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纪念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清凉路子和里3号

纪念馆简介

张太雷纪念馆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 “ 张太雷故居 ” 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后进,张太雷一家 1918 年至 1925 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奉献与付出!

浓缩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之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在纪念馆东首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展现。 “ 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 ” ,张太雷惊 “ 雷 ” 八方,蕴含着令人震撼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励后人开创更加宏伟的现代化事业。

西首团史陈列室通过详实的文字资料、历史文献和珍贵图片,以新中国成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分界点,分“战斗的青春”、“建设的青春”、“改革的青春”三大篇章,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共青团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同时扼要体现了常州市共青团工作的光辉足迹。

张太雷故居 1982 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 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修复对外开放, 1994 年后分别被命名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德育基地, 2000 年张太雷故居正式更名为张太雷纪念馆, 2003 年被评为国家 AA 级旅游景(区)点。 2005 年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 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太雷纪念馆自 1987 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参观者二十多万人次,并先后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回忆张太雷》、《张太雷文集》、《醒世惊雷》等十几本研究张太雷的书籍,成为集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同志事迹与精神的重要场所。

故居介绍

张太雷故居为一座二进三开间木结构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保存完好。张太雷1918年夏与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共居住了七年时间,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张太雷及家人在此生活的场景。这座古朴而清雅的房子见证过一个伟大家庭的英勇与悲壮,也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二位英烈(儿子一阳18岁时牺牲于上饶集中营)。故居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金字匾额,天井中央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

张太雷简介

张太雷(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张太雷

张太雷于1898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张复,自号长铗,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自小家境贫寒,8岁丧父,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后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0年即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后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四届侯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张太雷等人起草的团纲、团章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

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他担任过维经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和秘书,并以他无穷的精力、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尊重,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

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李大钊先生称赞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12月12日,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牺牲后不久,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同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悼张太雷同志》,其中写道:“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

1933年8月16日,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太雷同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48次会议,决议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宁化三县边界设立太雷县,为中央政府直属县。张太雷奇情壮丽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雷霆般声光灿烂,顶天立地。斯人去。风采在,业绩留。人民不会忘记他,青年们不会忘记他。

人生经历

1898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

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

批骨干。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张太雷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总书记。在复杂的斗争中,张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

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9月到潮(安)汕(头)组织群众接应南昌起义军。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参加制订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1927年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

1927年12月12日,即广州起义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驶出起义总部向大北门奔去,那里枪战正急。车上坐着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和这次起义的总指挥张太雷。车至大北寺路,前面突然出现一群人,司机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猖狂的工贼。这些工贼组成的反动武装一声呼啸,散到路边举枪便射。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那年,张太雷年仅29岁。他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身世背景

张太雷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高祖为清乾隆年间的太学生,事母至孝,兄弟友爱,时人仰慕,称张府为“仁让堂”。地方志上有传。

他的曾祖以经商致富,秉性仁厚,为赈灾捐赠了大量钱粮,朝廷奖以翰林院孔目衔。祖父是五品候选知府,祖母贤淑,精于书算,持家严谨,为人所敬。他父亲亮采虽为县邑痒生(秀才),但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操小手工业的岳父薛锦元家。

1898年6月17日,张太雷诞生在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的后院里。

张太雷原名椿年,因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改名铭志。1911年夏天,张太雷以优秀的成绩从西郊小学毕业,顺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5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他与我党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乡,曾是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好友,他还是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

个人贡献

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与周恩来等结下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20年春天,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担任翻译。随后,他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接着组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与北京的李大钊、张国焘和上海的李达、李汉俊等商谈,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张太雷为大会筹备组翻译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提交马林修改。

他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1920年春,他主持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并经常与李大钊、邓中夏等给工人讲课,到工人家里访问,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的第一批骨干。

他是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1921年6月,张太雷受党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于共产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使者。

他在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1921年8月,张太雷回国,为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翻译。陪同马林与陈独秀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初步决定了在民主革命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方案。不久,张太雷陪马林会见孙中山,力促并最终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是共青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922年5月,张太雷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第一个团纲和团章。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选举张太雷为团中央书记。

他还是党内重要的理论家。他参与起草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文件、理论文章和战斗檄文。在国共两党举办的各种讲习班和训练班上,他先后讲授《少年中国》、《第三国际》、《世界政治经济状况》、《民族问题》、《目前时局与党的策略》等,还曾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革命问题》。

他领导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1927年12月11日黎明时分,广州起义爆发不久,他身穿戎装,系着红领带,在刚刚攻占的公安局大楼上竖起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大旗,并当选代理苏维埃政府主席。

他是革命危急关头党的核心领导人。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张太雷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会上他与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李立三、任弼时等一起,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支持毛泽东关于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武装的正确主张。在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离职的紧要关头,张太雷又与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领导全党。

