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堡牌坊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清朝)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简介

仁寿县双堡乡所辖牌坊村,距县城40公里,离禾加镇4公里,位于徐家坝子之上。徐家坝子的村民,多为徐氏家族,其他异姓则散居其间。

坝周为浅丘,山不高而秀美,水不深而清澈。在此青山绿水间的牌坊村,矗立着两座精雕细刻、闻名遐迩的石牌坊,人称双石牌坊或双牌坊。两牌坊皆为弘扬徐母余老太君、徐母杨氏之节孝美德,依天恩隆赐而建。徐母余老太君之牌坊,位于西,地势较高,又名上牌坊,建于清光绪八年,即公元1883年。是朝廷为旌表徐母余老太君而建的节孝牌坊。徐母杨氏之牌坊,位于东,地势略低,又名下牌坊。该坊建于清光绪七年,即公元1882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

双堡牌坊的前世今生

双堡牌坊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双堡乡牌坊村,两坊上下对列,间距44.5米,依地势由低到高编为一号坊和二号仁寿双堡牌坊,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分别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和光绪八年(1883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和“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 “文化大革命”期间,双堡牌坊曾面临被“造反派”炸毁的危险,当时的生产队长借保护坊侧稻田为由进行劝阻才使两坊幸免于难,得以保存,现为仁寿县仅存的一处石质仿木结构牌坊。1984年,仁寿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乐山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隔10年,双堡牌坊又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新身份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片石足珍的文物精品

双堡牌坊1号坊通高11.47米,二号坊通高12.53。两坊建造风格略同,均为四柱三开间格局,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仿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石柱前后分立八尊镇门兽,或狮或象。层层板鳌作脊藻角翘空,装八个雕花云(屏)板。两面对联各二副序文各一则。在大梁上方正中部位南雕九龙绕“圣旨”北刻七龙盘“旌表”尤为别致。

一号坊所处地势较二号坊低,全坊用109块石料构成。大者二立方米有余,小者不足0.04立方米,每块石料均精雕细琢,整坊无一钻痕露面。共九十龛戏文和民间故事造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两面对联各二副,序文各一则,均由贡生叶云瑞所书,书法刚劲有力,雕刻细腻。

二号坊坊顶筑宝塔(八面体塔身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仅存石雕塔础),全坊用102块石料构成,有戏文和民间故事及花卉雕刻共166龛(幅),多系镂空雕刻,两檐柱侧石狮扑卧抱鼓,尤为精致。八只镇门兽均有驯士,或骑或牵。两面横额均书“节孝坊”三字并配以镂雕几何纹图案。山东省曲阜知县李梦瀛题、书联对。整坊与一号坊相比显得格外古朴典雅,雄壮大方。

一段情泪史仁寿双堡牌坊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或一曲幽怨的唱词。

对于双石牌坊,我迟迟不敢动笔。我真的担心对她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可能还会暴露自己才思的局限,触痛内心不为人知的太深的浅。

我对自己说,就从双石牌坊起,重新提笔,学着去实践一次突围。

仁寿到富加的路正在修建,从珠加转一圈到富加再到双堡,路有些不好走,谢谢司机玖师“支”我下去。那天,阳光很好,路上的桐子花为我抖去这段时间积累的紧张,在城里住久了,到乡下走走看看,心情也算逢着了一顿美好的佐餐。到双保乡已是十一点过了,财政所的林所长陪我们去牌坊村。约2公里的水泥路,走三四百米石板路,两边是稻田或麦地,油菜花差不多谢了,但凋谢的只是花,不是春天。一块秧田种下了秧苗,扯起了油布,一位妇女在田里除着杂草,水把她的裤子灌饱了,想着不久就要插秧了,有些冷冷的水也就变得暖暖的了。双石牌坊就站在村口,清光绪七年(1881)就开始安静,有些耐心的等着。每座牌坊均由100多块石料组成,高十一二米,相向对列,大同小异。四方有镇门狮或象,还有护卫,只可惜护卫没护卫,文革时上半身被人砍掉了,上面的圆宝鼎也不见了,听说狮子原来嘴里有算盘,还可以拨算盘珠,有些还有圆珠子的,都不在了。十来个小学生骑在狮或象背上,有说有笑,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站在节孝坊旁,惊叹工匠的手艺,戏文、鸟兽和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我去摸了摸岁月打磨得有些粗糙的石头,呆呆的,吸了一口粗气,静听一份幽怨。一行清泪可曾在两个女子内心里渗透?可曾把刻在牌坊上的“节孝”两个字浸得泪水盈盈?

