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白塔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宋)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

简介

"白塔凌云"名列广安旧志十六景之首,明代吴中龙赞道:"浮图高耸接天幽,素影层层映碧流。竹径斜穿通古寺,柳丝轻曳拂渔舟。遥瞻雉堞重云合,俯瞰渠江一线收。雅倩人工扶地脉,巍巍文笔壮千秋"。

1980年7月7日,广安白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4月,广安白塔又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由于年代久远,广安天气湿热,广安白塔塔身残损严重,塔基已有部分外凸,存在重大险情,广安区文广新局称保护工作已启动,将建以白塔为中心建一座白塔公园。

传说

春秋时期,鲁班和他的徒弟赵巧儿一路修塔建阁来到四川。到达广安时,自认为聪明能干的赵巧儿逐渐心高气傲,不服从鲁班师傅的管教。一次,徒弟与师傅打赌,用一夜时间在渠江两岸各修一座建筑,由师傅修建白塔,徒弟修建江对面的奎阁,公鸡报晓时看谁修得高。赵巧儿为图轻便,选用木材做建筑材料,而师傅选用的是砖石材料。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鲁班师傅修的进度快。当奎阁建到第五层时,白塔就已经到第九层了。于是赵巧儿心生一计——学鸡叫。鲁班听见鸡叫,以为是公鸡报晓,于是他抓起一把野草盖在塔顶上算是完工。所以,原本打算建到十二层的白塔只建了九层,而如今的白塔顶部都还长着茂盛的野草。

史实

据可考证的史料记载,南宋淳熙至嘉定年间(公元1174-1224年),渠江聋子滩附近常出现翻船等灾难,人们以为是水患作怪,于是时任资政殿大学士的安丙主持在这里修建了白塔,并在塔内塑了很多佛像以镇水患。塔身第六层临江一面还刻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个字。资料显示,该塔坐南朝北,高33.6米,底层边长8.45米,为砖石结构的四方九级楼阁式塔。白塔一至五层用条石砌筑,六至九层用砖石砌筑。尽管上下用材不同,但塔身各层造型基本一致,从上到下逐渐内收,使得整座塔和谐自然。

五奇

一奇

塔身,上下用材不同,却浑然一体。白塔高30多米,塔身一至五层为石结构实心塔,没用一块砖,只在外施白色,各面用仿木结构作倚柱、雀替,没有栏杆。六至九层却是砖结构空心塔,彩裱红白二色,砖重叠外挑作成仿木结构,有斗拱承托塔檐,没有平座。“尽管上下用材不同,颜色各异,但由于塔身四面各层造型基本一致,从下到上逐级内收,使得整座塔和谐自然。”

二奇

塔梯,两种不同风格的阶梯有机地结合。记者看到,从第一层到第五层,楼梯是石头做成的。第一层到第三层必须从第一层的阶梯上到第二层平座,并在第二层平座转90度到塔另一面平座,进入第二层阶梯入口,方能到达第三层平座。以此上升到第六层。可从第六层往上,楼梯就是用砖修砌的了,沿塔内壁螺旋式上升,中空,无塔心柱。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三奇

塔门,有真有假让人难以分辨。记者发现一至五层每面都开券门,门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逐层变小。有趣的是,每隔一层,出入口相同。底层南门为出入口,其余各门为假门;二层北门为出口,东门为入口,南门、西门为假门;三层西门为出口,南门为入口,北门、东门为假门;四层与二层相同,五层与第三层一致。由于真假门形制一样,所以很难看出哪是真门,哪是假门。

四奇

塔饰,风格一致却内容不同。王成平介绍,一至五层各面门上都饰象头雀替,但每个象头表情不同、神态各异。一、五层各面基本上是素面,二、三、四层各面有佛饰。第二层临江一面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各层通光孔置于斗拱旁, 但方位不同,设计十分巧妙。从下到上,塔饰构成了一场完整的“镇怪降妖”战斗场景图。

五奇

塔位,塔基从未被洪水淹没。

记者了解到,虽然白塔立于渠江之边, 水平距渠江江心不足100米,垂直高出渠江正常水位不到20米,但从广安水文历史资料看,白塔的塔基从未被洪水淹没过。“不过在这次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中,白塔终究是未能幸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辽宁工具箱
辽阳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