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别名
元上都遗址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9:00~18:0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15公里

简介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 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一个高度繁荣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气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产物,是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的杰出典范。

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整体布局

元上都城址布局分为宫城、皇城、外城,北面环山,南面向水。作为大蒙古国统治中心的元朝国都城址,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

保存良好的宫城、皇城、外城城墙、整齐对称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建筑遗迹、自然生态良好的草原、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

文物遗存

外城

外城整体呈曲尺形,围绕于皇城之西、北两面扩建而成,西、北两面墙长2220米,东墙长815米,南墙长820米。 占地面积约288公顷 现存城墙底基宽10米,顶宽2米,存高约为3-6米。外城自西门北侧225米处,斜向修一条东西向的隔墙至皇城北门瓮城西墙,将外城分为皇城以西、以北两部分。隔墙基宽3米,残高0.7-0.8米,顶宽2.05米。 城墙均为黄土夯筑,夯层厚约20厘米左右,薄厚不均,夯实程度不若皇城,外表未有砖石包砌。 共辟有四门,南墙一门,西墙一门,北墙两门。 外城四周围绕有护城河遗迹。

皇城

皇城平面近方形。东墙长1410米,西墙长1415米,北墙长1395米,南墙长1400米。占地面积约164公顷现存高度多在6—7米左右,墙基宽12米,顶宽约5米,向上渐斜收。四墙外侧筑有马面,每面墙6个,共24个。马面底宽12米,凸出墙体约5.4米,现存高度约5.8米中间为黄土夯筑,内外两侧均用自然石块包砌,石墙约厚0.5-0.6米,外侧石块略平整。石砌墙体底部挖有基槽并建有斜坡状墙基。皇城城垣辟有六座城门,南北墙正中各开一门,皇城东西墙对称各开二门。皇城西墙和北墙瓮城门西侧外,发现有明显的河沟遗迹。河沟距城墙约25米,宽约10米。

宫城

宫城平面近方形。东墙长605米,西墙长605.5米,北墙长542.5米,南墙长542米。占地面积约32公顷四面均存有高度不同的夯土墙体,最高5米,墙基宽10米,顶宽5米。部分墙体存有包砖中间为黄土夯筑,内外两侧包砌青砖。砖墙底部垫有石条或片岩做基础。有东、西、南3座城门城墙外侧挖有闭合壕沟。

关厢

东关长约800米,并向东北方延伸;南关长约600米,与滦河南面的建筑相连,今河岸还存有连接两岸的石桥基础;西关向西延伸约1000米;北城墙外侧无建筑及街道遗迹,因外城北部为帝王游幸的宫苑之故。在距离北墙一公里以外的山麓,有大片建筑遗迹,多为整齐排列的小型建筑物,有的各自组成一个建筑区,建筑区内有主要干道及小路整齐布局。在这些建筑址内仅可看到用石块垒砌的墙基,地表很少有遗物,仅在靠南边的一些建筑物内见有残瓦及泥塑佛像碎片,应是一座小佛寺遗址。

铁幡竿渠

刘秉忠初建上都城时,因地多有沼泽,便在山上立铁幡竿以镇水,“铁竿屹立海水竭,卧龙飞去空冥冥”。此铁幡竿所立之山被称为铁幡竿山。元上都西北方的哈登台敖包即为铁幡竿山。在敖包西侧仍保留着铁幡竿的基座。铁幡竿渠就是由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设计修建的。铁幡竿渠在元上都外城西门外450米处又折向东南,在西关大街北侧折向正南入闪电河,渠道宽约50米,存高在2~5米之间,全长近6公里。修筑渠道就是为了保障都城的安全。

墓葬群

概况

考古发掘墓葬26座,其中19座没有墓茔,均为土坑墓,平面以长梯形为主,各墓规格悬殊,墓向多为西北向,由于早期被盗,葬式多不清楚。随葬品多寡不一,出土有铜、铁、金、银和丝织品 。上图为砧子山墓地DZXM8清理后的祭台。

砧子山墓葬群

砧子山墓葬群位于多伦县西北的上都河乡境内,西北距元上都古城遗址9公里,是目前己发现的元上都附近规模最大的元代墓葬群,属汉人家族墓葬群。 墓葬群凭依砧子山主峰,在四面山麓缓坡地带约2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成片分布,面积约174公顷,据统计约有近1500余座墓葬。此外,在元上都城南和砧子山墓葬群相连的南屏山脚下,也见有少量墓葬分布。

一棵树墓葬群

一棵树墓葬群位于正蓝旗元上都城址西北约12公里的上都音高勒苏木北面的山湾缓坡之上。属普通蒙古人墓葬群。墓葬群的各墓葬基本分布在两个相邻的地势呈北高南低的缓坡地带,分为两个区,东西相距约1500米。

