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胜寺

别名
宝胜寺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哈师大北侧白城村

基本介绍

宝胜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城南两公里处,始建于金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历经多个朝代,破损严重,原址只剩一堆残砖瓦砾,现已重建。2004年农历三月十一,宝胜寺开始全面复建,据宝胜寺3公里之外的储庆寺也已拔地而起。按照金国建筑风格采用坐西朝东的规划设计,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放射形建筑群,总占地面积9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宝胜寺位于阿城区城南两公里处,毗邻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完颜阿骨打陵和金上京遗址。

建筑设计

1、庙门。

2、入门后西南角为钟楼,内挂有《国泰民安》大钟,东南角为鼓楼。

3、天王殿。前殿正为塑弥勒佛像,左右两侧塑四大天王像,后殿塑韦驮菩萨像。

4、大雄宝殿。前殿主位塑佛祖释迦牟尼像(现在佛),其左塑燃灯古佛像(过去佛),其右塑弥勒佛像(未来佛),大殿左右两侧塑护法十八罗汉像,后殿塑背南朝北的白衣观音菩萨持甘露瓶和杨柳枝坐像。寺庙仍在扩建中。近千年的历史长河,早已湮灭了金代的历史建筑,现在的所有禅房,大殿均是近代重建。

2013年6月29日上午举行宝胜寺工程竣工暨全堂佛像开光大典。

建设沿革

《金史·太宗纪》记载,“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十月,上京庆元寺僧献佛骨,(吴乞买)却之。”庆元寺遗址已不可考,而上京会宁府遗址数十公里外有以舍利为名的屯。

金上京佛寺有证可考的是宝胜寺,宝胜寺历经多个朝代,破坏严重,原址只剩一堆残砖瓦砾。宝胜寺的原址应是距金上京北城墙西300米处,南50米为公路,北靠大冲沟。西窄东宽,与金上京城的北窄南宽形成遥相呼应的格局。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熙宗24岁的时候才有皇子,他十分高兴,特批建设了储庆寺。

清朝末年,在今阿城白城西北角约1华里的一个叫庙台子的地方,发现了《上京宝胜寺前管内都僧录宝严大师塔铭志》,铭文刻在一个六面体的塔形石头上。据称是当地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许多石头和青砖,上面刻着关于佛的事情,因而在拉走其他砖石的过程中,没人敢动它。由于这些铭志的内容和出土的地点,确定了这个被称为庙台子的地方可能就是金上京宝胜寺的遗址。1986年,村民在修水田时,在塔铭志出土的同一地点,发现了一个石棺,史学界根据种种证据推断,这就是宝严大师的石棺。这也更加确定了这个地方就是当年金上京的宝胜寺。

宝胜寺的确定,从实物、文字和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反证了寺东面300米处的古城(今白城)即为昔日金上京。所以,宝胜寺不但是金上京的历史见证,也是阿城市源流与根脉的实证。

自1234年金被元所灭后,金上京便成为一片荒芜。是宝胜寺的发掘,证实了金上京的位置。据介绍,当时的元朝在阿城地区的驻守者只知道中都(北京)曾是金朝的旧都,却不知道他们驻守之地是金初都城上京会宁府。经过元朝89年的历史烟云,金上京一直迷失在塞外的烟树蔓草之中,以致明朝初期人们总把开原当成金上京的历史偏差。于是从金亡到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500多年中,史学界一直把渤海上京龙泉府当做金上京会宁府所在地。

金国大定、明昌时期金上京佛、道两教俱盛行,寺观开辟数量增多,信徒增加,尤其是上层人物乃至统治阶级的参与支持,宗教因依附政治势力而兴盛。

然而金熙宗在信佛的同时,渐渐开始荒政。金熙宗首先犯的是佛教大戒———杀戒和酒色之戒。在老臣尽死后,悼平皇后渐揽朝政大权,而本该有所作为的熙宗,因为诸多原因,竟终日酗酒,在杀重臣之后,又杀弟兄、杀皇后、杀儿子、杀嫔妃、杀近臣,成为一个令朝中人人自危的暴君,终于在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十一月丁巳日,被海陵王完颜亮杀于宫中寝殿。而这一天,正巧金国公主为其亡母悼平皇后作佛事而留宿寺中,使得其夫唐括辩乘机将海陵王完颜亮等人聚集到家中而使谋杀成功。

但同样是佛教寺院,尼僧法性主持的上京释迦院就门庭冷落。同是主持僧(尼)圆寂,宝严的门徒建塔立铭,“造塔毕工,灵骨石椁,层层耸然”,好不威风。而尼僧法性只能用瓦片墨书充当墓志,并依靠自己俗家的两个侄儿帮助才完成火化火葬。这两个僧徒入葬的对比,说明同为金上京佛寺,但荣枯各异,有大庙、小庵之别,政治背景、经济实力不同使然。

在正复建的宝胜寺内,记者见到了住持释法静。释法静告诉记者,宝胜寺是金国时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寺庙,离此不远的姜家磨坊村的一处田地内是宝胜寺遗址。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黑龙江工具箱
哈尔滨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