英雄已逝,英魂长存。如同一声巨雷从天边滚过,张太雷以他卓越的才华、高昂的热情和年轻的生命,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显示出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无比的力量。他辞世已近83年,但今天重读他的战斗业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巨雷”的震撼。

个人作品

《张太雷文集》(后人编纂)共收入张太雷1921月7月—1927年10月牺牲前的文章、演说等102篇,约23万字,书未附有《张太雷年谱》,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历史的重要资料。邓小平题写了书名。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纪念馆交通

纪念馆门口路非常小,只能通行一辆小轿车,东侧是一城中村,外来人员和汽车极多常要经过纪念馆门口,附近无法停大巴和小汽车,旅游者不便开车前往.2005年以来虽然多次传言常州市政府说要改造,但至2010年5月仍未改扩建

历史事件

1982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报请江苏省委并请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修复张太雷故居。

1986年9月9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张太雷故居”匾额。

1987年12月12日,张太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研讨会

1990年11月29日张太雷研究会暨基金会在常州成立,先后编写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再版了《张太雷文集》和《回忆张太雷》,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张太雷文集(续)》,大型画册《张太雷》。

1992年5月在常州召开首届全国性张太雷研究学术讨论会,会后结集出版《张太雷研究学术论文集》。

1994年被江苏省教委命名为首批“省级校外德育基地”。

1996年被常州市委命名为“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拍摄电视剧《大雷雨后》,召开“纪念张太雷牺牲70周年座谈会”。

1998年6月10日在常州举行全国“张太雷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后结集出版张太雷研究文集《醒世惊雷》。

6月1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1998年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张太雷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发表重要讲话。

1998年6月17日,常州市文联、邮电局发行张太雷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封、门票磁卡。

2000年12月28日,经市政府批准,张太雷故居正式更名为张太雷纪念馆。张太雷研究会先后出版《太空惊雷---张太雷》、《风雨人生路》、《烛光在前---张西蕾自述》三部张太雷研究书籍。

2002年5月5日与常州市团市委共同举办“学习成才育新人、富民强市立新功-----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0周年大型图片展”。

2003年6月17日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委、市文化局联合召开“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105周年座谈会”,10月,张太雷纪念馆被评为国家旅游AA级旅游区(点)。

2004年4月28日-----6月25日举行“纪念五四运动弘扬太雷精神-----纪念中国共青团建团82周年”大型团史图片校园巡展。

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点。

2004年7月29日,瞿秋白研究会、张太雷研究会、恽代英研究会合并成立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研究会。

2005年3月3日,张太雷纪念馆网站正式开通。

2005年12月12日,由共青团市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共青团史陈列室”于张太雷同志牺牲七十八周年纪念日之际在张太雷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由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3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民政局、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主办,张太雷纪念馆、市烈士陵园共同承办“纪念张太雷牺牲80周年书画摄影展”活动,该活动也被纳入常州市十一个部委办联合发文的我市“颂扬先烈精神、建设和谐常州”十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一。

2007年4月,由钱听涛、黄明彦主编的《张太雷研究史料选》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6月3日,“‘纪念张太雷牺牲80周年书画摄影展’颁奖仪式暨《张太雷研究资料选》首发式”在张太雷纪念馆隆重举行。

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从当天起,张太雷纪念馆及常州市区多个名人故居开始免费对外开放。

2007年12月12日广州隆重召开“纪念广州起义八十周年大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作为广州起义80周年的献礼,一部取材于广州起义前夕,共产党人杨殷准备武器弹药的真人真事为主线的故事片,广州起义主题电影《义薄云天》于12月11日在广州中华广场举行首映式。

2007年12月18日,张太雷纪念馆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团委共同举办的“追寻光辉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纪念张太雷牺牲80周年图片展”。

2008年3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等单位联合主办,张太雷纪念馆、市烈士陵园共同承办“纪念张太雷诞辰11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该活动作为我市“纪念张太雷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被纳入了由市委宣传部等十个部委办联合发文的我市2008年“颂英烈、展成就、铸辉煌”十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一。

2008年6月1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办、常州市委共同举办“张太雷诞辰11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常州富都商贸大酒店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后,梁书记一行冒雨瞻仰了张太雷纪念馆。下午,来常参加张太雷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张太雷亲属等近60人,相聚在富都商贸大酒店,以论文交流的形式集中研讨张太雷生平及其思想。

由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研究会、市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纪念地管理处、张太雷纪念馆组织编绘的连环画《张太雷》于2008年6月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文字脚本由黄明彦撰写,绘画由知名画家胡博综承担。该书首发式于6月6日在常州外国语学校举行。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河北工具箱
沧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