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纪念馆

别名
蒲松龄故居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40元
开放时间
08:00~18:00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概况

属比较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

蒲松龄纪念馆现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以聊斋为主题,向外辐射,院落门庭,错落有致,既保持了历史风貌,又独具地方特色。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包括资料在内达到一万五千余件。其中,蒲松龄的四枚印章和蒲松龄画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景点有聊斋复原陈列、蒲松龄生平展室、蒲松龄著作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聊斋故事彩塑展、馆藏名人字画展等。

聊斋复原陈列:聊斋原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正房是蒲松龄出生和去世的地方。

蒲松龄生平展室:该展室以图文并茂的版面配合展橱实物,详细介绍了蒲松龄生平的几个重要阶段。

蒲松龄著作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

蒲松龄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但他的创作成就并不仅限于此。他一生“旁骛斜驰”,勤于写作,几乎涉及文学的各个门类。既在传统的诗文方面颇有建树,又在创制通俗俚曲上卓有成就;既孜孜不倦于大量内容广博的杂著的创作,又写下了不少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科普读物。由此可见蒲松龄深厚的文学功底、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品格和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蒲松龄创作的诗现存1056首、词119阕,这些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也有描写田园风光、吟咏历史古迹、感慨身世、抒发个人情感、讴歌爱情以及酬唱吊贺之作。

蒲松龄创作的俚曲据清张元撰《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载,共有14种。即:《墙头记》、《姑妇词》、《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其中《磨难曲》是《富贵神仙曲》的增订本,在流传中成为独立的两种,所以实际上有15种共70余万字。对俚曲创作,蒲松龄倾注了大量心心血和热情,其创作动机主要的是惩恶劝善、醒世救弊,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内容写的都是老百姓日常关心的问题,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以及赌博、嫖娼、悍妇、妒妇等社会问题,也有一部分俚曲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困苦和反抗精神。聊斋俚曲已被评为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诗词、文、俚曲外,蒲松龄还撰写了《历日文》、《省身语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家政外编》、《家政内编》、《农桑经》、《药祟书》、《怀刑录》等9种杂著,内容涉及天文、农业、医药、教育等各个方面。另有《闱窘》、《钟妹庆寿》、《闹馆》等三部戏。另外还展出了《聊斋志异》约二十种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历年版行的《聊斋志 异》版本,大致介绍了《聊斋志异》在国外流传的情况。

聊斋故事彩塑展:这个展览精选《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的故事,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泥塑的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形象地展示出来。

馆藏名人字画展:该展室展出了郭沫若、老舍、田汉、叶圣陶、胡厥文、王昆仑、刘海粟、俞平伯、钱伟长、赵朴初、阳翰笙、聂绀弩、吴组缃、端木蕻良、王力、吴作人、陆俨少、启功、范曾等绘制的一大批名人字画,共一千余件。

历史沿革

蒲松龄纪念馆的前身是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局。蒲松龄故居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西距淄川城八里许。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抗日战争期间,故居毁于日军战火,仅剩残垣四堵。

1948 年,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即派员了解聊斋故址及蒲墓的毁坏情况。全国解放后,蒲松龄故居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1953 年,山东省政府于委派著名聊斋学专家路大荒等人前来蒲家庄考察认定, 1954 年进行了初步修复。当时只有聊斋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东大门楼一幢,房屋均为方正石及乱石墙基,青砖立柱,小青瓦接檐,土坯,草顶,正房三间,建筑面积 27 平方米,东西厢房建筑面积各为 17 平方米,是个独立的四合小院。 1956 年路大荒、张彦青等人,带来了山东省博物馆赠送的四个展橱,另从王村西铺毕家(蒲松龄设帐毕家)征集来几件文物,对蒲松龄故居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形成了蒲松龄故居的雏形。后又由区、镇、村三级政府有关负责人组成了“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委托蒲松龄第十代孙蒲文琪义务管理。

1958 年1月,淄博市文化局调派蒲玉水同志负责蒲松龄故居的管理工作。蒲玉水同志征购了聊斋南院,又建了三间接待室和一间文物库房。保留了聊斋小院原建筑格局中的东大门楼,新建了一座南大门楼,门楣上悬挂文学巨匠郭沫若手书“蒲松龄故居”五个大字。 1961 年,蒲松龄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文革”期间,红卫兵查封了蒲松龄故居,砸毁了清雍正三年张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石碑及 1954 年新建的碑亭,挖掘了蒲松龄墓,其随葬品被洗劫一空。1973 年,故居被重新收回。是年,对原有房舍进行了修缮和整理。 1977 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重新公布蒲松龄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保护范围 : 故居旧址,附属保护遗址:柳泉、墓园 ) 。

1980年,淄博市政府为了加强对故居的管理工作,批准建立了蒲松龄纪念馆,由此开创了蒲松龄故居管理史上的新纪元。从 1980至1984 年,国家陆续投资三十万元,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葺、绿化,并相继征用了故居北面、西面数户民宅,陆续开辟为学术研究展室、接待室。对墓园加修了花墙,柳泉增加了台阶,重刻蒲松龄墓表碑,柳泉碑及蒲氏墓标志碑三座,并进行了一系列绿化,使纪念馆初具规模。

现在的蒲松龄纪念馆,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 5000 多平方米、展览面积 2000 多平方米,陈列体系完备、展览内容丰富,成为淄博市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十多万人次。蒲松龄纪念馆也先后获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青年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展览与藏品