1995~1998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三次共清理墓葬26座。墓葬出土随葬品普遍较少,共出土随葬品普遍较少,共出土各类随葬品191件有8座墓无任何随葬品。"墓内随葬品位置因盗扰多不清楚。墓葬出土随葬品普遍较少,共出土各类随葬品191件,有8座墓无任何随葬品。有随葬品的墓亦多寡不一,一般在5~8件左右,最多的有6l件,少的墓仅1件。

主要景点

忽必烈铜雕像

铸造于2007年的铜雕像群,高约7.5米、长34米、厚度6米总重量达80吨,分别象征着元上都遗址的750年历史、忽必烈在位的34年、在元上都登基的6位皇帝和忽必烈汗的寿终80岁。这座雕像造型优美、内容丰富,是元世祖一生征战戎马生涯、统治世界、治理天下的宏伟大业的浓缩图。位居中央的便是忽必烈汗。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忽必烈雕像的右侧是蒙古骑兵的场景,左侧是元朝大臣 ,主要有刘秉忠、马可·波罗、郭守敬、姚枢、八思巴以及波斯的使者。

金莲川草原

“金莲川”,原名曷里浒东川,每到夏季,川中开满金莲花,远望如同金色的海洋,绵延分布于滦河上游的上都河两岸,东西长60公里,以元上都遗址所在为最宽处,约5-6公里。 金大定八年(1168年)五月,金世宗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意”,将曷里浒东川命名为金莲川。元宪宗元年(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下驻帐于此,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金莲川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既是水清草美的天然优良牧场,又是骑马射猎,避暑清凉的游乐场所,曾经是中国辽、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胜地。

皇城·明德门

是从御道进入元上都的第一座城门,属皇城正南门,位置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门道总长24米,宽4.7~5.7米,两侧墙体用青砖垒砌,券顶坍塌,券门处留有高约7米的城门坍塌后的建筑残迹。门外设瓮城,呈长方形,东西宽63米,南北长51米,墙体由块石包砌;瓮城门道长12米,宽3.5-3.8米、正中立有石柱、即将军石,门道两侧现存石质排叉柱和木门柱基石等遗址。

宫城·御天门 属宫城南门,居于皇城和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门道为砖石砌筑,门外设瓮城,东西宽60米,南北长27米。元人有“明德城南万骑过,御天门下百官多”,“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的诗句。此处当是百官聚集、奉旨听宣之处。考古发现瓮城外东、西两侧有两排建筑基址,推测为百官上朝或候旨时的歇息之所。

宫城·大安阁

本建筑基址位于宫城中心,上层为明清时期的喇嘛庙遗址,下层经考古推测为元代大安阁的建筑基址。基址平面呈“凸”字形,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0米,基址底部转角处的外缘用规整的条形砂岩围筑。基址西南角处出土完整的汉白玉龙纹柱础,高2.1米,宽0.53米,厚0.52米,雕有精美的腾龙。 大安阁建于至元三年(1266年),是忽必烈攻陷南宋汴京后,“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全阁“飞翔突起,干青霄而矗上”,令观者有“神营鬼构、洞心骇目”之叹,元人有“大安御阁势苕亭,华阙中天壮上京”的赞叹,可见其曾经的雄伟与瑰丽景象。

大安阁在元上都用作宫城的“正殿”,元朝皇帝经常在这里举行重大的朝政典礼,如皇帝登基、接见外国使者等。此外,包括皇帝临朝、议政、修佛事、与大臣聚会等日常活动也在此举行。这里曾经发生了许多具有世界性或地区性影响的重大事件,包括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元成宗、武宗、天顺帝、文宗、顺帝等五位皇帝登基,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以及南宋灭亡后忽必烈受南宋君主的朝降等重大历史事件。

宫城·穆清阁

该建筑基址位于皇城与宫城中轴线北端的宫城北墙中部,是宫城内体量最大的建筑,据考古研究推测为穆清阁遗址。 穆清阁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曾重修。有元一代,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元人诗中称其为“北阙”。穆清阁遗址现存台基高约8米,东西宽137米,南北长67米,总面积9180平方米。台基平面呈“凹”字形,其上建有大殿与东、西两翼的配殿,呈“阙式建筑”形式。经对东翼顶部的考古发掘,探明基址顶部曾有大型木结构建筑。

皇城·东城墙

该城墙总长1410米,中间为黄土夯筑,夯层厚约12-14厘米,内外两侧均用自然石块包砌,石墙厚约0.5-0.6米。大部分墙体保存较好,残高约2.0-5.5米。2002年,曾对皇城东墙的北段368米的外侧墙体及两个马面进行了清理修复。

遗址博物馆 现有元上都博物馆馆舍建筑始建于2007年4月,于2008年4月竣工,2008年7月对外开放。

馆舍建筑功能分为展厅、文物库、业务工作室、办公用房等,基本具备文物收藏、展览、研究、教育、交流及行政办公等综合服务功能,目前有5个展厅。

该博物馆于2011年4月开始对展厅进行重新改造、布展,并完善了安防系统、游客服务设施等,于2011年7月面向公众开放。目前,新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当中。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苏工具箱
苏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