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四批(1890年)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伯先路85号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上建筑领事馆,1888年初,镇江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愤怒焚毁了领事馆及巡捕房等。清政府屈服侵略者,1889年重建,于1890年竣工。现存旧址就是当时重建的建筑。

该馆共占地17亩6分1厘2毫,有5幢房屋,均为砖木结构。高的为办公大楼,西北一幢(局部二层)是职员宿舍及3间马房,靠山坡2幢方形楼房为正、副领事住房。山东南麓2层楼房是宿舍、餐厅及娱乐场所。馆周依山高下筑砖围墙和大铁门。北面临江处是一幢3层长方形楼房,为工部局、巡捕房。

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收回了英租界,结束了英国在镇江享有的特权。

位于伯先路85号的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是英国在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早领事馆之一,也是江苏省保存完整的近代使馆建筑,1962年开始作为镇江博物馆的馆址,1982年被江苏省公布为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19世纪后期的镇江,是一个重要的航运与贸易枢纽,侨民众多,因而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的规格较高,由五座建筑组成:云台山东南麓两层楼房是餐厅及娱乐场所,靠山坡两幢方形楼房为正副领事官邸,西北一幢是职员宿舍及三间马房,所处地势高的办公楼体量大,也是设计建造较为华丽的一座。

在建筑群的西南侧,是一幢欧洲古典样式的楼房。该建筑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初为美国领事馆,后因美国领事馆又管辖芜湖、金陵及镇江等埠的通商交涉事务,在光绪二十六年迁往江宁,于是该建筑被英国领事馆收用,后作为职员餐厅及娱乐场所。

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混合结构。东南两立面二层原有券廊,后安装玻璃改为小房间使用。外墙拱券边沿各塑有数道立体线条纹,尾部曲折相互连接,构成整体图案式花纹。建筑门前设有石平台,高度与楼基同,两侧都设有台阶。原来的奶白色立面已被改成仿英国领事馆建筑的青红砖砌的式样,入口的台阶也被截断,另外添加仿欧式的楼梯。

站在院中南望,可见镇江博物馆扩建的新馆与领事馆风格一致,浑然一体。整个馆区按英国式园林风格进行整体环境景观改造,把镇江博物馆全面打造成为了花园博物馆和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景点。

领事馆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殖民地时期流行的“券廊式”,艺术形式受欧洲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影响,系欧洲古典建筑的变形,流行于英国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殖民地,也称“东印度式”。房屋墙体由青砖砌成,腰线、廊券、檐口部分则用红砖叠砌,配以白色花式钢窗,显示出强烈的对比感。正副领事官邸由东、西两楼组合而成,西楼三层,东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两楼檐高9米,屋面铺钢质黑色大波瓦,上面设有老虎窗。青砖墙壁,勾白色灯草缝。两幢建筑南立面正中同东立面北侧,皆向外鼓出平面上呈半个六边形的角楼,鼓出的角楼三面都开窗采光。外面的门窗上下用红砖做装饰腰线,正面大跨度门窗上有弧形红砖拱券,在拱角处设两根圆形石立柱,起支撑和装饰作用,整个建筑显得端庄而典雅。

由于其建筑性质,两建筑的体量较小而且没有做外廊。外观基本一致,在屋顶和开窗上略有差异。同时由于地势位于高地,靠山体内侧一幢从东侧看为三层,而靠山体外侧的那幢则带有一个台基,从北侧看两座建筑均为二层,且底层标高在一个水平位置上。北立面上开窗灵活,根据内部使用需要,高低、大小、形状均有变化。

水剧场旁有一条斜长的台阶,通向云台山麓。

办公主楼占地面积458平方米,南立面主体两层,东立面三层。整个建筑为青红砖木结构,三面有券廊,券廊上层用红砖砌成山花、线条。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勾白色灯草缝,钢质黑色瓦楞屋面。

中心花园的绿化,顺遂着山势,依从着院落。精心修剪的灌木,构成一处处秀美的图案,就像是被绣娘的手绣出来的,所以又称作刺绣园。

建筑物结合地形平面设计,从而形成了变化多样的立面轮廓线。朝南正立面三层为正门,九级台阶从西拾级而上,外廊部分与平台相接,作为建筑的主要入口兼有过厅的作用。门前有绿琉璃宝瓶围栏的阳台,檐、窗等处均用水磨砖砌成。

阳台及券廊下栏杆选用瓷质绿色琉璃宝瓶,据说这是就地取材,用宜兴陶瓷烧制而成,在西洋建筑里揉和了中国传统工艺,反映了镇江工匠的创造水平,被专家认为在建筑学上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办公楼可以进入参观,内部有大小房间18间,修缮后部分进行了场景复原。

室内地面先用砖作地垅墙,上架密肋木梁,再铺钉企口木地板。楼面为密肋木梁,上铺木地板。密肋木梁断面尺寸较大,天花及大部分券廊皆为石膏抹面平顶,四周作出天花灯圈与线脚。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苏工具箱
镇江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