节孝坊即贞节坊

起源于宋代,当时理学家朱熹提出一套关于妇女贞节的观念,自此以后,历代封建皇朝都推崇这一观念。为了表彰这些遵循封建礼教的妇女,就以国家的名义对守节不改嫁,且能孝敬公婆、悉心抚育子女的妇女树立节孝牌坊。这一做法在明清两代为盛行。节孝牌坊的树立是由地方政府逐级向上申报,后经皇帝审定才能树立,因此节孝坊上面均有“圣旨”二字。

为了孝,为了圣旨的荣光,为了博得一座牌坊凄楚的站立,耗尽了一个女人灿烂的青春!

徐母杨氏,天姿芳洁,心性光明,秀发迷人,知书达理,还懂点诗。绝色女子16岁嫁到徐家,18岁生了一个女儿,20岁丈夫无禄捐,死于馆舍。当时屋漏偏遇连夜雨,姑已先逝,有一小叔子才十三岁,老人公又重病,过了十多天离开了人世。“裂肺摧肝,饮血吞声,哭夫继以泣翁”这接连的打击就重重的落在了这个20岁女子单薄的身上。她从此艰苦备尝,操心家务,费一腔心血,抚育女儿和小叔子长大成人。20年过后,得孙取名继贤,有继承贤能之意。守寡40年到六十花甲,一位女子的美貌就这样一点点地被封建礼教剥去。碑上的序文“一生之苦未能酬,千古之香名益著……”读得呛然。再看立柱上的对联:

“抚乃子,事乃姑,一片肝胆如铁石;

达于朝,书于史,平生节孝壮山河。”横批:“清白高风”;

闺阁有完人是真难事,斡庭颁懿旨用表芳名。横批:倨强德性

妇称为孝,姬号曰贞,事传万古碑长在,

志洁如水,心坚似玉,名著千秋字亦香。

血性出红闺,行路传言皆快意,

贞心垂白石,贰臣对此必羞颜。

徐母余老太君,质比兰芳,品如玉洁。19岁出嫁,23岁生一个女儿,27岁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恭价,第二年丈夫早逝。从此“上事翁姑,必爱必敬,下养孤子,恩斯勤斯,始终如一”。守寡到62岁,国赐殊荣,赚到如下的对联:

臣心难尽,子职难供,独让闺阁人撑持天地,

廉士无碑,美夫无碣,惟留节孝坊震烁古今。

节烈堪嘉则笃其庆,孝思不匮载锡之光。

地道叶安贞数十年,鞠子事亲,身无倦色,

天恩隆锡祉五千里,扬徽表德,世有余芬。

竹箭松筠比其坚节,龙章凤诰锡以殊荣。

顺便问经过牌坊的十来个行人,为什么要建此牌坊,没有一个说得清,这多少令我有些失望。据说解放前县境内有多处牌坊,后来都把它们像雷峰塔一样的推倒了,还好,仅此一处留下来了,留作历史美好而又沉痛的怀念。“孝”是一扇神奇的门,能打开世间的“万里春风”;而“节”,节制的节,贞节的节,从一而终的节,这多少有些悲壮和不幸。

旧时有多少女子深藏不露的清泪,能打湿得了封建节孝坚硬的牌坊呢?历史走进了新时代。一位叫赵泽华的青年女子说,喜欢和爱人分饮一小杯红葡萄酒,喜欢把细长的手指插进他浓密的黑发,感受他的温柔和爱意。我并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和女人的虚荣,我只把握住实实在在的生活。 其实,赵泽华的这番话,帮节孝坊上的女子说出了她们想说而不敢说的知心话。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安徽工具箱
亳州工具箱