,位居将军;成就了《群芳谱》这种冠盖文学、农学等多领域的名著;造就出王象春这种豪情万丈的诗人;孕育出王渔洋这种统领清初诗坛五十年的一代正宗。

忠勤报国

感受“忠勤报国”底蕴。“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的家训彰显出王重光及新城王氏家族学优则仕与修齐治平的价值观、人生观;“平蛮功成”与“督木殉职”,既展示了王重光的大智大勇,也凸显出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地理位置

王士禛纪念馆

邮 编: 256403

王士禛纪念馆

王士禛纪念馆

地 址: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

乘车路线:济青高速转滨莱高速——桓台路口(2公里)

济南——新城(100公里)

张店——新城(20公里)

索镇——新城(10公里)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河北工具箱
沧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