蒲松龄印章

现存蒲松龄纪念馆,共四枚,国家一级文物。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中,蒲松龄墓被掘,出土印章四枚,流散群众手中,后经蒲松龄故居工作人员动员,群众自愿捐了出来。这四枚印章皆粗质寿山石,赭色。一枚刻“松龄留仙”,方形,印面18毫米见方,印高52毫米,阴文篆字。一枚刻“留仙”,方形,印面15毫米见方,高50毫米,阳文篆字。一枚刻“柳泉小景”,方形,印面19毫米见方,印高50毫米,阳文图景。一枚刻“蒲氏松龄”,圆形,印面直径18毫米,高50毫米,阳文篆字。

坐榻

现存蒲松龄纪念馆。坐榻原是毕家旧物,蒲松龄设馆毕家用过此物,1956年征集到蒲松龄故居保存并展出。楸、榆木衣架,棕织床面,长216厘米,宽116厘米,高50厘米。三面有裙板,板上刻有明代画家冯启震的画竹,配五言诗一首:“烁雨苔花满,秋风竹影低,看竹宿竹里,明月照山溪。”落款:“辛亥夏书山口”。

蒲松龄画像

这幅画像,是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九月,寓居济南的江南画家朱湘鳞受蒲松龄第四子蒲筠嘱请,到蒲家庄面对74岁的蒲松龄绘制的。画像中蒲公着清代生员衣顶,左手拈须,端庄椅座。上方有其亲笔题跋二则:“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跋后钤有不同款式的六方印鉴。画像为工笔彩色绢本,高258厘米,阔69厘米。虽历经240余年,但保存完整,实属不易。是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此画像一直保存在蒲世后人手中,1954年,捐献给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1961年,由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揭裱修补。

聊斋故事彩塑展

这个展览精选了《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的故事,用我国传统的民间泥塑的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地、形象地展示了出来,以便于人们直接地、形象地了解《聊斋志异》的思想精髓和艺术魅力。

出土随葬品

现存蒲松龄纪念馆,共五件。1966年出土。(1)铜镜,圆形,直径88毫米,双兽纹北魏时器物。(2)锡酒壶,淄川民间常用器物,高190毫米,壶口直径52毫米。(3)锡酒盅,民间器物,上口直径40毫米,高30毫米。(4)旱烟袋。淄川民间常用器物,铜咀铜烟锅,竹烟杆。因烟杆已腐朽,长度不详。(5)铜头簪,长170毫米,素面。

纪念馆馆藏

蒲松龄纪念馆建馆后,为充实馆藏、丰富展览,为聊斋学研究奠定基础,千方百计征集聊斋学文物资料,使馆藏由原来的不足百件,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五千多件。其中,有珍贵的蒲松龄画像及其手稿、印章,有《聊斋志异》的各种旧抄本、刻本、外文译本、港台版本及精、平装本,有改编的白话聊斋、连环画册、戏曲、影视剧本以及聊斋学研究的论文、专著等等。还有一大批现当代文化名人题咏蒲松龄的字画作品。

蒲松龄画像是馆藏中的“镇馆之宝”,系国家一级文物。该画像由清初著名画家朱湘鳞于康熙五十二年( 1713 )绘制,绢质立轴,高 258 厘米,宽 69 厘米。上有蒲松龄亲笔题跋两则,一则为“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二为“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跋后,钤有六枚印鉴。

蒲松龄纪念馆现存蒲松龄手稿原件共有四件,分别为《聊斋表文草》、抄《庄子秋水篇》、“抄前人诗赋文”、《拟表九篇》。另外,《聊斋志异》手稿(上半部)、《聊斋杂记》手稿以及蒲松龄在江苏宝应作幕宾时代县令孙蕙撰写的《鹤轩笔札》手稿原件分别珍藏于沈阳图书馆和青岛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展出了其影印件、复制件。

蒲松龄生前使用过的四枚印章,后从蒲松龄墓出土。这四枚印章皆粗质寿山石料、赭色。分别是“蒲氏松龄”阳文篆书圆形印,印面直径 18 毫米,高 50 毫米;“松龄留仙”阴文篆书方形印,印面 18 毫米见方,高 52 毫米;“留仙”阳文篆书方形印,印面 15 毫米见方,高 50 毫米;“柳泉”阳刻风景肖形印章,印面 19 毫米见方,高 50 毫米。这四枚印章皆是国家一级文物。

蒲松龄生前穷困潦倒,所有著作均未刊行,主要靠民间传抄,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有刊本问世。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蒲松龄著作版本有百余种,其中《聊斋志异》旧刻本中较为珍贵的有清乾隆乙巳五十年杭州陈氏开刻“青柯亭开雕”《聊斋志异》 16 卷本、道光三年知不足斋原本《批点聊斋志异》、道光壬寅年但明伦的《聊斋志异新评》、咸丰辛酉年青柯亭《聊斋志异评注》等。外文版中有清光绪六年英文版阿·格里斯译的《中国书斋神话故事》和 1908 年、 1916 年后的各种再版本。日文版有平凡社的增田涉等《聊斋志异》、角川书店的柴田天马译《全译聊斋志异》。俄文版的

有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聊斋志异》和莫斯科文学出版社的《聊斋志异》等。匈牙利版的有赫利孔出版社的《聊斋志异》。馆藏蒲松龄诗词、文、杂著、俚曲等旧抄本有几十件(册),其它各种聊斋学资料近万件。

交通信息

市区内可乘坐23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即是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东工具箱
淄博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