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

中文名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外文名
Nationality Museum of the Kalaqin Left Wing Mongol Autonomous County
门票
免费
成立时间
1984年10月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清安路文化大厦

基本介绍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简称喀左县博物馆。馆址位于喀左县大城子镇昌盛街南端文化大厦内,馆舍面积2200平方米。自1984年9月成立以来,经过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使博物馆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较著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博物馆。

馆藏实力

博物馆七个展厅共展出文物540件。此外,天成观这一古建筑群也不失为游客游览观光的一个景点。

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为2060件,其中民族文物占有相当的比重。

该馆的研究工作以地方历史为主,重点是蒙古喀喇沁部的历史及蒙古民俗。该馆具有民族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每周一、三、五、日开馆4天。每天上午 8:30 - 11:30 下午 14:00 - 17:00 开放。

历史沿革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0月。隶属于县文化局。

博物馆前身为1979年6月建置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族博物所。由文化馆设专人负责文物工作。

该馆利用了清代建筑天成观为馆址,经过重新修整,现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这一古建筑群为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博物馆陈列内容以喀喇沁左翼蒙古民俗为主,兼容地方历史和专题陈列,重点突出民族性。展览共设七个展厅,分为三大系列。

收藏保管方面,我馆从建馆之初的文物管理不太规范,逐渐在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使文物收藏工作走向正轨,达到国家对馆藏文物收藏的规定要求。

馆藏文物二千余件(套),均为我县出土或征集。主要分为陶器、铜器、瓷器、铁器、石器、化石等几大项,十几小项,代表性的出土文物有:水泉鸽子洞出土的十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及动物化石;东山咀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女神像;坤都营子小波汰沟出土的商代附耳圆鼎;南公营子辽墓出土的白釉绿道鸡冠壶等。

1991年-1992年又进行了一次全馆馆藏文物大清理,使库房管理制度更健全,帐目更清楚、文物安全保护措施更加严密,各项库房工作井然有序,2003年春配合省文物局对馆藏文物进行了网上录入和整理工作,更便于各馆互通有无,加强馆际交流,也使得文物管理更适应时代要求,走向微机化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物。

陈列展览方面,已由建馆之初的只能抽调其他单位人员进行拼盘办展,到拥有一批专业人员进行独立办展,再到创新做好自己的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展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共举办基本陈列十余次、临时陈列近百次,包括地方史、民族民俗、地工产品以及各种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详实,使各地来宾和游客深入地了解了喀左这块古老沃土上的文化积淀。历次展览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1995年喀左县博物馆被朝阳市人民政府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喀左出土的文物精品及馆藏文物多次参加对外展览和文化交流,宏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科研方面,自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到近现代文物遗存,在喀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均有发现。除汉族以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曾活跃在喀左这个地方,也给人们留下许多难以破解之谜。喀左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对喀左本土出土和收藏的各类文物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整理和研究,攻克了许多历史难题,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上发表了专业论文百余篇,并为其它科研单位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服务。

古建维修方面,继1983年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成观进行维修,1986年又对天成观东配殿(硬山式三间)和南山门(硬山式三间)进行了恢复。1993年对天成观东山门(五间硬山式)进行了恢复。这两次工程均获得省古建维修优质工程表彰。

从喀左县博物馆成立到二十余年间,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喀左县博物馆的事业也在蒸蒸日上,社会的进步带动文物工作向前发展,文物工作的成绩表明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在不断提高。喀左县博物馆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更佳的服务回报社会,笑迎八方来宾。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上海工具箱
普陀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