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

门票
免费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233号

基本介绍

本展馆展厅版式新颖活泼、场面宏大、情景感人,是人们感受音乐,解读历史的理想场所。本馆陈展分为:“开篇”“动荡年代”“延安岁月”“军歌嘹亮”“友谊之旅”“根植祖国”“情系黑土”“时代歌者”八个展览部分。全程展线172延长米,有299幅珍贵的历史图片、5处大小景观、2个专题音像资料区、1个多媒体触摸展示区。其中本馆展出的铁艺“青年时代的郑律成”曾被省文化厅评为“2011年度黑龙江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本馆独善其身之余,还与“韩国独立纪念馆”等国内外展馆结成友好关系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本馆所收藏的藏品均由郑律成家属及朋友捐赠,藏品总数为3102件,其中一级藏品3件,二级藏品31件,三级藏品53件,一般藏品216件。藏品主要为郑律成创作的曲谱手稿、收集的音乐书籍和资料以及郑律成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等。其中“《延安颂》手稿”、“郑律成原声磁带”、“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手稿”为本馆的“镇馆之宝”。

从开始筹划建馆至今,该馆先后数次拜访郑律成家属及战友、朋友,从他们那里征集来郑律成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倾听他们为我们讲述这些藏品背后的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藏品交接之后,该馆将珍贵易损藏品进行复制,将复制品放入展厅展示,原件则入库收藏,放置于恒温恒湿柜中保存,并配有专业的文物保管员进行保管。

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积极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文明窗口的服务功能,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由于郑律成身份比较特殊,他出生在韩国,后加入中国国籍,严谨的讲他是韩裔中国人,所以入馆参观的外国游客以韩国游客为主。自本馆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文化部副部长、韩国前总理、国家民委互观互检团等国内外领导参观指导。2009年9月郑律成被评为“双百英模”。该馆还与黑龙江省邮政公司合作发行了“双百英模人民音乐家郑律成”个性化邮票。与辽宁出版社合作下发行《音乐家郑律成》一书。2012年7月,建立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网站,旨在弘扬郑律成传奇革命音乐人生。最后欢迎各界朋友莅临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参观指导。

其他信息

郑律成简介

1914年8月27日(旧历七月初七)郑律成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父亲郑海业,是一位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贫农。郑律成的大哥郑孝龙和二哥郑仁济都积极参加了朝鲜独立革命运动,后来都到中国参加了中国革命。三哥郑义恩是朝鲜共产党员。郑律成从小在家庭里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学会了《国际歌》、《赤旗歌》等革命歌曲。

1929年,在全罗北道全州市私立新兴中学读书。在学校里学会了识谱和一些乐器,学会弹奏曼陀铃。

1933年,5月,随同一批朝鲜进步青年来到中国南京,进朝鲜“义烈团”办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

1934年,毕业后留在“义烈团”搞秘密的抗日工作。同时他在南京学习钢琴、小提琴,每周还到上海学习声乐。

1935年,在南京参加“五月文艺社”,从事进步文化活动。

1937年,在南京与冼星海相识,得到冼星海的鼓励,坚定了从事革命音乐创作的信心。

同年,抗日战争爆发后,9月初到上海,参加“大公电影戏剧读者会”第五队音乐活动,搞抗日宣传工作。这时创作了他的第一批作品:《发动游击战》、《战斗妇女歌》。9月下旬返回南京,10月到达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年初从“陕公”毕业。3月,进刚成立的“鲁艺”音乐系。春天创作了《延安颂》,后来又写了小歌剧《在森林中》。8月毕业,分配到“抗大”政治部当音乐指导。创作了《十月革命进行曲》、《抗战突击运动歌》等。

1939年,1月,在“抗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创作了《延水谣》、《生产谣》、《寄语阿郎》等,并完成了《八路军大合唱》的创作。年底,又调回“鲁艺”当声乐教员。

1940年,创作大合唱《岢岚谣》,《抗日骑兵队》,谱写歌曲《伐木歌》,《百团大战进行曲》等。

1941年,创作合唱《准备反攻》等。年底与丁雪松结婚。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8月,离延安去晋东南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任“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教育长,在前方多次参加战斗,并深入到敌后作瓦解敌军工作。此间创作了《革命歌》等。

1944年,2月,随“朝鲜革命军政学校”迁回延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根据党的决定回朝鲜工作。9月离延安,与丁雪松一起徒步行军去朝鲜,行军途中构思《三一进行曲》。12月到达平壤。

1946年,1月,分配到黄海道任道党委(相当于省委)宣传部长。

1947年,春,调平壤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相当于军队文化部长)兼协奏团团长。

1949年,任朝鲜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1946~1949年间,创作了《朝鲜解放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中友谊(中朝友谊)》等歌曲和《东海渔夫》、《图们江》等大合唱。创作歌剧《她的歌声未断》,后因朝鲜战争爆发而未能完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创作了《朝鲜人民游击队战歌》、《共和国旗帜迎风飘扬》、《我们是坦克部队》、《战士的誓言》等歌曲。9月,丁雪松奉调回国。经中、朝两国领导人协商同意,10月郑律成偕77岁母亲来中国,转中国国籍和党籍。12月,郑律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去朝鲜,在前线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志愿军十赞》、《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歌唱白云山》等歌曲。

1951年,4月,从朝鲜返中国,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7月,去柏林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访问东欧数国。

1952年,下半年去四川川江、嘉陵江一带体验生活,创作《江上的歌声》。谱写了《和平鸽》等儿童歌曲。

1953年,调中央歌舞团搞创作。到兴安岭体验生活,创作《小兴安岭颂》、《流送合唱》、《兴安岭上雪花飘》、《采伐歌》等和《幸福的农庄》大合唱。

1954年,到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组工作,去舟山群岛体验生活,创作《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海上渔歌》、《炮艇大队出动了》等。

1955年,调中央乐团搞音乐创作。谱写《我们多么幸福》、《友谊和平进行曲》等歌曲。

1956年,到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体验生活,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少年运动员之歌》、《美丽的青岛》、《铁路工人歌》、《快乐的童年》等。

1957年,创作歌剧《望夫云》。谱写歌曲《弯弯河水像条龙》、《长江大桥》、《姑娘你跑向谁家》等。

1958年,参加“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到福建访问,创作了《海防哨兵》、《快乐的海岸炮乐》、《我们是人民的快艇兵》等。并开始为毛泽东诗词谱曲。

1960年,去湖南、江西体验生活,创作大合唱《秋收起义》。

1962年,在陈毅同志关心下,歌剧《望夫云》公演。

1963年,去空军某部深入生活,创作《飞行员之歌》、《前进,人民空军》、《高歌猛进飞向前》等。创作歌剧《雪兰》(未完成)。

1964年,为电影《红色邮路》配音。为话剧《红色宣传员》配音。

1965年,创作歌舞剧《中日青年友谊》的音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被剥夺创作权利多年。

1970年,整理出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作品共20首。但得不到演出机会。

1972年,为陈毅诗词《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赠同志》等谱曲;创作《解放军组歌》等歌曲,均未得到发表和演出。

1973年,为话剧《云泉战歌》写音乐。

1974年,写出电影剧本《武装宣传队》初稿。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郑律成无比兴奋,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参加了中央乐团党委会对运动的领导工作,并热情奋发地开始了新的创作,准备谱写歌颂周总理的组歌和为建军50周年创作大型作品。但不幸患脑溢血症,于12月7日去世。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浙江工具箱
金华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