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宝塔

别名
圣寿宝塔
开放时间
全天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宋)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

简介

圣寿宝塔原名圣寿宝塔,知县潘府改名雁塔。1961年5月10日,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2日,国家拨款维修,在各层走廊底部用钢筋混凝土圈固,开裂处用高压水泥灌浆,修补缺损构件,复原各层围栏,重新安装避雷针、电灯,仿宋代风格砌筑塔坪,1984年10月1日竣工,费资6.85万元,其中用于修理塔身5.59万元。圣寿宝塔当年是俯瞰太平港的瞭望塔,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进入太平港的航标塔。

历史

建成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又称"雁塔"。塔为八角七级仿楼阁式石塔,通高27.4米,穿心式结构,内设塔梯,外设平座。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琴腿塔基,上施须弥座;塔身一层转角立有八尊高大的金刚雕像,造型各异,形象威猛。二层以上设腰檐,施仿木铺作分层承托,腰檐上置平座勾栏。塔身转角均为瓜楞倚柱;八角攒尖顶,葫芦形塔刹。塔基座和一层塔身外壁浮雕有莲纹、花草、八宝、动物、壶门、力士、佛像、飞天、佛教故事等。塔身一层南面阴刻"雁塔"横额,二层南面正门挂"圣寿宝塔"石匾额。

建筑

长乐圣寿宝塔国务院颁布全国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寿宝塔位于长乐市吴航镇南山(塔山)。金峰华恩(柴桑)人林昂舍钱,法涧寺僧景休募众缘建造。北宋绍圣三年(1096)始建,政和七年(1117)十月二十三日竣工落成,塔身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建筑,石构,高27.4米,塔座为大力士座。一层塔壁饰有佛教故事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原名圣寿宝塔,知县潘府改名雁塔。建成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又称“三峰塔”。

塔为八角七级仿楼阁式石塔,八面坏饰狮子、牡丹等石刻图案。通高27.4米,穿心式结构,内设塔梯,外设平座。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琴腿塔基,上施须弥座;塔身一层转角立有八尊高大的金刚雕像,造型各异,形象威猛。二层以上设腰檐,施仿木铺作分层承托,腰檐上置平座勾栏。塔身转角均为瓜楞倚柱;八角攒尖顶,葫芦形塔刹。塔基座和一层塔身外壁浮雕有莲纹、花草、八宝、动物、壶门、力士、佛像、飞天、佛教故事等。塔身一层南面阴刻“雁塔”横额,二层南面正门挂“圣寿宝塔”石匾额。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福建工具箱
福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